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小儿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
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是指由病毒或细菌感染所致。喉、气管、支气管急性弥漫性炎症。以喉部及声带下水肿、气管、支气管渗出物稠厚及全身中毒症状为特征。主要发生于婴幼儿,2岁左右幼儿的发病率最高。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好发于寒冷季节。常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患儿表现发热、声音嘶哑、咳嗽的声音很有特点称为犬吠样咳嗽、呼吸困难等。肺部听诊可闻及干、湿啰音。起病急,病情严重,若不及时治疗,会造成严重后果。
小儿急性胆囊炎与胆管炎
小儿急性胆囊炎与胆管炎是因为胆汁滞留与细菌感染引起的胆囊与胆管的炎症性疾病。
小儿急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是胆囊发生的急性化学性和/或细菌性炎症,小儿急性胆囊炎临床少见,好发年龄为8~12岁。常被忽略或易误诊。发病急骤,主要表现为上腹痛,初为阵发性疼痛,局限于上腹部剑突下,以后腹痛逐渐加重,可扩大至右上腹,呈持续性胀痛;大龄儿童可述疼痛向右肩背部放射。可有高热、寒战。
小儿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是以小肠急性广泛性、出血性、坏死性炎症为特征的消化系统急症,又称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或节段性肠炎。临床上以突然起病、腹痛、腹泻、便血为主要特征,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多数患儿症状严重,常伴发休克,病死率极高。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一种多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的急性炎症典型症状为发热、腹痛和呕吐,有时伴腹泻或便秘致病原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多由病毒感染引起主要以保守治疗为主,如卧床休息、对症治疗等
小儿急性肠套叠
医学上,一段肠管套入邻近的肠腔内称为肠套叠。急性肠套叠多发生在4~10个月儿童,慢性肠套叠多发生在较大儿童和成人间。小儿肠套叠多与肠功能絮乱有关,上呼吸道感染有可能累及回盲部,增加该病发生的机会。当遇有幼儿哭闹、呕吐,伴有果酱色大便时应高度怀疑肠套叠的可能。早期行水压灌肠既有诊断意义,又有治疗效果。当水压灌肠无效时不可强行加大水压,以免引起肠破裂,造成腹腔污染。超过48小时或有腹膜刺激症状时均提示有肠绞窄的可能,都应行手术治疗。较大儿童肠套叠往往与肠息肉及肠道其他器质性病变有关,且病情可有起伏,一经诊断,多以手术治疗为主。
小儿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又称感染后脑脊髓炎、预防接种后脑脊髓炎,系指继发于麻疹、风疹、水痘、天花等急性出疹性疾病,或预防接种后,因免疫机能障碍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内的脱髓鞘疾病。一般认为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是一种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性疾病。
小儿急性扁桃体炎
概述小儿急性扁桃体炎是指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的常见的咽部疾病,为腭扁桃体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在春秋两季气温变化时最易发病。
小儿肌张力障碍
概述小儿肌张力障碍是一种由肌肉不自主间歇或持续性收缩所导致的异常重复运动和(或)异常姿势的运动障碍疾病。
小儿肌性斜颈
小儿肌性斜颈一般指先天性斜颈,是由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造成头向一侧偏斜的病症。婴儿出生并无畸形,约10天后出现肿块,逐步转变成胸锁乳突肌挛缩而出现斜颈。先天性斜颈是一种常见病,早期诊治对预防继发性头、脸、颈椎畸形是非常重要的。
小儿回盲肠综合征
小儿回盲肠综合征,又称粒细胞减少性肠病、粒细胞减少性小肠结肠炎,亦有称之为白血病合并盲肠炎,白血病及其他血液系统恶性病变,如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再生障碍性贫血,周期性粒细胞减少症等患儿,可合并小儿回盲肠综合征。病变可累及回肠末端、盲肠、阑尾及右半结肠。临床表现主要为粒细胞减少期间的发热、腹痛、腹胀、腹泻、血便、恶心、呕吐等。
小儿蛔虫性肠梗阻
蛔虫是儿童期消化道常见的寄生虫,是儿童期肠梗阻的主要原因之一。蛔虫症是我国人体最常见的肠寄生虫病之一,以学龄儿童多见,可引起蛔虫性肠梗阻、胆道蛔虫、蛔虫性腹膜炎等并发症。近10余年来由于卫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和预防措施的建立发病率大大下降。蛔虫外科病中以蛔虫肠梗阻最常见,多因口服不足量驱虫药(特别是山道年)及机体内环境的改变如发热、腹泻等引起蛔虫聚集成团而阻塞肠腔造成梗阻。阻塞部位以回肠末端最多见,但可发生于小肠的任何部分。
小儿蛔虫病
人蛔虫亦称似蛔线虫,简称蛔虫。蛔虫病是儿童最常见的寄生虫病之一。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可引起蛔虫病,幼虫能在人体内移行引起内脏移行症。儿童由于食入感染期虫卵而被感染,轻者多无明显症状,常可影响孩子的食欲和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妨碍孩子的生长发育,异位寄生虫可导致胆道蛔虫症、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小儿黄疸肝脏色素沉着综合征
黄疸肝脏色素沉着综合征又称Dubin-Johnson综合征、Dubin-Sprinz综合征、Sprinz-Nelson综合征、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Ⅰ型、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直接胆红素增高Ⅰ型、黑色肝黄疸综合征等。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家族史,临床以间歇性黄疸为表现特征。
小儿坏死性龈口炎
小儿坏死性龈口炎是由梭状杆菌和奋森螺旋体混合感染引起的急性坏死性溃疡性口腔病变。未及时治疗重症病例可导致患儿死亡。治疗原则是去除病因,控制感染、消除炎症,防止病损蔓延和促进组织恢复。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
一种因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脑膜炎症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热、惊厥、呕吐、头痛、嗜睡、昏迷等细菌感染是直接原因以药物治疗为主,常用药物为抗菌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
概述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为各种致病微生物引起的腭扁桃体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常引起小儿高热、咽痛、扁桃体肿大,应尽早诊断、及时彻底治疗,以免转为慢性扁桃体炎。
小儿后尿道瓣膜
小儿后尿道瓣膜是男性儿童先天性下尿路梗阻中最常见的疾病,常致肾积水而被发现。随着产前超声的广泛应用,新生儿肾积水的发现率逐步提高,后尿道瓣膜的早期发现成为可能。
小儿后颅窝型脑积水综合征
概述小儿后颅窝型脑积水综合征是一种特殊的先天性脑畸形,涉及小脑发育障碍、第四脑室囊性扩张、后颅窝体积增大。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烦躁等颅内压增高症状,或见智力和运动功能异常、步态不稳等神经损害症状。
小儿后颅窝室管膜瘤
室管膜瘤,儿童组发病较成人高,其发生于脑室的室管膜细胞,好发于后颅窝,室管膜瘤和室管膜母细胞瘤的发病率在儿童后颅凹肿瘤中仅次于髓母细胞瘤和小脑星形细胞瘤而居第3位,每年的发病率为2.19~3.5/100万儿童,占小儿颅内肿瘤的6.3%~12%,占儿童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肿瘤的5%~10%,占儿童后颅凹肿瘤的18.8%。发病的高峰年龄为4~12岁(75.1%),约60% 5岁以下儿童多见。多数学者报道男性多于女性。瘤体多位于四脑室内,少数在脑室旁组织内,呈缓慢、浸润性生长。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