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自发性食管破裂
自发性食管破裂系指健康人突然发生食管全层破裂,因多数发生于饮酒、呕吐之后,故有人称之为呕吐后食管破裂。有时破裂与胃酸分泌有关,称之为食管消化性穿孔。为了区别于器械损伤等外伤性穿孔,也有人称之为非外伤性食管穿孔。
自发性气胸
在无外部因素作用脏层胸膜自发破裂气体进入胸膜腔所致的疾病状态表现为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干咳等可由肺部疾病或先天发育不良引起主要有一般治疗、排气治疗、手术治疗等
自发性脑室内出血
自发性脑室内出血(IVH)是指非外伤性因素所致的颅内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脑室系统引起的综合征。自发性脑室内出血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脑室内出血系指出血来源于脑室脉络丛、脑室内及脑室壁和脑室旁区(1.5cm以内)的血管,继发性脑室内出血是指脑室外(1.5cm以外)脑实质或蛛网膜下腔出血,血肿破入或逆流入脑室内。
自发性骨折
概述自发性骨折是指没有明显的外伤或轻微外伤的情况下发生的骨折,多是病理性骨折。脊柱自发骨折多见于老年人,与骨质疏松有关。
子痫前期
子痫前期是指妊娠20周后发生的一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的主要症状有血压升高、尿蛋白、血小板减少等病因尚未完全阐明解痉、降压、镇静,密切监测母儿情况,适时终止妊娠
紫癜性肾炎
以肾脏损害较突出的全身弥漫性坏死性血管炎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关节痛、腹痛、血尿等可能与遗传、免疫、感染、食物或药物过敏等因素有关以药物治疗为主,需根据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坠积性肺炎
长期卧床、反复误吸导致的肺部细菌感染主要症状有发热、咳嗽、咳痰等直接原因是呼吸道致病菌感染抗菌药物治疗是主要治疗措施
转移性心脏肿瘤
转移性心脏肿瘤又称心脏转移瘤,是指全身恶性肿瘤经各种途径转移至心脏并在此生长所形成的肿瘤。尸检发现继发性心脏肿瘤的检出率至少20倍于原发性心脏肿瘤。任何恶性肿瘤均可以转移至心脏和心包,但最常见的转移瘤是肺癌、乳腺癌、淋巴瘤、白血病和恶性黑色素瘤。
转移性皮肤钙化病
皮肤钙化病是不溶性钙盐(主要为未定型磷酸钙或少量碳酸钙)沉积于皮肤内或皮下组织产生的疾病。可分为转移性皮肤钙化病,营养不良性钙化病及特发性钙化病等3型。
转移性肺癌
原发于肺以外部位的癌,转移或直接侵犯肺组织而发生的恶性肿瘤主要症状是咳嗽、咯血、呼吸困难等肺外的组织器官存在癌性病变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局限病灶可以接受手术、放疗、消融等
贮袋炎
贮袋炎(Pouchitis)是保留肛门的大肠全切除术(或次全切除术)术后发生在患者回肠贮袋的非特异性炎症,是溃疡性结肠炎行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本病病因不明。大约有1/3的患者在术后5年内可能出现这种难以解释的炎症,其中2/3的患者有复发的可能性。
主动脉粥样硬化
主动脉内膜脂质积聚,管壁增厚变硬称为主动脉粥样硬化大多数无特异性症状由糖脂代谢异常、高血压、吸烟、遗传因素等引起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主动脉硬化
主动脉硬化是以主动脉壁增厚、变硬和弹性减退为特征的病理改变无明显症状。多是在检查时发现可由高脂血症、吸烟、遗传因素等引起单纯主动脉硬化无需治疗。如有原发病、并发症,则须对原发病、并发症治疗
主动脉瘤患者护理
主动脉瘤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致使主动脉壁的结构失去正常的完整性,血管壁狭窄而形成的动脉异常扩张膨出。传统治疗方法为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管,手术创伤大,出血量多,风险高,对患者的身体条件相应的要求也较高。而内支架置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对主动脉瘤患者缺血、疼痛等现存和潜在健康问题的发现和护理,对主动脉瘤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主动脉口狭窄
概述主动脉口狭窄是出生时就已存在的主动脉瓣膜、主动脉瓣下或主动脉瓣上狭窄。如为主动脉瓣狭窄、半月瓣增厚,融合成隔膜状,中心有一小口,升主动脉往往扩张。如左心室流出道在主动脉口下5~10mm处有一纤维环或纤维带,则可形成瓣膜下狭窄。瓣膜上狭窄则由于主动脉瓣远端的主动脉壁失去弹性而形成皱褶,使左心室排血受阻。在上述三种不同部位的狭窄中以主动脉瓣膜上狭窄最少见。
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病变导致瓣膜开放受限、狭窄,阻碍血液的流动典型症状为呼吸困难、心绞痛和晕厥由于风湿热累及主动脉瓣、先天性狭窄或老年性主动脉瓣钙化所造成以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为主,药物治疗效果有限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由于主动脉瓣本身病变和/或主动脉根部疾病所致轻者可无任何症状,重者可出现突发呼吸困难、频繁咳嗽、乏力、头晕、昏迷可由于风湿性心脏病、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因素引起以手术治疗为主
主-肺动脉间隔缺损
概述主-肺动脉间隔缺损或称主-肺动脉窗,是一种较少见的先天性大血管畸形,缺损位于升主动脉与肺总动脉之间,其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酷似动脉导管未闭。
猪囊尾蚴病
囊尾蚴病( cysticercoids cellulosae)俗称囊虫病,猪囊虫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人兽共患性寄生虫病。其分布在中国27个省(市、自治区),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地区发病率较高,全国约有200万~300万猪囊虫病患者。猪囊虫病是猪肉绦虫的幼虫寄生人体各组织如脑、眼睛等所引起的疾病。侵犯脑部最常见,其他可寄生于皮下组织、肌肉及眼部等。绦虫病患者是惟一传染源,青壮年发病率高。
猪带绦虫病
概述猪带绦虫病是由猪带绦虫成虫寄生在人体小肠所引起的肠绦虫病。人在猪带绦虫生活史中既是终宿主,也是中间宿主。猪带绦虫成虫寄生在人肠道中为绦虫病,其幼虫寄生在人皮下组织、肌肉、脑等组织器官中为囊尾蚴病。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