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肾脏破裂
概述肾破裂即肾脏受到外力作用或者由于自身病变致肾脏组织发生异常结构改变。由于解剖结构上的特点,肾脏受到良好的保护,故一般不易受损伤、破裂。
肾盂肿瘤
指发生在肾盂或肾盏上皮组织的尿路上皮肿瘤表现为血尿、腰痛、肿块、膀胱刺激症、消瘦、贫血等与巴尔干肾病、分子遗传因素、反复感染和长期结石刺激有关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可辅助放、化疗等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是引起肾积水的一种常见的尿路梗阻性疾病。由于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的梗阻妨碍了肾盂尿顺利排入输尿管,使肾盂排空发生障碍而导致肾脏的集合系统扩张。起初,肾盂平滑肌逐渐增生、蠕动加强,试图通过远端的梗阻排出尿液;当不断增加的蠕动力量无法克服梗阻时,就会导致肾实质萎缩和肾功能受损。
肾盂旁囊肿
肾盂旁囊肿是由单纯性肾囊肿发展变化而来,囊壁由一薄层纤维组织覆以一层扁平上皮,内含草黄色清液,少数囊肿内含血性液体,感染后壁可增厚,内含黏稠的液体。发生在肾门肾窦附近的囊肿,长大后可进入肾窦,命名为肾盂旁囊肿。肾盂旁囊肿多由先天性因素造成,发病年龄在50岁以后。肾盂旁囊肿通常单发,也可多发,双侧同时发病较少。组织学来源为肾实质或陈旧性含尿囊肿,临床将这两种通称为肾盂旁囊肿。
肾盂结石
概述肾盂结石指发生于肾盂的结石,是一些晶体物质和有机基质在肾盂的异常聚积所致,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
肾盂癌和输尿管癌
肾盂癌和输尿管癌是指发生在肾盂、肾盏、输尿管被覆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尿路系统从上到下包括肾盂、肾盏、输尿管、膀胱及尿道,输尿管与膀胱交界处以上被称为上尿路,膀胱和尿道称为下尿路。因此,发生在肾盂、输尿管的肿瘤也就被称为上尿路肿瘤。在上尿路肿瘤中以肾盂或输尿管尿路上皮癌最为常见,约占所有上尿路上皮肿瘤的95%。因此,肾盂或输尿管尿路上皮癌几乎成为上尿路上皮肿瘤的代名词,通常所说的上尿路上皮肿瘤往往就是指肾盂或输尿管尿路上皮癌。肾盂和输尿管分属2个器官,但这2个器官所发生的在病因学、临床表现和诊断以及治疗方面相似,可以分别发生,也可以同时或相继相伴。由于上尿路与下尿路器官的基本解剖结构、周围环境极其相似。因此,这些上尿路癌的生物学特点与膀胱癌也大致相同,但也具有本身的一些特点。与膀胱癌的发病率高相比,上尿路上皮癌相对少见。对上尿路上皮癌患者的治疗上往往难于采用局部治疗方法,通常是采用切除一侧的肾脏、输尿管全长以及输尿管开口周围的部分膀胱。但患者的预后却不如膀胱癌。
肾盂癌
指发生在肾盂或肾盏上皮组织的尿路上皮恶性肿瘤表现为血尿、疼痛、肿块、食欲不振等与长期接触外界致癌因素、受到感染或长期结石刺激有关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可辅助放、化疗
肾异位血管及副血管
85%的肾具有一根肾动脉,所谓“多发肾动脉”是指任何一个肾由多根肾动脉供应;所谓异位血管又称迷走血管,是指非来源于主肾动脉或主动脉的血管;所谓副肾动脉又称附加血管,是指2根以上的血管供应同一个肾节段,多见于左侧及肾下极。异位血管除异位肾、融合肾和马蹄肾外是较罕见的。副血管有稍高的发生率,更常见于左侧。
肾移植排斥反应
肾移植排斥反应是移植肾与受者产生免疫病理反应所致病症。由于供者、受者遗传背景的差异,若不使用免疫抑制剂,移植肾可能受到体内淋巴细胞为主的免疫活性细胞和抗体的“攻击”而出现排斥反应。肾移植排斥反应包括超急性排斥反应、加速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和慢性排斥反应。
肾血管畸形与压迫
肾血管畸形与压迫是指双侧肾脏的动、静脉主干及其分支在起源数量、引流方向上存在异常或受周围组织脏器的压迫变形而导致肾血流动力学改变,从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损害。
肾旋转异常
正常的肾脏位于肾窝中,肾盏朝向侧壁,肾盂则开口向中线内侧,否则称之为旋转异常。首先,应当除外由于外力因素如腹膜后肿瘤推挤等所致的异常。发病率男性2倍于女性,左右侧肾脏无差异。
肾下垂
肾下垂是指肾脏随呼吸活动所移动的位置超出正常范围,并由此引起泌尿系统与其他方面症状。正常肾脏一般随着呼吸活动可有3cm之内的活动度。
肾透明细胞癌
肾透明细胞癌是来源于近曲肾小管上皮的恶性肿瘤早期大多数无症状,进展期少数患者可有血尿、腰痛和腹部包块等表现具体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吸烟、肥胖等相关早期首选手术治疗,晚期可选靶向药物治疗和免疫治疗等疗法
肾损伤
肾损伤主要指各类创伤引起的肾脏实质损伤主要表现为血尿、上腹部疼痛、肿块及腰背部瘀伤,严重者有失血性休克多为高空坠落或腹部创伤造成,如车祸、枪伤、刀刺伤多数患者可进行非手术治疗,病情严重者需手术
肾髓质囊性病
肾髓质囊性病又名髓质海绵肾、肾小管特发性扩张、非尿毒症性髓质囊性病等。多为双侧发病。病理特征是乳头部集合管扩张形成肾髓质无数大小不等的囊腔。大体标本外观似海绵,多数小囊与肾小管或肾盂相通。由于尿液滞留在扩张的小管内,可继发感染、出血及微小结石形成。肾髓质囊性病是指在肾髓质出现的所谓囊性病变,此种囊性病变有两种类型,即髓质海绵肾和幼年性肾痨髓质囊性病。主要在儿童及青年中发病,男性多见,其发病率在1/5000~1/2000。
肾输尿管结石
位于肾和输尿管内的结石主要表现为腰腹部的疼痛和血尿与遗传、环境、饮食习惯、疾病、使用药物等因素有关主要采取药物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及碎石取石术等方式治疗
肾嗜酸细胞瘤
肾嗜酸细胞瘤是良性上皮性肿瘤。1942年Zippel首先报道此病,1962年由Hamperl命名为肾嗜酸细胞瘤,1976年Klein和Valensi共同总结了13例肾嗜酸细胞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之后该病才获得认可。2004年WHO《泌尿系统及男性生殖器官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肾肿瘤分类中认为该病可能源于肾集合管的插入细胞。
肾上腺转移癌
概述肾上腺是转移癌的最好发部位之一,转移性肿瘤占肾上腺恶性肿瘤的绝大部分。恶性肿瘤可通过直接扩散或淋巴、血行转移至肾上腺,原发肿瘤最多见来自肺癌、乳腺癌、甲状腺癌、结肠癌、黑色素瘤等,且转移癌多表现为双侧性。有原发癌的表现,少数合并肾上腺功能低下。
肾上腺肿瘤
肾上腺肿瘤是指发生在肾上腺皮质、髓质及间质的良恶性肿瘤具有分泌功能性的肿瘤因分泌激素不同而出现不同症状可能与遗传、环境、肿瘤转移等因素有关以手术治疗为主
肾上腺意外瘤
肾上腺意外瘤是指在体格检查或检查非肾上腺疾病时经由腹部影像检查意外发现的肾上腺占位性病变。随着年龄的增大,其患病率也随之上升,60~70岁的老年人群患病率高达6%。男女性别无差异。肾上腺意外瘤是什么肾上腺意外瘤是指因与肾上腺无关的疾病或健康体检时行影像学检查而意外发现的肾上腺肿块,影像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导致意外发现的肾上腺部位肿瘤越来越多见,通常把直径>10mm的肿块称为肾上腺意外瘤。肾上腺意外瘤的患病率为1%~8.7%,平均为2%,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无性别差异。肥胖、糖尿病及高血压的人群中肾上腺意外瘤也增加。儿童和青少年中则罕见。发现肾上腺意外瘤的患者应该前往医院就诊,请医生进行综合判断,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