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霍乱样综合征
霍乱样综合征目前多称为伪膜性肠炎,是主要发生于结肠的急性黏膜坏死性炎症,并覆有伪膜。此病常见于应用抗生素治疗之后,故为医源性并发症。现已证实是由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的毒素引起,病情严重者可以致死。
霍乱
霍乱是摄入霍乱弧菌污染的食物或水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表现为水样腹泻,可在短时间内脱水,严重时导致循环衰竭,引起死亡霍乱弧菌通过污染的水或食物感染人体,产生肠毒素而引起发病需强制隔离并接受补液治疗、抗菌治疗及其他治疗
获得性血友病A
概述获得性血友病A患者体内自发性产生自身免疫性抗体,可以中和或灭活FⅧ活性,引起FⅧ水平降低,导致临床严重的出血并发症,甚至威胁到生命。本病病情凶险,死亡率高。
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
概述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是获得性因素导致维生素K合成减少,造成维生素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或结构异常而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视网膜病变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又叫艾滋病,是20世纪80年代举世瞩目的新型病毒性传染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引起,以细胞免疫缺陷为主的严重疾病。并因此发生难于控制的条件致病微生物感染,常合并恶性肿瘤,如Kaposi肉瘤、Burkitt淋巴瘤等。患者在较短时间内死亡。目前在我国已非少见,且有快速增多的趋势。艾滋病患者常发生眼底和其他眼部病变,对眼科医师而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感染HIV所致的机体免疫功能缺陷具有传染性,可通过性接触、母婴传播、血液传播等途径传播无法治愈,但及时治疗可控制病情进展主要为药物治疗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外科感染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外科感染是指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的携带者、患病者需要实施外科手术或发生在术后的相关感染。HIV病毒的特点是攻击人体内的CD4+T细胞,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严重损害,最终并发各种严重感染和肿瘤。
获得性肝脑变性
获得性肝脑变性(AHCD)是一种由慢性肝病导致的不可逆性神经变性,引发脑功能障碍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发生于多种慢性肝病,其中较多见于酒精中毒性肝硬化、亚急性和慢性肝炎以及门腔静脉分流术后。本病病理改变主要为AlzheimerII型星形细胞增生和二乙基乙酰胺缺失。
获得性肥胖
概述获得性肥胖是指体重正常或偏瘦者,随着饮食增加、运动减少、内分泌失调等因素,体重逐渐增加,达到肥胖标准的病症。
活动性肺结核
本病是指有活动性依据并有相关症状、体征和影像表现的肺结核可有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咯血、发热、盗汗、消瘦、乏力等症状本病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所致治疗以化学治疗为主,辅以对症治疗、手术治疗等
混合性厌氧菌感染
正常情况下,口腔、肠道和阴道都有厌氧菌存在,若正常厌氧菌群和需氧菌群的共生关系遭到破坏(例如外科手术或其他创伤、血液供应差或组织坏死),厌氧菌则可以经多种途径侵入人体内引起感染。需氧和厌氧菌常可发现于同一部位,因此感染可能是混合性的,只因为厌氧菌培养须有特殊条件,临床上经常被忽视。实际上,厌氧菌可能是胸膜腔和肺、腹腔内、妇科、中枢神经系统、上呼吸道感染和皮肤疾病及菌血症的常见病原菌。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是一种具有多种结缔组织病的混合临床表现为特征,并存在高滴度抗U1-RNP抗体的疾病常见症状有多关节炎、雷诺现象、手指肿胀、肌炎、食管功能障碍等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免疫、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治疗方式以药物治疗为主
混合型酸碱平衡失调
混合型酸碱平衡失调是指同时发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代谢性或呼吸性酸碱平衡失调的临床情况。
月经过多
月经过多的定义是连续数个月经周期中月经期出血量多,但月经间隔时间及出血时间皆规则,无经间出血、性交后出血、或经血的突然增加。临床上以出血时间与基础体温(BBT)曲线对照,将有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分为月经量多与经间出血两类。
混合型肾小管性酸中毒
混合型肾小管性酸中毒(混合型RTA)是Ⅰ、Ⅱ型RTA并存,兼有Ⅰ、Ⅱ型RTA的临床表现。有人将本型分为混合型和Ⅲ型RTA两种。认为混合型兼有Ⅰ、Ⅱ型RTA两者之临床特征,被称为Ⅱ型RTA的亚型。
混合型慢性高原病
目前认为,混合型慢性高原病(mixed chronic mountain sickness)是既有低氧性红细胞增生过多,又有肺动脉高压所致高原心脏病为表现的慢性高原病。混合型慢性高原病多发生于久住高原的平原移居者及少数世居者,一般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儿童少见。据报道,南美洲安第斯高原世居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喜马拉雅山地区世居者,推测认为,可能与人群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居住时间要比安第斯高原较长有关。
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
冷球蛋白血症是一种以中-小型血管内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为特征的系统性血管炎。患者血清中存在低温条件下可逆沉淀的免疫球蛋白。冷球蛋白通常分为三型:I型由单一的单克隆Ig组成.可为IgM、IgG、lgA或本琼斯蛋白;Ⅱ型由单克隆lg(IgM或lgG或IgA)和多克隆Ig(主要是IgG)混合组成;Ⅲ型为混合多克隆型,约占总数的50%。由多株多克隆的Ig组成IgM-IgG、IgM-lgG-IgA等复合物,均具有RF活性。Ⅱ型和Ⅲ型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MC)与传染性、免疫性及肿瘤性疾病相关。
混合型高脂血症
混合型高脂血症是高脂血症的一种临床类型,它是指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均高,即总胆固醇>5.72mmol/L(220mg/dL),甘油三酯>1.84mmol/L(160mg/dL)。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病人比单纯胆固醇升高更危险,且更难治疗,单用一种降脂药治疗难以使血脂水平达标,常需联合不同机制的降脂药进行治疗。长期血脂异常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痛苦,也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因此防治血脂异常对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混合型高脂血症是什么意思混合型高脂血症是指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同时升高的一种高脂血症,对人体的危害会更大,需要积极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是高脂血症的一种临床分类,是指同时出现血清中总胆固醇水平≥6.2mmol/L和甘油三酯水平≥2.3mmol/L,均高于正常值范围。相对于单纯的高胆固醇血症或者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更大,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或者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风险会更高,也会更难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结合自身情况,积极控制血脂。
混合型便秘
混合型便秘(mixedconstipation,MC)(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出口梗阻性便秘,STC+OOC)为同时具有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及出口梗阻性便秘临床特点的一种便秘类型。多属于顽固性便秘,兼有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及出口梗阻性便秘的临床表现。据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统计,约有1/5的便秘患者为混合型便秘患者。主要发病人群为中青年女性及老年人。
惠普尔病
惠普尔病是一种少见的系统性疾病。男女发病之比为(4~8):1,以30~50岁发病者为多,平均发病年龄为39岁。其临床特征为小肠吸收不良、发热、皮肤色素沉着、贫血、淋巴结肿大、关节炎、关节痛、胸膜炎、瓣膜性心内膜炎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1907年惠普尔(Whipple)首次报道本病,并描述了其临床特征及小肠、淋巴结的病理改变。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