•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典型预激综合征
由为房室旁道引起的心室预激并伴有快速型室上性心动过速不发作时无症状多是心脏先天发育不良引起主要有药物治疗、电复律治疗及射频消融治疗等
碘致甲状腺功能亢进
碘致甲状腺功能亢进是指与摄碘量增加有关的甲亢,简称碘致甲亢或碘致甲状腺毒症。从摄入的碘量来看,碘甲亢的发生有3种情况:碘致甲亢分为两型,1型为碘剂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病人处在亚临床甲亢状态,碘剂过多导致患者表现临床甲亢。2型主要是胺碘酮所致,是胺碘酮对甲状腺的毒性作用,引起破坏性甲亢。
碘源性甲亢
碘致甲状腺功能亢进(IIH)是指与摄碘量增加有关的甲亢,简称“碘甲亢”,又称碘性巴塞多病或碘致甲状腺毒症(IIT)。与长期大量摄碘(或含碘药物)有关。患者的甲状腺碘代谢常有缺陷,可伴有结节,患者无突眼。从摄入碘量来看,碘甲亢的发生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一次或多次大剂量的碘摄入造成碘甲亢;第二种是摄入较高剂量的碘;第三种是摄入一般剂量的碘。见于缺碘地区,甲肿患者服碘盐后;或非缺碘地区甲肿患者服碘后,原有甲亢已控制的患者服碘后复发者。碘甲亢的临床表现与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相似,但是碘甲亢患者发病年龄偏大,多发生于老年人,较少发生于儿童。男女比例1:6~1:10。
第Ⅳ型脊髓血管畸形
本型为硬膜内脊髓周围动静脉瘘,其病变实质为硬膜内直接由脊髓前动脉供应的动静脉瘘。动静脉瘘及其回流静脉位于脊髓外方,病变并未蔓延到脊髓内。本型又分为ⅣA、ⅣB、ⅣC3个亚型。这些病变由髓内动脉(或偶尔为脊髓后动脉)和硬膜内回流静脉间的血管直接吻合组成,病变常位于胸腰连接处。
第Ⅱ-Ⅲ型脊髓血管畸形
为髓内动静脉畸形,属脊髓血管畸形的一种,分为Ⅱ型(球状血管畸形)和Ⅲ型(未成熟型或广泛血管畸形)。
第Ⅰ型脊髓血管畸形
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畸形占脊髓动静脉畸形的15%~20%,多见于男性,男女比例为4~8:1。本病的发病年龄在45岁左右,病变好发于胸腰段,无明显的家族发病倾向。统计资料显示,本型患者多伴有获得性疾病,可能与创伤性因素有关,但其确切机制尚不清楚。
地高辛中毒
概述地高辛中毒是指地高辛在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升高并超出一定范围导致的一系列临床反应。在使用地高辛治疗时,同时服用其他药物可通过影响吸收或排泄而改变地高辛的血药浓度,并有可能导致中毒发生。低血钾、甲状腺功能减低、高血压、碱中毒、缺血性心肌病、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急性心肌梗死、肾功能不全等均易诱发中毒。
地方性克汀病
地方性克汀病又称地方性呆小病,多出现在严重的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地区,一般患病率占甲状腺肿地区人口的1%~5%,严重地区可高达5%~10%。本病是胚胎时期和出生后早期碘缺乏与甲状腺功能低下所造成的大脑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分化障碍结果。
地方性斑疹伤寒
地方性斑疹伤寒为莫氏立克次体通过鼠蚤传播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又称蚤传斑疹伤寒或鼠型斑疹伤寒。本病为全球散发,其症状以发热伴头痛、皮疹为主,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
迪格奥尔格综合征
迪格奥尔格综合征即先天性无胸腺或发育不全,属于原发性细胞免疫缺陷病。由于胚胎期第三、第四咽囊发育障碍,使胸腺和甲状旁腺缺如或发育不全而引起先天性异常。患儿常伴其他先天性畸形。
迪厄拉富瓦病
迪厄拉富瓦病又称Dieulafoy病变,是由黏膜下恒径动脉和浅表性黏膜糜烂构成,是引起消化道尤其是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原因之一,可以发生在胃肠道的任何部位,以近端胃最多见。迪厄拉富瓦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反复发作性呕血和柏油样大便,严重者可出现失血性休克;出血前无明显上腹部不适和疼痛,亦无消化道溃疡病史和家族遗传史。
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
概述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并非急性白血病中的一种类型,指白血病患者骨髓增生低下,可见于任何一种白血病。其特点为骨髓增生低下,但原始细胞仍>20%,主要表现为头晕、乏力、心悸、气促、皮肤或黏膜出血,发热等。
低氧血症
血液中含氧不足,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同龄人的正常下限可出现发绀、憋气、烦躁、呼吸困难等症状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支气管、肺疾病等引起的通气、换气功能障碍有关根据缺氧程度及病因的不同,可选择氧疗、一般治疗及药物治疗等方式
低血压
测量上肢血压低于90/60mmHg的正常或非正常的情况生理性低血压可无症状;病理性低血压可有头晕、眼前发黑、晕厥、面色苍白等导致低血压的原因有生理因素、疾病因素、药物因素、外伤等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低血糖综合征
低血糖综合征又称晚期倾倒综合征,是指血糖过低导致的症候群。血糖浓度常低于3.36mmol/l,严重而长期的低血糖可发生广泛的神经系统损害与并发症,故早期发现及治疗本病甚为重要,延误诊断与治疗会造成永久性的神经病变而不可逆转,严重者可因脑水肿而死亡。
低血糖症
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低于正常值可有心悸、颤抖、出汗、饥饿感,甚至昏迷等症状可由饥饿、药物、疾病、剧烈运动等引起需要立即补充葡萄糖,并根据病因进行药物、手术等治疗
低血糖脑损伤
因血糖严重降低而导致的一组神经功能失常综合征初期为精神不集中、思维迟钝、视物不清等,随后可出现幻觉、躁动、认知障碍,严重时发生抽搐、昏迷乃至永久性脑损伤可因降糖药物使用过量、胰岛素瘤、胰岛β细胞增生、皮质醇激素不足、肝肾衰竭、严重感染及营养不良等引起需尽快补充葡萄糖,解除导致低血糖脑损害的病因
低血糖昏迷
因严重低血糖引起的昏迷表现为心悸、出汗、焦虑、饥饿感明显、意识障碍,重者可致死亡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血液葡萄糖浓度低下引起的神经精神障碍及时救治一般预后良好,昏迷时间超过6小时,患者可有脑损伤、癫痫等后遗症
低血容量性休克
低血容量性休克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循环容量丢失而导致的有效循环血量与心排血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生理过程。
低位肠梗阻
低位肠梗阻是梗阻部位发生在回肠、结肠或直肠,肠内容物不能正常通过的肠梗阻,以肿瘤、肠扭转、克罗恩病、结核等多见。高位肠梗阻和低位肠梗阻的区别根据梗阻部位分类,肠梗阻可分为高位肠梗阻和低位肠梗阻,两者主要区别在于发病位置、临床症状等有所不同。1.发病位置不同:高位肠梗阻主要是发生在空肠以上肠管部位的梗阻,而低位肠梗阻通常指回肠、结肠和直肠的梗阻。2.临床症状不同:高位肠梗阻的部位高,呕吐的症状出现较早,且较频繁,呕吐物主要为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相比高位肠梗阻,低位肠梗阻的呕吐出现较晚,初为胃内容物,后期的呕吐物呈粪样的肠内容物。另外,高位肠梗阻的腹胀不明显,有时可见胃型,而低位肠梗阻的腹胀显著,可见肠型和蠕动波,可遍及全腹。建议肠梗阻的患者及时就诊,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日常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进行适当运动,以促进疾病的恢复。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