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硒缺乏症
概述硒缺乏症是由于硒摄入不足所致的疾病。硒在人体抗氧化保护系统中起着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还参与免疫反应、辅酶Q的生物合成和线粒体ATP的合成。我国东北到西南15省、自治区,属带状贫硒地区,因此本病发病率高。
无痛性甲状腺炎
无痛性甲状腺炎(PT)又称为静息型甲状腺炎(ST),是甲状腺炎的一种特殊类型。PT具有亚急性甲状腺炎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共同特点,但又不完全相同。近年有人将其归为亚急性甲状腺炎,称之为亚急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以区分亚急性肉芽肿性甲状腺炎(通常所称的亚急性甲状腺炎)。此外,本病尚有亚急性非化脓性甲状腺炎、产后无痛性甲状腺炎等名称。
无功能胰岛细胞瘤
无功能胰岛细胞瘤是极为罕见的神经内分泌源性胰腺肿瘤,是指具有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组织学特征但不导致特殊内分泌紊乱,即其临床表现与激素产生过量无关的胰岛细胞肿瘤。平均发病年龄女性为32岁左右,男性为50岁左右,女性明显多于男性,性别比为1:3。
无胆色素尿性黄疸综合征
无胆色素尿性黄疸综合征又称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红细胞膜先天性缺陷的疾病,其特点为慢性过程中伴有急性发作的溶血性贫血和黄疸,血液中球形细胞增多,红细胞的渗透脆性增加。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是肠上皮黏膜取代胃黏膜在胃内的异常增殖,是从慢性胃炎、萎缩到异型增生、腺癌的胃癌级联反应过程的中间阶段,是胃的癌前病变。化生的肠上皮是一种高度分化的上皮,最明显的特征是出现杯状细胞,另外,肠黏膜中任何类型的上皮细胞均可出现在化生的上皮内。根据肠化生黏膜的组织学表现可分为2种类型,即完全小肠型肠上皮化生和不完全小肠型肠上皮化生。目前患病率尚不清楚,但患病率与地区的胃癌发病率有相关性,患病率也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胃憩室
胃憩室是指胃壁的局限性袋状扩张或囊样突出。大多数患者无症状,仅在做胃部钡餐检查或做胃镜时发现,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剑下钝痛、胀痛及烧灼感,或有阵发性加剧,可伴有恶心、呕吐甚至吞咽困难。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60岁多见,男女性别比例差别不大。
胃潴留
胃内容物进入十二指肠的过程延迟,胃内容物积贮而未及时排空主要表现为早饱、餐后持续性上腹胀满、恶心、呕吐等,部分可有腹痛等幽门、小肠等部位梗阻,胃动力缺乏等是主要病因根据病因和病情等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手术治疗等
胃下垂
胃下垂是指直立位时胃小弯弧线的最低点降至髂嵴连线以下所出现的临床综合征轻度多无明显症状。中度以上可出现上腹部饱胀感、嗳气、厌食、便秘、腹痛等固定胃的韧带松弛、腹肌张力下降等主要采用内科对症治疗、中医中药治疗
胃息肉
胃内壁黏膜和黏膜下层异常生长形成的赘生物早期多无症状,息肉较大时可出现腹胀、反酸、恶心、呕吐等可能与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有关可通过内镜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胃柿石
概述胃柿石是因进食了大量带皮柿子或未成熟柿子或山楂等鞣质含量较高的食物,在胃内积聚而形成固体性的团块。主要表现为饭后自觉上腹部不适,甚则有重压感,多呈周期性恶心、呕吐,上腹部痉挛性疼痛。日久不愈可引起黏膜损伤性溃疡、出血,重则导致胃穿孔和腹膜炎。
胃石症
胃石症是指某些食物或药物在胃内不能及时消化,并聚集成团块状胃石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食欲减退、恶心等多因空腹进食过量柿子、黑枣等食物致病,也可因进食毛发、药物等引起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内镜下取石及手术治疗
胃十二指肠异物
胃十二指肠异物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吞咽固有形状的物品,在胃、十二指肠内保持原有的形态,多见于儿童;另一类为咽下的食物与毛发,在胃肠道内逐渐形成大小、形状不等的团块,称为胃石症。胃十二指肠异物大部分可顺利通过胃肠道从肛门排出,但机械刺激可使胃、十二指肠黏膜充血水肿,甚至可形成溃疡,异物较大者可引起幽门梗阻或十二指肠梗阻。
胃十二指肠溃疡
概述胃十二指肠溃疡是指发生于胃、十二指肠局限性圆形或椭圆形的全层黏膜缺损,也称为消化性溃疡。典型表现有饥饿不适、饱胀嗳气、烧心、泛酸或餐后节律性腹痛,严重者可有黑便与呕血。
胃十二指肠疾病
胃十二指肠疾病主要是胃和十二指肠对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功能受到损害所致。胃十二指肠疾病在致病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上有许多相似点,种类较多,包括先天性疾病、炎症性疾病、良性肿瘤及恶性肿瘤、外伤等。
胃轻瘫综合征
胃轻瘫综合征是指以胃排空延缓为特征的临床症状群,主要表现为早饱,餐后上腹胞胀、恶心、发作性干呕、呕吐、体重减轻等,又称胃麻痹、胃无力等。胃轻瘫综合征不仅发生在胃手术后,还可见于其他腹部手术后。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原发性又称特发性胃轻瘫,多发于年轻女性。根据起病缓急及病程长短可将胃轻瘫分为急性、慢性两种。临床上慢性多见,症状持续或反复发作常达数月甚至10余年。
胃排空障碍
胃排空障碍包括胃排空加速和胃排空延迟表现为早饱、餐后上腹饱胀、恶心、呕吐等目前尚不明确,可能是多因素互相作用结果多数可采取严格的非手术治疗,如长期内科治疗无效且症状严重则需手术治疗
胃内异物
胃内异物分为外源性、内源性,及在胃内形成的异物即胃石症。临床上常见柿石、毛发石及咽下的各种异物。胃镜及X线检查有助确诊。
胃泌素瘤
胃泌素瘤是一种具有分泌胃泌素功能的肿瘤,常位于胰和十二指肠由于胃酸、胃液分泌过多而引起的恶心、呕吐、胃反酸、腹痛和腹泻等症状胃泌素瘤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但认为可能与胰腺α1细胞基因突变有关胃泌素瘤一般需要通过手术、药物等进行治疗
胃结石
会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黑便、呕血等主要由进食植物成分、毛发或矿物质等引起采用药物溶石、内镜碎石、外科手术治疗大多可治愈
胃黄色瘤
胃黄色瘤是吞噬类脂质的巨噬细胞在胃黏膜局灶性聚集形成的瘤样增生,是胃黏膜局部脂代谢障碍引起的病变,又称胃黄斑瘤或脂质岛。此病于1910年首先报道,为隆起于胃黏膜表面的黄色或灰黄色斑块。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好发于50岁以上患者,以男性多见。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