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小儿急性中毒
急性中毒是儿科的常见急症之一,如酒精中毒等。以3岁以下儿童多见。造成小儿中毒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年幼无知,缺乏生活经验,不能辨别有毒或无毒物质。婴儿时期往往拿到东西就放入口中,使接触的毒物在短时间内通过吞食、吸入、皮肤吸收或注射途径进入体内,迅速引起症状,甚至危及生命,如食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有机磷中毒等。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
急性支气管炎是指由于各种致病原引起的支气管黏膜炎症,由于气管常同时受累,故也称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常并发或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或为麻疹、百日咳、伤寒等急性传染病的一种表现。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婴幼儿时期发病较多、较重。
小儿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胰腺消化酶在胰腺内被激活,而发生胰腺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为主的疾病。在小儿比较少见。
小儿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也称急性骨髓炎,多数患儿为化脓细菌经血行侵袭骨髓内结缔组织所引起的炎症。少数从邻近软组织感染扩散而来或继发于开放性骨折。若不及时治疗,会使骨结构破坏发生残疾,甚至感染扩散,危及生命。有些病例可转成慢性病变,病程较长。由于多见于儿童,可能影响小儿营养和生长发育。
小儿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概述小儿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或称急性粟粒型肺结核,是大量结核菌同时或极短时间内相继进入血流所引起,主要是腹腔内淋巴结或初染灶干酪样病变破溃侵入血管,大量结核杆菌借血循环到达全身脏器,如肺、脑、脑膜、肝、脾、肾、肠等,引起粟粒样结节病变。最多见于婴幼儿初染后6个月,特别是3个月内。在北京儿童医院收治住院的病例中也曾见于新生儿。
小儿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
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是一组以小脑性共济失调为主要表现的小儿时期所特有的综合征。正常的随意运动需要若干组肌肉的协同收缩,肌肉间这种巧妙的配合动作称为协同运动或共济运动。共济运动需要功能完整的深感觉前庭、小脑和垂体外系的参与。上述任何部位的损害所致的运动协调障碍称为共济失调。不同部位的损害引起的共济失调特点各异,如感觉性、前庭性、小脑性和大脑性共济失调等。根据病因的不同又可分为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先天性代谢异常性共济失调及遗传性共济失调症等。
小儿急性胃炎
胃炎是指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有害因子侵入人体,引起胃黏膜发炎。临床上有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两种类型。急性胃炎起病急,病程短。患儿腹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严重时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急性胃炎是小儿常见病,尤其婴幼儿。发病后经过积极的合理的治疗预后良好。
小儿急性胃肠炎
急性胃肠炎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急性胃肠道疾病,发病急而恢复也较快,常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婴幼儿胃肠道功能比较差,对外界感染的抵抗力低,稍有不适就容易发病。小儿肠炎多因不洁东西所引起,故预防最要紧的是食物之清洁及保存安全。
小儿急性髓性白血病
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是多能干细胞或已轻度分化的前体细胞核型发生突变所形成的一类疾病,是造血系统的克隆性恶性疾病。20岁以下的年轻患者仅占全部AML的5%。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占儿童急性白血病(AL)的15%~20%,但却占因AL死亡人数的50%以上。婴幼儿的AML比成人易发生髓外白血病。儿童AML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各年龄组发病率基本一致,在青少年略高些。男女之间无差异。AML发病与某些遗传性疾病有关,如在21-三体综合征、范可尼贫血症等病中,AML发病率较高。一些恶性肿瘤治疗后发生继发性AML的可能性约5%。AML的发生与某些药物及放射治疗有关。
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
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是指一组病因不一,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以血尿为主,伴不同程度蛋白尿,可有水肿、高血压,或肾功能不全等特点的肾小球疾患。可分为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APSGN)和非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本节急性肾炎主要是指ASPGN。1982年全国105所医院的调查结果为急性肾炎患儿占同期泌尿系统疾病的53.7%。本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以5~14岁多见,小于2岁少见,男女之比为2:1。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常见的病原体是什么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常见的病原体是A组β溶血性链球菌。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是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常见的病原体。在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急性感染后,引起的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急性感染后还常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或扁桃体炎等,其中部分人群感染1~3周后会出现急性肾炎临床表现。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并不是直接感染肾脏引起疾病的,而是通过体内对链球菌产生的抗体攻击肾小球基底膜而引起的急性肾炎。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是绝大部分病例的病原体,但除A组β溶血性链球菌之外,还有其他的病原体也可能会引起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如草绿色链球菌、柯萨基病毒、腮腺炎病毒等,还有一些寄生虫如疟原虫、弓形虫等也可导致急性肾炎。
小儿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由各种致病原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初为干咳,以后有痰大多为病毒或细菌、肺炎支原体等或混合感染所致可通过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缓解症状
小儿急性偏瘫
小儿急性偏瘫现称为脑动脉血栓形成,是一组临床综合征,现在多以其病理命名,即脑动脉血栓形成,由于脑动脉血栓形成的部位多累及锥体束的供血,是缺血性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所以急性偏瘫是其最主要的临床症状。发病原理主要是由于脑血流灌注不足而累及一侧锥体束的功能,小儿急性偏瘫可见于能引起闭塞性脑动脉病变的各种疾患。临床除急性偏瘫外,可伴有失语、惊厥,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等症状。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是最常见的儿童肿瘤性疾病,是指前体B、T或成熟B淋巴细胞发生克隆性异常增殖所致的恶性疾病。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占儿童急性白血病的80%,发病率高峰在3岁至7岁之间。近40年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对儿童ALL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儿童ALL已成为可以治愈的恶性肿瘤,是当今疗效最好、治愈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性疾病之一。目前小儿ALL的完全缓解(CR)率可达95%以上,5年以上持续完全缓解(CCR)率可达65%~80%。我国小儿急性白血病的发病率约为1/10万,其中以总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占多数。
小儿急性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是儿童常见的急腹症,以5岁以上的儿童多见;发病率虽较成人低,但病势较成人严重,弥漫性腹膜炎的并发率和阑尾穿孔率高,甚至致死,因此必须重视。
小儿急性间歇性卟啉病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AIP)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1911年,由Gunther首先报道,Waldenstrom在1937年广泛家族研究的基础上,全面描述了本病。临床特征为阵发性腹部绞痛、神经系统症状和尿中排泄大量δ-氨基-γ-酮戊酸(ALA)及胆色素原(PBG)。
小儿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
小儿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甲状腺急性化脓性炎症。近年来,由于发病机制研究及检测方法的进展,检出率日见增高。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在儿科较为少见,可能与甲状腺有完整包膜、含碘量高和有丰富血供及淋巴,利于细菌侵入及生长有关。
小儿急性化脓性关节炎
急性化脓性关节炎是指关节部位受化脓性细菌引起的感染。常见的病原菌占85%以上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途径多数为血源性传播、少数为感染直接蔓延。发生于婴幼儿者往往与干骺端的骨髓炎有密切关系。但亦有不少病例是通过血运侵入关节滑膜而引起的,最后也可破坏骨骺而继发骨髓炎。最常发生在髋关节和膝关节,以单发关节为主,少有多关节并发。髋关节由于部位深的关系、或因全身其他部位感染症状所掩盖、而被漏诊或延误诊断,使关节丧失功能常有发生。所以该病治疗效果强调早诊断,早治疗是确保关节功能不致发生障碍和丧失的关键。
小儿急性呼吸衰竭
急性呼吸衰竭是呼吸系统和非呼吸系统疾病所致呼吸中枢和/或呼吸器官病变引起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由此产生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表现为单纯性低氧血症,或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按呼吸系统生理功能分为泵衰竭和肺衰竭,按病变部位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呼吸衰竭,按血气分析结果分为Ⅰ型(单纯低氧血症)和Ⅱ型(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小儿呼吸衰竭常见病因为严重肺部感染、哮喘持续状态、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等。
小儿急性喉炎
是一种小儿以声门区为中心的喉腔黏膜的急性炎症主要表现为犬吠样咳嗽、声音嘶哑、吸气性呼吸困难等多继发于上呼吸道病毒或细菌感染,也可继发于某些急性传染病可采用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必要时采用手术治疗
小儿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
一种上、下呼吸道急性弥漫性炎症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声嘶、喘鸣、呼吸困难,发热、口唇发紫、烦躁不安等常发生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也可继发于某些急性传染病(如麻疹、百日咳等)保持呼吸道通畅结合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方法,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