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成人骨坏死
骨坏死可分为感染性或非感染性两大类,前者属于炎性病变的结果与表现,而非感染性骨坏死又称为无菌性骨坏死。
成人腹股沟疝
18岁以上的成年人发生的、位于下腹部和大腿交界的腹股沟区域的腹外疝称为成人腹股沟疝。腹股沟疝是成人最常见的腹外疝,占腹外疝总数的85%左右。与小儿腹股沟疝相似,成人腹股沟疝也是男性远多于女性,男女患者的比例大致为12:1。分类上包括斜疝、直疝和股疝。当然从严格的解剖定义上来讲腹股沟疝只包括斜疝和直疝,股疝发生位置在腹股沟区的下方,但从发病实质上都是腹横筋膜的薄弱,同时从手术治疗角度处理原则来看是相似的,甚至有些手术方式都是一致的,所以目前仍将股疝归类于广义的腹股沟疝(groin hernia)。成人腹股沟疝的治疗方式以手术为主,手术是治愈成人腹股沟疝的惟一、有效方式。
成人多囊肾
成人多囊肾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几乎都是双侧性的。成人多囊肾通常40岁前不出现症状,60岁以上的患者50%进入终末期肾衰竭。除累及肾脏外,还可引起肝脏、脾脏、胰腺、卵巢等脏器的囊肿以及心瓣膜病和脑动脉瘤等。多囊肾体积比正常肾大,其表面满布大小不等的囊肿。由于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甚至是胎儿,故成人型多囊肾并不准确。
成骨不全症
一种罕见的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结缔组织病​主要表现为反复骨折、骨进行性畸形等基因突变引起​​​​​I​型胶原蛋白结构或数量异常而导致的骨发育障碍​以避免摔倒等生活方式干预为主,再辅以双膦酸盐、手术矫形等对症治疗
陈旧性肩关节脱位
肩关节脱位时间超过2周称为陈旧性肩关节脱位。脱位时间越长,则复位越困难。Depalma主张脱位超过6周就不宜再尝试手法复位,否则增加并发症,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如果局部软组织弹性尚好,无明显骨质疏松不伴有骨折,伤后2个月,仍可以谨慎的使用手法复位。
陈旧性骨折
指时间超过3周的骨折,出现延迟愈合、不愈合及畸形愈合一般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等常见于骨折固定欠妥、局部血运不良、损伤严重,身体素质差等情况可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超雄综合征
由Y染色体数目异常引起的综合征常见身材高大、脾气暴烈易激动、学习能力差等表现性染色体发生异常,较正常情况多1条及以上的Y染色体多可正常生育后代,一般寿命正常
肠瘘
指肠管之间、肠管与其他脏器或者体外出现的病理性通道常有瘘口形成、腹痛、腹泻,水肿、消瘦,以及畏寒、发热等症状常因腹腔手术、肠道炎症性疾病、腹部恶性肿瘤等引起主要为手术治疗,可辅以药物等治疗
肠系膜脂肪瘤
肠系膜脂肪瘤是肠系膜内增生的、成熟脂肪组织形成的良性肿瘤,瘤体四周常有薄的结缔组织包裹,瘤体内多由结缔组织条索将瘤组织分割成大小不等的脂肪小叶。有的脂肪瘤除了大量的脂肪组织外,还含有较多结缔组织或血管,形成复杂的脂肪瘤。如纤维成分较多,称为纤维脂肪瘤;如血管成分较多,称为血管脂肪瘤。手术切除后易复发。
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
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是由各种原因引起肠道急性或慢性血流灌注不足、回流受阻所致的肠壁缺血坏死和肠管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种综合征。凡全身血液循环动力异常、肠系膜血管病变以及其他全身或局部疾病引起的肠壁缺血,均可引发本病。此病可累及全消化道,但以左半结肠较为常见,尤以结肠脾曲多见。这是由于结肠脾曲是由肠系膜上、下动脉末梢吻合部供血,对抗缺血的能力最弱,易于发生供血不足。这类疾病已不少见,其中以发生于肠系膜动脉,特别肠系膜上动脉者多于肠系膜静脉。因肠系膜血管急性血循环障碍而导致肠管缺血坏死,临床上表现为血运性肠梗阻。临床可分为急性肠系膜缺血、慢性肠系膜缺血及结肠缺血。
肠系膜血管瘤
肠系膜血管瘤由血管内皮细胞形成,是介于错构瘤畸形和真性肿瘤之间的一种良性血管瘤病变。多为先天性,少数发生在成人。肿块呈结节状或分叶状,无包膜,暗红色,切面似海绵状腔隙,内充血液。
肠系膜血管闭塞
主要表现为剧烈腹痛、恶心、呕吐、腹泻、便血等症状常由肠系膜动脉栓塞、狭窄、静脉血栓形成等原因导致进行个体化治疗,包括血管再通、肠道切除、抗凝、抗感染等早期发现、及时正确诊治,可以降低病死率
肠系膜纤维瘤
肠系膜纤维瘤是由肠系膜内分化良好的成纤维细胞克隆性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肿瘤呈圆形或分叶状,直径3~10毫米,质韧、中等硬度,切面呈灰白色、鱼肉状,可有坏死或囊性变。肿瘤生长较慢,切除易复发,晚期可发生转移。多见于中老年人,好发于男性。
肠系膜神经纤维瘤
肠系膜神经纤维瘤是由肠系膜的神经鞘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形成的肿瘤,属于神经纤维瘤病内脏型,该病极为罕见,常伴有皮肤咖啡牛奶色素斑,可累及内脏器官和大血管。手术切除易复发,多数为良性病变,少数恶变,恶变率为10%~15%。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多在严重动脉硬化性闭塞的基础上逐渐发生的。起病隐匿,多发生于老年人。因长期慢性肠系膜动脉缺血导致侧支循环的建立,所以临床上急性缺血症状较轻。但随病情恶化可出现腹痛。当出现腹膜炎症状和体征时,患者多已发生肠坏死和穿孔。
肠系膜囊肿
肠系膜囊肿是指发生于肠系膜,囊壁由纤维组织组成,内覆上皮细胞的囊肿,以浆液性和乳糜性囊肿多见。肠系膜囊肿较少见,为一种良性疾病,多见于成人。大部分肠系膜囊肿位于小肠系膜,较少部分位于结肠系膜和腹膜后。囊肿较小一般无症状和体征。囊肿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则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与体征。肠系膜囊肿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小的肠系膜囊肿无须治疗,肠系膜囊肿增大后,易并发急腹症,一旦确诊,应早期手术。
肠系膜裂孔疝
肠系膜裂孔疝由肠袢穿过肠系膜裂孔而发病。本病临床少见,多以肠梗阻为其主要的表现。临床资料统计显示,肠系膜裂孔疝导致的急性肠梗阻占急性机械性肠梗阻的1%~2%。因其无疝囊支托,疝入肠系膜裂孔的肠管非常容易发生扭转、绞窄、坏死和穿孔,重者可危及生命。术前诊断比较困难。
肠系膜及腹膜囊肿
肠系膜及腹膜囊肿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肠系膜或腹膜部位的囊性病变,其内容物为液态囊状包块。此病发病率女性稍高于男性。
肠系膜动脉栓塞
肠系膜动脉栓塞又称急性肠系膜动脉供血不足,是由于动脉突然供血中断,使受累肠袢发生急性缺血性坏死,并出现绞窄性肠梗阻的症状。此病是一种少见外科急腹症,有起病急骤、发展迅速、病情凶险的特点,易延误诊治,病死率可达50%~80%。男性较女性多见,年龄40~60岁,大多数患者有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房纤颤或动脉硬化史。
肠系膜动脉瘤
肠系膜动脉瘤是指肠系膜上、下动脉及其分支扩张形成的动脉瘤,肠系膜上动脉瘤多见,发病率约占内脏动脉瘤的5.5%,男女发生率相等。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分为肠系膜上动脉瘤、肠系膜下动脉瘤和分支动脉瘤。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