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大肠埃希杆菌肺炎
大肠埃希杆菌(又称大肠杆菌)肺炎近年来明显增加,是引起社区获得性革兰阴性杆菌肺炎的仅次于肺炎克雷白杆菌的第二位常见病原菌,占革兰阴性杆菌肺炎的12%~45%,占全部肺炎病原的2.0%~3.3%。老年衰弱患者,原有各种慢性基础疾病危重病患者、气管插管、长期使用皮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者,长期使用抗生素而致菌群失调者以及各种免疫球蛋白缺陷患者等,为本病的易感人群。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
一种由抗肌萎缩蛋白基因致病性变异导致的遗传性肌病常表现为男性儿童逐渐加重的肌肉无力和萎缩本病属于遗传性疾病,因抗肌萎缩蛋白基因突变所致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基因治疗已在部分患者中实现,积极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
Dieulafoy病变
Dieulafoy病变又称恒径小动脉畸形,是指供血动脉分支未逐渐变细形成毛细血管,而是保持恒定管径直达胃黏膜,从而导致胃黏膜在高压力血流的冲击下受到损害的疾病。
猝死型冠心病
猝死型冠心病指平时没有心脏病史或仅有轻微心脏病症状的人,病情基本稳定,无明显外因、非创伤亦非自伤,由于心肌衰竭或机械性衰竭使心脏失去了有效收缩而突然死亡。从突然发生症状到死亡时间有不同规定。美国血液病研究所定为24小时,世界卫生组织定为6小时,心脏学专家则将发病后1小时内死亡定为猝死标准。
猝死
猝死前可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眼前发黑、眩晕等症状约90%为心源性猝死,其余则是其他重大急性疾病导致出现心搏骤停时可以采取电除颤、心肺复苏等方法抢救有猝死家族史患者猝死率更高
猝倒症
猝倒症(cataplexy)指不伴有意识丧失的短暂的瘫痪,由突然的情绪反应引起,是睡眠障碍常见的症状之一。临床表现为头前倾或倒地,肌张力降低,瞳孔对光反应消失,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宾斯基征可呈阳性,但意识清晰,短时即过。情绪激动、突然精神紧张及大笑等均可诱发。常伴随发作性睡病出现。
椎体结核
概述椎体结核是指由结核杆菌感染导致的椎体病变。椎体结核占脊柱结核的98%,且胸椎与腰椎发病率最高,这与椎体上很少有肌肉附着、胸腰椎负重大、易损伤、松质骨多,多为终末血管等因素有关。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本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由于小脑及脑干依靠椎-基底动脉的供血,当椎-基动脉供血不足时常出现眩晕等症状。
椎管内肿瘤
是指发生于脊髓、脊神经根、脊膜和椎管壁组织的原发性和转移性肿瘤主要表现为根性痛、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及反射异常、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病因不明,可能与基因突变、其他原发肿瘤转移有关治疗以手术为主
椎动脉狭窄
椎动脉出现管腔狭窄,可引起后循环脑缺血症状可无症状,或表现为眩晕、视物成双、发音含混、吞咽困难、肢体瘫痪等常源于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炎、血管先天畸形等以药物、介入治疗为主
椎动脉夹层
各种原因导致血液进入椎动脉动脉壁形成血肿,使血管内外壁剥离,导致椎动脉形成瘤样突起、管腔狭窄、血管破裂以颈后部疼痛、头痛、肢体无力、复视、饮水呛咳、行走不稳甚至意识障碍等为主要表现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因素、自发性血管损伤、血管外伤有关主要进行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还可进行血管内治疗或者手术治疗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而导致的一系列神经症状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眩晕、肢体无力、视物成双、步行不稳等动脉粥样硬化、颈椎病、心脏病、微栓子形成等以药物治疗、介入治疗为主
椎-基底动脉盗血综合征
概述椎-基底动脉盗血综合征是指椎-基底动脉明显狭窄或闭塞时,可引起颈内动脉系统血液经后交通动脉逆流入椎-基底动脉进行代偿,出现一侧或双侧颈内动脉系统缺血的表现,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失语等。
错构瘤性息肉病
错构瘤性息肉病是一种少见的息肉样病变,包括Peutz-Jeghers综合征和幼年性结肠息肉病。Peutz-Jeghers综合征可发生于成人或儿童,位于直肠和乙状结肠,通常有蒂,可单发或多发。幼年性结肠息肉病于幼年开始发病。
催乳素瘤
为最常见的功能性垂体腺瘤,可有高催乳素血症表现女性可有闭经、溢乳,男性可有勃起功能障碍等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肿瘤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有关以药物治疗为主,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放射治疗
丛集性头痛
一种急性发作的症状严重的神经血管性头痛主要表现为频繁发作的单侧眼周剧烈疼痛以吸氧和药物为主要治疗手段好发于男性,发病年龄以20~40岁居多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再障,PRCA)是指因骨髓中红系细胞显著减少或缺如所致的一种贫血。1922年Kaznelson首先将此病从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分出,此后这种病渐渐受到广泛的注意。它和自身免疫和胸腺肿瘤有密切的关系。现在把这种病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获得性的又分为急性与慢性,急性的又叫作急性造血功能停滞,慢性获得性纯红再障是一种少见的疾病。其特点为骨髓中红系细胞显著减少,并常合并胸腺瘤。1939年Opsahl首先发现这种合并症,自此屡有报道。据统计约20%-50%的病例合并胸腺瘤,这可能与病因和发病有关。患者年龄多为20-67岁,多见于中年人。有的合并胸腺瘤,而胸腺瘤合并纯红再障者约占全部胸腺瘤患者的7%。纯红再障合并胸腺瘤组女性多于男性(2:1),但纯红再障不合并胸腺瘤组男性多于女性。需要指出的是有些纯红再障在病程中发生了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成为一般的再障。
纯红细胞白血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一种,骨髓中红系细胞显著增生主要表现为乏力、心慌、头晕等贫血症状,部分患者可合并出血、感染化疗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化疗效果较差,预后不佳,尽早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可以改善预后
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代谢病,由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解代谢关键基因突变引起严重的高胆固醇血症。本病发病率约为1/300000~1/160000,女性略多于男性。患者的临床特点为血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增高,胆固醇在皮肤、眼睛和肌腱等处沉积,有早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倾向。
垂体卒中
垂体突发出血、缺血、梗塞、坏死,并引起突发性鞍旁压迫和颅内高压症或脑膜刺激为特征的急性综合征。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