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肠炎
概述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肠炎是指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一种肠炎,多因原发疾病长期用抗生素引起肠道菌群失调所致,抗生素敏感菌株受到抑制,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株的大量繁殖致病。特点为起病急、中毒症状严重,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腹泻等。
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是指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脑膜炎,多继发于金葡菌败血症,多见于合并左心内膜炎的患者,通过细菌栓子经血流侵袭脑膜而得病。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常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除脑膜炎症状外,还有局部感染病灶。治疗上选用敏感抗生素消炎、对症治疗为主。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一种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肺部急性化脓性炎可出现寒战、高热、咳嗽、咳脓性痰、胸痛等症状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主要采取药物治疗,配合吸氧、营养支持等对症支持治疗
戒酒综合征
戒酒综合征发生在长期(2~3周以上)大量饮酒而突然停止饮酒或明显减量时,患者随即产生一系列症状与体征,被称为戒酒综合征或脱瘾症候群。发病机制系因中枢神经系统失去酒精的抑制作用而产生大脑皮质或β-肾上腺素能神经过度兴奋所致。多发生在已有躯体依赖的酗酒者。表现有震颤、谵妄、抽搐、意识混乱、精神运动和自主神经过度兴奋。戒断综合征的每一主要症状都可或多或少地以单纯的形式发生,但常以不同的组合形式出现。
结直肠肿瘤性息肉
结直肠肿瘤性息肉是结直肠黏膜上皮细胞增生形成具有肿瘤生物学特性的息肉样肿物。根据其组织学特征和生物学行为不同,可以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腺瘤(混合性腺瘤)。这些肿瘤都具有癌变的可能,基底面积越广、肿瘤越大、含绒毛成分越多,癌变的概率越高。
结直肠炎性息肉
结直肠炎性息肉是继发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血吸虫病、阿米巴痢疾、肠结核等疾病之后形成的肉芽肿,也称假性息肉。
结直肠腺瘤
结直肠腺瘤是起源于结直肠黏膜腺上皮的良性肿瘤,包括结肠腺瘤与直肠腺瘤,是常见的肠道良性肿瘤。因与大肠癌的发生关系密切,被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发病率差别很大,40岁以下的发病率低,60岁以上较高,男女无明显差别。
结直肠息肉病
结直肠息肉病是指结肠内布满数量较多(通常在100枚以上)、大小不一的隆起性病变(包括息肉和腺瘤)。这是一类较少见的结直肠疾病,与常见结直肠息肉和腺瘤的区别在于数量上的不同。可分为肿瘤性息肉病、错构瘤性息肉病、其他息肉病等。肿瘤性息肉病包括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加德纳(Gardner)综合征、特科特(Turcot)综合征。错构瘤性息肉病包括波伊茨-耶格综合征(又称黑斑息肉综合征)、幼年性息肉综合征、多发性错构瘤综合征、卡纳达-克朗凯特综合征。其他类包括增生性息肉病、炎症性息肉病、多发性淋巴性息肉病。
结直肠息肉
结直肠息肉是发生在结直肠黏膜表面、凸向肠腔的隆起性病变多无明显症状,少数可有排便异常、便血、腹痛等症状可能与遗传因素及炎症刺激等有关多数可经内镜切除,必要时可手术治疗
结直肠绒毛腺瘤
结直肠绒毛腺瘤又称乳头状腺瘤,是一种癌变率极大的腺瘤,绒毛状成分占80%以上,发生率较低,被认为是癌前病变。多发生在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好发生于直肠和乙状结肠下段。
结直肠淋巴瘤
结直肠淋巴瘤起源于淋巴网状组织,包括原发于结直肠的结外型淋巴瘤和继发性淋巴瘤,前者多位于回盲部,后者以直肠、乙状结肠为主。本病发病率低,男性多于女性。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粪便性状改变、血便、黏液便等,但以腹泻发生较多。手术治疗非常关键,如果能施行完全根治性切除手术的患者预后较好。
结直肠管状绒毛状腺瘤
结直肠管状绒毛状腺瘤是由腺管和绒毛两种结构组成的腺瘤,占结直肠腺瘤的5%~15%,其发生的癌变的概率在20%左右。腺瘤呈中等大小,多带有厚柄的蒂,表面部分呈绒毛状或结节状。
结直肠非肿瘤性息肉
结直肠非肿瘤性息肉是指结直肠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较少发生癌变的肿物。其主要有幼年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和炎性息肉三类。
结石性胆囊炎
胆囊炎、胆囊结石同时存在的疾病总称反复发作的右上腹不适或右上腹痛等症状胆囊结石是结石性胆囊炎的主要病因应按是否有症状、是否有并发症分别进行个体化治疗
结膜结核病
结膜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所致的结膜炎症,临床上比较少见。它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原发感染是指病人从未患过结核,结核杆菌通过病人的分泌物、尘埃或异物等途径直接进入结膜囊内而引起的结膜结核感染,好发于上睑板下沟,并多伴有耳前和颌下淋巴结的干酪样坏死。继发感染系指病人身体其他部位已有结核病灶,病人经手或用具将结核杆菌带至结膜,或由邻近组织直接蔓延,也可经由血行播散至结膜,而导致结膜感染。继发感染一般不波及局部淋巴结。
结节性脂膜炎
是一种原发于脂肪小叶的非化脓性炎症以全身各处反复出现皮下结节主要症状,可累及多系统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感染、自身免疫反应、药物因素等有关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出现内脏受累时对症治疗
结节性硬化症
结节性硬化症是累及多器官系统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以皮肤损害、癫痫发作和智能减退为主要临床特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为主,也可见散发病例药物和手术治疗相结合
结节性液化性脂膜炎
本病也称胰腺性皮下结节性脂肪坏死症。其临床特征为反复成批出现发红的疼痛性皮下结节,直径0.5~5厘米。皮损最早发生于小腿,以后可波及全身皮肤。某些结节在软化期后可含有无菌性黏稠物质,皮损出现时可伴有阵发性腹痛、多关节炎(或关节痛)、发热及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皮损自发性内陷而无表皮萎缩。本病发病男性多于女性,伴发胰腺癌者男女之比为5∶1,伴发胰腺癌的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结节性胃炎
结节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内镜下特殊类型,是以内镜下胃黏膜呈均匀一致隆起性小结节为特征的慢性胃炎。曾称鸡皮样胃炎,也称淋巴滤泡性胃炎。于1962年在胃照相机上发现了一种大小均匀的结节,并命名为鸡皮样胃炎。
结节性甲状腺肿
多无明显症状,甲状腺肿大明显者可出现颈部粗大、咳嗽、声音嘶哑等症状主要是因体内的碘缺乏导致甲状腺激素不足所致无症状者一般不需要治疗;有症状者可采取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大多预后良好,癌变率不到1%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