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流动力学改变或血液高凝状态等引起的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该病占全部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5%~15%,通常累及肠系膜上静脉,而肠系膜下静脉很少受累。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病因明确者称为继发性,病因不明者称为原发性或特发性。临床表现较为隐袭,诊断往往被延误,大多数病例是在开腹探查时才获得确切诊断。
肠系膜疾病
肠系膜是将肠管悬吊于后腹壁的腹膜。肠系膜疾病在临床上并不多见,按系膜的解剖来源分为小肠系膜疾病、横结肠系膜疾病、乙状结肠系膜疾病、阑尾系膜疾病。
肠系膜恶性神经鞘瘤
肠系膜恶性神经鞘瘤是较少见的恶性肿瘤,源于施万细胞周围神经系统的肿瘤,又称恶性施万细胞瘤。此瘤多由神经纤维瘤或神经鞘瘤恶性变所致。肠系膜恶性神经鞘瘤生长于神经干内或神经干旁,可见卵圆形或梭形肿块、体积较大、境界清楚,有不完整的包膜。肿瘤呈结节状或分叶状,质较软,切面均匀,呈灰白色或淡紫红色,常有出血坏死及囊性变或黏液变性。切除后易复发,且生长速度快,少部分转移至局部淋巴结及血行转移至肺。恶性神经鞘瘤常合并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少数患者可合并非神经起源的恶性肿瘤。
肠系膜恶性畸胎瘤
肠系膜恶性畸胎瘤来源于生殖细胞,由外、中、内三个胚层构成,主要由未成熟组织组成,瘤体多为实性,囊性少见。瘤体体积常较大,多呈圆形或卵圆形,也可呈结节状,表面光滑,包膜欠完整,硬度不一。常见软骨、骨或钙化灶,可并发出血、坏死,生长迅速者可穿破包膜向周围浸润、播散。
肠息肉
肠息肉是指隆起于黏膜表面的肿物通常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表现为腹胀、腹痛、排便习惯改变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炎症刺激、基因遗传等有关可通过内镜下切除或手术治疗
肠胃病
肠胃病是俗称,为常见病多发病,总发病率约占人口的20%左右。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特别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更为多见。肠胃病并非特定的一种疾病,首先要明确诊断,不要拖延,以免贻误病情。肠胃病的种类很多,包括:慢性肠炎、结肠炎、慢性胃炎(浅表性、糜烂性、萎缩性、反流性)、胃窦炎、胃溃疡、胃出血、胃穿孔、十二指肠溃疡等。
肠石性肠梗阻
肠石是由不溶水和消化液的钡盐、钙盐等沉淀物、吞入物或正常存在于肠内的物质生成的胆酸结石。由该结石堵塞肠腔狭窄处所引起的梗阻称为肠石性肠梗阻。
肠伤寒穿孔
肠伤寒穿孔是伤寒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多见于伤寒流行季节与地区。自国际上重视控制伤寒病的流行,注射预防疫苗,且有有效的药物治疗,肠伤寒的发生率明显下降,我国亦然,但仍有零散发生的患者。
肠球菌肺炎
肠球菌肺炎系肠球菌引起的急性肺化脓性炎症,在细菌性肺炎中占少数,多为院内感染,近年来逐渐受到人们注意及重视。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EIEC)首先于1967年日本报告自患痢疾样腹泻的年长儿童和成人中发现,常误为菌痢。实验室检查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血清凝集试验阳性,同时大便培养所得之大肠埃希杆菌做豚鼠角膜试验亦阳性。
肠气囊肿病
肠气囊肿病(PCI)又称肠囊样积气症、Duvernoy综合征、肠气肿、腹气囊肿、囊性淋巴积气症等,如果只发生在结肠,又称结肠囊样积气症,是一种非常少见的消化道疾病。肠气囊肿病特点为肠壁黏膜下和(或)浆膜下存在多个充气性囊肿,囊肿周围可有炎症和纤维化。常继发于慢性肺部疾患、幽门梗阻、肠梗阻等,少数无原发病可寻,患者临床表现颇多变化,有时因腹部胀痛难忍而急诊就医。
肠扭转综合征
肠扭转综合征系指末端回肠与乙状结肠互相缠绕、扭结而产生的一组肠梗阻症候群。它可致肠道循环受阻以及肠腔的部分或完全性闭合以产生闭襻性肠梗阻。本征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45岁以上人群多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盲肠扭转和横结肠扭转则极少见。
肠毛滴虫病
人毛滴虫是寄生于肠道的鞭毛虫,多见于盲肠与结肠,可引起腹泻等临床症状,故又称为肠滴虫病。本病全年散发,以夏秋季为多。起病可缓可急,病程由数小时以至20余年不等。腹泻为主要症状,稀糊便,可有黏液,但脓血便少见。每天数次至十余次。伴恶心、呕吐、腹痛、腹胀、食欲减退等。
肠麻痹
肠麻痹(enteroplegia),亦称无动力性肠麻痹、麻痹性肠梗阻,是因各种原因影响肠道植物神经系统的平衡,或影响肠道局部神经传导,或影响肠道平滑肌的收缩使肠管扩张、蠕动消失,不能将肠内容物推向前进而引起。治疗宜查找肠麻痹的原发疾病,针对病因治疗。
肠梨形鞭毛虫病
肠梨形鞭毛虫病,又称贾第虫病,是由梨形鞭毛虫所致的腹泻、消瘦、营养吸收不良性疾病。遍及世界各地,温暖潮湿地区尤为普遍,全世界感染率1%~30%,儿童感染率更高,达50%~70%。在我国分布亦甚广泛,多数是散在发病,但在特殊情况下,常因旅游而感染肠梨形鞭毛虫病造成暴发流行,故有“旅游者腹泻”之称。
肠溃疡
肠溃疡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肠道黏膜缺损、出血甚至是溃烂的一种疾病可有不规律腹痛、腹泻、粪便带血或黏液、里急后重等症状病因与感染、应激、自身免疫因素、生活习惯和药物等有关治疗主要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肠痉挛
肠痉挛是一种症状而非疾病,是指由于肠道平滑肌强烈收缩而引起的阵发性腹痛主要症状为腹痛,还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儿童可能与肠道功能不成熟有关;成人则与腹部受凉、肠道炎症等有关症状不严重者可通过休息或局部热敷缓解;严重者可采用药物治疗等
肠结核患者护理
肠结核是结核杆菌侵犯肠道而引起的慢性特异性感染,在消化系统结核病中最为常见。主要因吞咽结核杆菌的痰液而引起,偶尔因结核杆菌污染的食物引起。发病人群多为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病理上包括溃疡型、增生型及混合型3型。肠结核除了治疗以外,精心周全的护理对于患者治愈也具有重要作用。
肠结核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肠道所引起的肠道慢性感染症状为不规律腹痛,腹泻与便秘交替,右下腹部肿块等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有关主要有一般治疗、抗结核治疗及对症治疗等方法
肠功能障碍
肠功能障碍是指因各种疾病所致的肠消化、吸收障碍和屏障功能损伤,导致营养不良、肠黏膜损伤和肠源性感染。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肠道仅具有消化和吸收功能,但正常情况下肠道内存在大量致病菌、毒素和异种抗原,并不引起疾病,表明肠道对上述物质具有屏障作用。研究证明肠道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脓毒血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因此人们认为肠道不仅是MODS的靶器官,更是MODS的启动者。近年来,肠道屏障功能已成为判断危重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肠道屏障功能障碍、肠内细菌及内毒素移位是导致SIRS、MODS,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的一个重要因素。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