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垂体性闭经
因垂体器质性病变或功能失调导致的闭经多由垂体缺血、肿瘤、手术等引发患者多合并排卵障碍,易导致不孕经激素替代治疗,大部分患者可恢复月经
垂体性矮小病
垂体性侏儒症系指青春期以前垂体前叶生长激素缺乏所致的生长发育障碍。目前对此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进行人生长激素(hGH)替代疗法。
垂体危象
垂体危象即垂体卒中,垂体肿瘤突发瘤内出血、梗塞、坏死,致瘤体膨大,引起的急性神经内分泌病变称垂体卒中。急性垂体卒中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肿瘤的扩张方向和出血、垂体破坏的程度。出血迅猛,出血量大,直接影响下丘脑,病人可伴有脑水肿及明显颅内压增高。
垂体前叶机能减退症
概述垂体前叶机能减退症是指垂体前叶因坏死萎缩、肿瘤、炎症及损伤等原因使垂体前叶激素分泌不足所导致症候群。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和垂体危象
任何原因引起的垂体前叶激素分泌不足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称为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该病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是由于垂体分泌细胞破坏所致,后者是由于下丘脑病变导致垂体缺乏刺激所致,临床上以前者多见。垂体危象是指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时,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缺乏,机体应激能力下降,在感染、呕吐、腹泻、脱水、寒冷、饥饿等情况下及应用安眠药或麻醉剂而诱发危象。
垂体瘤
起源于垂体的肿瘤,大多数为良性表现为肿瘤压迫症状和多种激素分泌异常可能与遗传、内分泌功能异常、环境等因素有关治疗方法有手术、药物、放射治疗等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概述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颅脑外伤后,脑组织挫裂,细小血管损伤出血,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常伴有颅骨骨折。颅脑外伤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根据出血的部位和出血的多少,可有不同表现。
创伤弧菌感染
食用或伤口接触创伤弧菌导致的感染性疾病常有急性坏死性筋膜炎、急性胃肠炎、脓毒症等症状常因接触海水或生食污染的海鲜所致治疗以抗菌治疗为主,辅以对症支持治疗
喘息性支气管炎
好发于婴幼儿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咳嗽、喘息为主,可伴发热、怕冷等症状多由病毒、细菌等感染引起以平喘、祛痰、抗感染等对症治疗为主
喘息性支气管肺炎
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是一种临床综合征,泛指一组有喘息表现的婴幼儿急性支气管肺炎。部分患儿可发展为支气管哮喘。
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是一种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儿童,少数散发于成人。1941年由Smith将其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区别开来。本病的特征为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增多,其中以淋巴细胞增多为主,持续时间较长,症状较轻且为非特异性,部分无症状或体征而仅在血常规检查时发现。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由EB病毒引起的淋巴细胞增生性传染病典型表现为发热、咽峡炎症状(如咽痛)、淋巴结肿大、肝脾大、皮疹由EB病毒感染引起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
楚尔盖分枝杆菌感染
楚尔盖分枝杆菌是1972年由Marks证实为人类致病菌,属暗产色分枝杆菌。25℃培养为光产气,37℃培养为暗产色,42℃不生长。菌落为橙色,生长缓慢。发病机制还不很清楚。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皮肤损害为播散性无痛性炎性结节。皮损组织分枝杆菌培养阳性即可诊断。乙硫异烟胺、异烟肼和利福平三种药物联合治疗有效。
出血性休克和脑病综合征
出血性休克和脑病综合征为罕见疾病,患儿发生严重休克、脑病等症状,并导致极其严重的神经系统损害甚至死亡。该病发病迅速,生存者易留有严重的神经后遗症。其临床特点是突发的昏迷和抽搐、休克、BCD、水样腹泻、代谢性酸中毒、肝肾功能障碍。出血性休克和脑病综合征(HSES)主要发生在3~8个月之间的婴儿(平均年龄为5个月),但也有报道发生于15岁。
出血性脑梗死
概述出血性脑梗死是指在缺血性脑梗死的基础上,由于缺血区血管重新恢复血流灌注,导致梗死区内出现的继发性出血。
出血性疾病
出血性疾病是一类由于止血机制异常所致的疾病统称。出血性疾病大体上可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大类,临床表现主要为不同部位的出血。出血性疾病种类繁多,发病机制各异,临床上应根据不同病因及发病机制给予相应治疗措施。
出血性梗死
出血性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常见于肺,肠等具有双重血液循环、组织结构疏松的器官,而且在伴有严重淤血的情况下,因梗死灶内有大量出血,故称之为出血性梗死,又称红色梗死。治疗宜查找引起出血性梗死的原发疾病,针对病因治疗。
出血性败血症性巴斯德菌感染
出血性败血症性巴斯德菌感染是由出血性败血症性巴斯德菌引起的以累及皮肤为主的感染性疾病,又称巴斯德病。本病可表现为皮肤脓肿、慢性呼吸道感染、败血症等,局限的皮肤脓肿是最常见的感染类型。动物咬伤后几小时内伤口出现发红、肿胀、疼痛和触痛,皮损迅速扩大、破溃,从一个或多个窦道内排出灰黄色血性脓液,伴有明显的疼痛和触痛。
初发型心绞痛
心绞痛是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发生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可伴心功能障碍,但无心肌细胞坏死。初发型心绞痛指病程在1个月内,以前从未发生过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若持续数月不发作,突然发作也归入此类。本病发作无明显规律,可发生在体力劳动或活动时,也可发生在休息时。初发型心绞痛患者以后多数转变为稳定型心绞痛,少数可发展为恶化型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虫证
虫证是指寄生在人体肠道的虫类所引起的病证。包括蛔虫病、绦虫病、钩虫病、蛲虫病及姜片虫病等。虫证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常见病、多发病,尤以不洁人群为多见。以蛔虫、钩虫及绦虫等肠道寄生虫为最常见。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