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伤寒与副伤寒
伤寒是由肠沙门菌肠亚种伤寒血清型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副伤寒是由肠沙门菌肠亚种副伤寒甲或乙或丙血清型引起的一种和伤寒相似的疾病。副伤寒甲、乙的症状与伤寒相似,但一般病情较轻,病程较短,病死率较低。副伤寒丙的症状较为不同,可表现为轻型伤寒,急性胃肠炎或脓毒血症。伤寒和副伤寒可因水源和食物污染发生爆发流行。本病分布我国各地,常年散发,以夏秋季最多,发病以儿童、青壮年较多。
伤寒
伤寒是由伤寒沙门菌引起的消化道传染病以持续高热、皮疹、肝脾大,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症状等为主要特征主要由伤寒沙门菌感染引起积极抗感染治疗,预防肠穿孔和肠出血并发症
散发性甲状腺肿
散发性甲状腺肿是单纯性甲状腺肿的一个类型,是以缺碘、致甲状腺肿物质或相关酶缺陷等原因所致的代偿性甲状腺肿大,不伴有明显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故又称非毒性甲状腺肿,其特点是散发于非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区,且不伴有肿瘤和炎症,病程初期甲状腺多为弥漫性肿大,以后可发展为多结节性肿大。
软化斑
软化斑(malakoplakia)也称软斑症。它是一种罕见的组织学上独特的炎症反应性病变,通常由肠道细菌引起,可以侵犯许多器官黏膜如前列腺、输尿管和骨盆黏膜、骨、肺、睾丸、胃肠道、皮肤和肾等。最常见的是侵犯尿路。大多病例其病变仅局限于膀胱黏膜。外观表现为柔软、黄色、微隆起、并常融合成直径3~4cm的斑块,最常见于慢性尿路感染(UTI)的中年女性。
乳头肌断裂
乳头肌断裂为心脏破裂更少见的一种并发症。多数发生在急性心肌梗死后一周内。老年人乳头肌断裂的主要原因是急性心肌梗死。老年人腱索断裂常见于二尖瓣黏液样变性和感染性心内膜炎。
乳糜尿
乳糜液进入尿中,称为乳糜尿尿液呈现乳白色、白色浑浊,或红褐色多由于丝虫病、结核病、肿瘤等原因导致淋巴管阻塞根据不同的病因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药物或手术治疗
乳糜腹
是腹腔内淋巴系统中的乳糜液异常漏出导致的腹腔内乳糜液积聚。此病少见,发病原因复杂,可因先天性发育障碍所为,亦可由创伤所致。本病对患者的营养发育影响较大,及时诊治预后较好。
乳房猪囊尾蚴病
概述乳房猪囊尾蚴病是猪带绦虫幼虫单纯寄生于乳房的皮下或乳腺组织内形成的囊肿结节性病变。本病常与全身皮下囊尾蚴病并存,主要因食用被虫卵污染的蔬菜或瓜果等而感染。
乳房棘球蚴病
概述乳房棘球蚴病是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在乳房寄生所致疾病。流行于宁、青、藏、内蒙等牧区。狗为棘球蚴最终宿主,人及牛、羊为中间宿主,人多因食用污染的水和食物而感染。幼虫寄生部位以肝脏最多见,其次是肺部,寄生于乳房皮下组织者罕见。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关节炎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相关关节炎主要合并于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特点是多为下肢关节受累,多数关节病主要累及足部,可有骨膜炎、侵蚀、趾骨炎、痛性附着病(艾滋病足)和骨溶解等特征性表现。
人工瓣膜心内膜炎
人工瓣膜心内膜炎是指心瓣膜置换术后发生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是心瓣膜置换术后一种严重并发症,其中发生于术后1年以内的心内膜炎属早期人工瓣膜心内膜炎,发生于术后1年以后的心内膜炎属晚期人工瓣膜心内膜炎。
憩室出血
概述憩室出血是指憩室内小动脉破裂引起出血。憩室是胃肠道任何一部分向外的囊状突起,常发生于大肠。
憩室病
憩室病是指胃肠道任何一部分向外的囊状突起,常发生在大肠,数个憩室同时存在,称为憩室病。如果憩室发生感染,称为憩室炎。大部分憩室病患者无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腹痛、腹泻、出血。
缺氧性肺动脉高压
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是由于低氧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内皮合成和分泌的各种血管舒张因子平衡失调导致早期的肺血管收缩以及后期的肺血管重建。缺氧性肺血管重建是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重要病理基础,如肺动脉压过高称之为肺动脉高压。在疾病早期,患者常无明显自觉症状,而且由于测定方法的限制,缺氧性肺动脉高压不易及时被发现。
缺血性肾病
缺血性肾病是指肾动脉主干或其分支严重狭窄或阻塞引起肾脏严重缺血,最终导致肾功能缓慢进行性减退的慢性肾血管性疾病。目前认为,慢性缺血性肾病是中老年患者(年龄>50岁)慢性肾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
缺血性肠绞痛
缺血性肠绞痛亦称慢性肠系膜缺血,是指反复发作的餐后剧烈阵发性上腹部绞痛或脐周疼痛。最近研究表明,肠绞痛主要与胃血流量有关,食物进入胃后,相应所需血流增加,为满足胃血流增加的需要,而“窃取”肠道的血流量,称此现象为窃血现象。肠绞痛的发生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在活动后诱发心绞痛相类似,进餐后代谢增加,动脉供血不足,继发组织中氧含量减少,造成肠壁平滑肌痉挛而引起腹痛。
缺血性肠病
缺血性肠病主要表现为腹痛伴便血多由血管病变、肠壁血液灌注不良等因素导致可进行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尽早治疗,预后较好
轻链病与轻链沉积病
轻链病(LCD)与轻链沉积病(LCDD)是一种浆细胞异常增生性疾病。是由于异常的浆细胞产生过多的轻链,而重链的合成相应减少。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45岁)。过多游离的轻链片段在血清或尿液中大量出现称为轻链病;一旦免疫球蛋白轻链在全身组织中沉积,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即为轻链沉积病。
青年性驼背
本病是由于脊椎的负载能力与其承受的负荷的平衡失调引起,又名少年驼背症或休门病。1920年,丹麦内科医生Scheuermann首先明确其放射学特征,并将它从其他脊柱畸形中区别出来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来描述。文献认为,休门病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可高达8.0%。本病好发于13~17岁,见于过早负荷的体力劳动少年,男性病人比女性病人多4~5倍;25%有家族史。病变主要累及中、下段胸椎椎体。病变发生在椎体的第2骨化中心,即椎体上、下面的骺板。由于各种原因,骺板血液供应减少,软骨板变薄,抗压力降低,在过多的负荷下出现碎裂,髓核在破裂处突入椎体内,形成所谓的Schmorl结节。脊柱胸段向后弯曲,使椎体前方承受的压力大于后方,前方骨骺的坏死影响了前半椎体高度的发育。
桥本甲状腺炎
桥本甲状腺炎是甲状腺的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症状主要为颈部肿大,伴或不伴甲减表现(疲劳、注意力下降、体重增加、便秘等)确切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免疫及环境因素有关多数仅需随诊,伴有甲减者用药物治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