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空鞍综合征
脑脊液随蛛网膜进入蝶鞍内,压迫垂体、视交叉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可无症状,也可出现头痛、视力下降、激素紊乱、脑脊液鼻漏等部分患者病因不明,先天性多见,​也可继发于头部外伤、垂体手术、颅内肿瘤等无症状者仅需观察,激素缺乏者行激素替代治疗,症状严重时进行手术治疗
克雅病
指传染性朊蛋白(PrP)所致的一类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表现为严重的、进行性的智力减退、精神障碍、运动失调、肌肉萎缩等发病与外源性朊蛋白感染和内源性朊蛋白基因突变有关以对症处理为主,无有效治疗
克山病
克山病是以心肌变性、坏死和纤维化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原发性心脏病主要表现为头晕、呼吸困难、咳嗽等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环境造成的营养性物质缺失及生物感染因素等相关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等
克罗伊茨费尔特-雅各布病
克罗伊茨费尔特-雅各布病为可传递性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中常见类型。该病较罕见,发病率约为百万分之一。男女患病率相等。发病年龄多在40~65岁,但可在成年的各阶段发病。本病是由慢病毒中朊病毒感染所致疾病。是由朊蛋白传递所致的疾病。起病亚急性,进展快,呈持续进展性痴呆,锥体和锥体外系征,伴有肌阵挛抽搐,病程短,多在1~2年内死亡。尚无特异性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仍需给予良好的护理和有效的对症治疗及支持疗法。
克罗恩病
一种病因未明的,可累及全消化道的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症状为腹痛、腹泻、血便、消瘦、乏力、低热等病因未明,可能与免疫、感染以及遗传因素有关主要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支持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是欧、亚、非三大洲都有分布的蜱媒自然疫源性病毒疾病。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发病以青壮年为多,但也有2.5~3岁婴幼儿被感染。临床表现与其他型出血热相似,惟肾脏的损伤较为轻微。患者入院时多呈重症,病死率高达50%。本病因在克里米亚和刚果相继发现而得名。在国内首先发现于新疆巴楚,故我国又称新疆出血热。
克里格勒-纳贾尔综合征
概述克里格勒-纳贾尔综合征是因先天性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缺乏所引起的遗传性高胆红素血症。属于罕见病,发生于新生儿和婴幼儿,可伴有胆红素脑病。根据肝细胞内葡萄糖醛酰转移酶缺乏程度,分为克里格勒-纳贾尔综合征Ⅰ型和Ⅱ型。
克雷白杆菌属感染
克雷白杆菌属是除大肠杆菌外最重要的条件致病菌,与沙雷菌属、肠杆菌属与哈夫尼亚菌生化反应很相似,可以引起呼吸道感、败血症、伤口感染等。肺炎克雷白杆菌是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之一。
克-雅病性痴呆
克-雅病性痴呆是属朊病毒疾病,是由朊蛋白传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本病潜伏期长,病程短,多在1~2年内死亡。痴呆为持续进展性。本病较罕见,发病率约为百万分之一。男女患病率相等。发病年龄多在40~65岁。
克-鲍综合征
克-鲍综合征(Cruveilhier-Baumgerten Syndrome)是指因门静脉高压,使出生后已闭锁的脐静脉及脐旁静脉重新开放,形成侧支循环,导致脐周腹壁静脉曲张,呈海蜇头样,并有血管萦萦声、局部可触及震颤的临床综合征。本病的发生多数由门静脉高压所致。男性多于女性,典型症状为脐周腹壁静脉曲张向四周放射,状如海蜇头,伴有脾大、腹水、下肢水肿等。需要注意的是克-鲍综合征不同于克-鲍病。克-鲍病是指先天性脐静脉内膜纤维组织增生不良引起脐静脉原发性未闭锁,产生脐旁静脉曲张及静脉性血管杂音,而肝脏却因门静脉发育不良继发纤维化和萎缩。
科罗拉多蜱热
科罗拉多蜱热由科罗拉多核糖核酸(RNA)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35~50纳米,外层包膜含脂蛋白,故对乙醚敏感。经蜱媒介传播的急性病毒性疾病,革蜱为带菌者。临床以发热、头痛、背痛、双峰热持续1周,及白细胞减少为特征。
科根综合征
科根综合征((Cogan syndrome))是一种累及眼、听觉-前庭系统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基质性角膜炎、前庭功能障碍、突发听力下降,以及系统性血管炎等。1934年首次报道本病。1945年美国眼科学家详细描述了4例听觉-前庭障碍伴发非梅毒性基质性角膜炎的病例,此后即命名为科根综合征。本病以青壮年多见,无性别差异。本病相当罕见,确切病因不清,目前公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病,属于自身免疫性内耳病中的一种。也有人将其分类为血管炎中的一种。
柯兴综合征
柯兴综合征又叫库欣综合征,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皮质醇分泌过多所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本症是1921年由Cushing发现的一种严重疾病。这组患者中有40%的人死于心血管并发症,死亡率比较高。库欣综合征患者80%有高血压,高血压是提前发生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柯萨奇病毒性肠炎
由柯萨奇病毒感染引起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常见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由柯萨奇病毒感染引起目前无特效治疗药物,主要是对症和支持治疗
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感染
柯萨奇病毒,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孕妇感染后可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可引起胎儿畸形甚至死胎。柯萨奇病毒又可分为A型和B型两类,它们对人体的影响及所致症状都不相同。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分布于多种器官引起多种不同的临床表现。同一种病毒可引起不同临床表现,而同一临床表现可由不同病毒所致。
柯萨奇病毒感染
柯萨奇病毒是一种肠病毒,分为A和B两类,一般在夏秋季呈流行或散在发生,传播途径是经消化道、呼吸道,亦可通过血行经胎盘传播给胎儿。病毒开始在肠道、上呼吸道的内皮细胞和淋巴组织内复制,经血行传播,其亲嗜性靶器官为中枢神经系统,心脏、血管内皮细胞、肝、胰、肺、生殖器官、骨骼肌、皮肤黏膜等。
抗线粒体抗体阴性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指原因未明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而抗线粒体抗体阴性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指除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MA)及其M2亚型(AMA-M2)阴性外,其他指标均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相同的疾病,属于消化系统疾病,占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3%~5%。其病理特征是肝小叶内胆管和中隔胆管慢性非化脓性炎症,有肉芽肿出现,临床表现为黄疸和瘙痒、疲劳、右上腹痛、骨质疏松等。
抗肾小球基膜病
抗肾小球基膜病(anti-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 disease)占全部肾活检病例的0.14%,男女比为6:1,平均起病年龄为26.1±7.6岁。肾小球基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是肾小球滤过蛋白的主要屏障,不但可作为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处,某些成份还可作为抗原产生相应的抗体,引起抗GBM病。早期血浆置换及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可缓解肺、肾损害。抗肾小球基膜病是什么抗肾小球基膜病是由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肾小球基膜,引发肾小球肾炎的一组疾病,病因未明。典型的例子为肺出血-肾炎综合征,该病由病毒感染或化学物质吸入导致肺损伤,损伤的肺泡壁毛细血管基膜被身体免疫系统识别为异物,进而导致免疫系统攻击肺泡壁毛细血管基膜引发肺出血。由于肾小球基膜与肺泡毛细血管基膜存在相似的表面抗原,机体也会同时将肾小球基膜细胞识别为异己成分,免疫系统攻击肾小球基膜,导致肾小球肾炎。在免疫荧光检查中,抗肾小球基膜病显示为特征性的连续的线性荧光。
抗磷脂综合征
以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血小板减少及抗磷脂抗体阳性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反复动、静脉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目前认为可能与遗传、感染等因素有关以抗凝、抗血小板、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为主
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
概述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是指当血浆渗透浓度、血钠正常或低下时,血管升压素类,如抗利尿激素(ADH),持续过量异常释放,导致自由水清除率降低、水潴留、低钠血症、低渗透压血压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疾病。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