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后牙反(牙合)
后牙反(牙合)可发生在乳牙期或恒牙期,有个别后牙反(牙合),也有多数后牙反牙合;可发生在单侧,也可发生在双侧。
黑舌
黑舌又称黑毛舌、毛舌。系丝状乳头过度增生,其角化部分不脱落而形成绒毛状苔,呈黑色、青黑色或褐色故名。
含牙囊肿
颌骨发生的牙源性囊肿,囊肿中包含有一颗或多颗未萌出的牙齿多表现为无痛性颌骨膨胀,病变区常有缺牙牙齿发育过程中的感染和外伤可能是诱发因素通常采用手术治疗
骨性反?
上颌后缩或下颌前突,或二者结合的一类错?畸形表现为下前牙位于上切牙外(唇)侧,侧面看呈凹面型系遗传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影响所致轻度可正畸掩饰性治疗,中重度畸形待成年后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沟纹舌
沟纹舌指舌背出现各种形态的明显裂痕或裂沟常无自觉症状,可能出现舌痛、干、苦等病因尚不明确无症状者无须治疗;有症状时通常进行对症治疗
根面龋
发生在牙根部位的龋齿,主要发生在牙龈退缩后暴露的牙根表现为牙根面变色、龋洞形成、冷热刺激痛等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形成龋洞时需要充填修复牙龈退缩、牙根暴露的中老年人易患
根尖周炎
根尖周炎是发生在牙根尖周围组织的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牙齿疼痛、咬合疼痛、牙龈肿胀、溢脓,睡眠和进食受到影响主要通过根管治疗术进行治疗根尖周炎不可自愈。治疗及时,多数可保留患牙,预后较好
根尖周囊肿
根尖周囊肿指发生于牙根尖周围的炎症性囊肿主要表现为患牙咀嚼不适,牙龈处呈半球状隆起,重者引起面部畸形由细菌感染、物理或化学刺激、外伤等因素引起首选根管治疗,大型/久治不愈的根尖周囊肿,还需行囊肿刮除术/显微根尖外科手术
根尖周病
根尖周病是指发生在牙根尖周围组织,如牙骨质、根尖周围的牙周膜和牙槽骨等的疾病。
根端囊肿
根端囊肿为最常见的颌骨囊肿,是由于根尖肉芽肿慢性炎症刺激引起牙周膜内的上皮残余增生而致。增生的上皮团中央发生变性与液化,逐渐形成囊肿,故又称根尖周囊肿。上皮来自牙周膜中的上皮剩余。镜检囊壁衬里为复层鳞状上皮,外周为纤维组织。炎症细胞浸润显著,可使衬里的上皮发生中断。囊腔内含棕黄色透明囊液,常含胆固醇晶体。如果根尖肉芽肿在拔牙后未作适当处理仍残留在颌骨内而发生的囊肿,则称为残余囊肿。根端囊肿的发病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其发生可能和免疫机制是否存在缺陷有关。多发生于成年人,以20~29岁居多。儿童尽管患龋病人数多,但很少发生根端囊肿。男性多于女性,上前牙和下磨牙区为好发部位。患部可见深龋、残根或牙冠已变色的死髓牙。
干槽症
干槽症是拔牙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多发生于下颌阻生智牙拔除后主要表现为剧烈疼痛,牙槽骨暴露,或拔牙部位有血凝块腐败、恶臭等通过彻底的清创,隔离外界对牙槽窝的刺激,迅速止痛,缓解患者痛苦,促进愈合干槽症不能自愈,但治疗后大多预后良好,较少出现严重并发症
复发性坏死性黏膜周围炎
复发性坏死性黏膜周围炎是复发性口疮的最重型,以复发性、疼痛性溃疡为主,愈后留有明显瘢痕为特点。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是周期性反复发生并有自限性的口腔黏膜溃疡类疾病表现为口腔黏膜反复发作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疡,有“黄、红、凹、痛”的典型特征发病原因不明,与病毒或细菌感染、免疫功能失衡、遗传、压力过大等因素有关主要进行局部或全身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微波、低能力激光灯)等
氟中毒
过量的氟进入人体引起的中毒急性中毒出现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窒息等;慢性中毒出现关节疼痛和牙变色等主要因吸入或口服含氟化合物引起对症治疗为主,同时应对饮用水除氟或换饮低氟水
氟牙症
氟牙症是在牙发育期,摄入氟过多导致牙釉质发育障碍的牙体组织疾病主要表现为牙釉质斑块、牙体缺损等症状轻者无须治疗;症状重者可采取漂白、微研磨、渗透树脂、贴面等方法通过治疗可以改善外观
氟骨病
长期摄入过量氟化物,造成骨关节损害多由于长期进食被氟化物污染的水和食物,或暴露在高氟的空气中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中医治疗、手术治疗等多见于缺钙和高氟环境工作者
肥大性龈炎
肥大性龈炎是牙龈组织受到长期局部刺激所引起的慢性炎症。表现以牙龈明显炎性肿胀、增生为特征。病变可累及附着龈。多发生于青春期,以上下颌、前牙唇、侧牙龈为好发部位。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
概述放射性颌骨骨髓炎指放射剂量超过50Gy,引起包括颌骨骨膜、骨皮质、骨松质和骨髓等整个骨组织的炎症,是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的纤维化、张口受限、颌骨坏死、死骨暴露、瘘管形成、长期溢脓、久治不愈,伴有剧烈疼痛和恶臭,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
放射性口炎
概述放射性口炎是放射线的电离辐射所引起的口腔黏膜损伤。是头颈部肿瘤放疗时常见的不良反应。患者常因口腔黏膜反应严重而影响治疗效果。
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
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即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传染病。该病以手、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特征。最常见的病原微生物为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患儿口咽部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或唾液、粪便污染手何用具传播。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流涎、厌食、发热及手、足、臀部等出现小丘疹、丘疱疹,口腔溃疡,多数患儿7~10天左右痊愈,少数患儿可引起无菌性脑膜脑炎、肺水肿、肺出血等并发症。少数留有后遗症,极少数危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