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冷球蛋白血症
当血中含有冷球蛋白时便称为冷球蛋白血症。冷球蛋白是指温度低于30℃时易自发形成沉淀,加温后又可溶解的免疫球蛋白。不包括冷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的复合物和肝素沉淀蛋白等一类具有类似特性的血清蛋白质。根据免疫化学成分冷球蛋白分为三型:Ⅰ型是单克隆冷球蛋白,Ⅱ型和Ⅲ型是混合性冷球蛋白。
冷凝集素综合征
冷凝集素综合征是指低温时冷凝集素引起肢体末端血管内红细胞凝集,发生皮肤微循环障碍,或伴轻度溶血性贫血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冷空气过敏
接触冷空气引起的一系列类似过敏性的症状或疾病,如鼻炎、哮喘、荨麻疹等可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呼吸急促或喘憋;皮肤荨麻疹或风团;眼痒、溢泪等病因尚不明确,呼吸道症状可能与冷空气诱发的气道高反应有关首先应避免接触冷空气,药物治疗有糖皮质激素、抗组胺类、白三烯调节剂等
类脂性肺炎
类脂性肺炎是肺对一些脂类物质的一种慢性炎症反应。早产、弱小或有腭裂的婴儿因咽部反射不健全,当喂牛奶、鱼肝油或从鼻孔滴入石蜡油时,误吸入肺内引起的间质性肺炎。
类固醇肌病
类固醇肌病是指由皮质类固醇激素导致的肌肉萎缩和肌无力,也称为皮质类固醇性多发性肌病。本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类型。慢性类固醇肌病较急性常见,起病隐匿,主要表现为盆带肌无力,并逐渐进展,波及肩胛带肌和四肢近端肌群。主观的肌无力症状往往较客观的肌力检查重。常见肌痛,类固醇减量后,肌痛消失,表明肌痛是类固醇肌病的症状之一。临床上类固醇激素被广泛使用,本病并不少见。
类固醇5α-还原酶2缺乏综合征
概述类固醇5α-还原酶2缺乏综合征是一种先天性男性假两性畸形,只累及双氢睾酮在末梢性器官的作用,导致外生殖器畸形。常见阴茎短、性腺发育不良、两性畸形、尿道下裂、盲袋阴道、精液少、无胡须、无腋毛和阴毛、色素沉着。
类风湿性颞下颌关节炎
类风湿性颞下颌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发生于20~30岁,女性多见。如在儿童期患病,可严重影响下颌骨的发育,需要尽早治疗。
类风湿性血管炎
概述类风湿性血管炎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存的一种表现,表现多种多样,有紫癜、溃疡和肢端坏死等,多数患者也有类风湿性小结节,同时血清学类风湿因子多阳性,抗环胍氨酸抗体阳性。
类风湿结节
类风湿结节是指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关节(如肘关节)旁出现的圆形无痛性结节。其中心有胶原纤维坏死(或称纤维素样坏死),周围有栅状排列的吞噬细胞及纤维细胞。结节可持续存在数周、数月甚至数年之久,少数患者的结节可软化、缩小甚至消失。出现于心、肺、脑膜等处的类风湿结节,常引起相应系统的症状。类风湿活动期过后,结节可以消退。类风湿结节是什么类风湿结节是类风湿关节炎较常见的关节外表现,属于类风湿关节炎比较典型的症状。类风湿结节的患者往往类风湿因子阳性且病情活动,男性多见,多有长期大量吸烟史。类风湿结节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多位于关节隆突部及受压部位的皮下,如前臂伸面、跟腱等处。圆形或者是椭圆形的结节,结节大小不一,直径由数毫米至数厘米不等,质硬、无压痛,对称性分布。还可能累及所有脏器如心、肺、胸膜、眼等。类风湿结节的存在提示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需要积极治疗。当出现类风湿结节时,建议及时就医,遵医嘱进一步检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处理或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早期
类风湿关节炎病程中的早期阶段以对称性疼痛、肿胀、晨僵等关节症状为主要临床症状病因复杂,主要与遗传、感染、性激素、吸烟等因素有关以非甾体抗炎药、传统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等药物治疗为主
类风湿关节炎的肾损害
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可见多种不同的肾损害,既可以是疾病本身所引起,也可以是由治疗疾病的药物所引起。最常见的病变为膜性肾病、继发性淀粉样变、局灶性系膜增生性肾炎、类风湿血管炎及镇痛药所引起的肾病。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侵犯周围关节为主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病主要表现为关节肿痛、疼痛、晨僵、关节畸形和活动困难等类风湿关节炎的具体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以药物治疗为主,手术治疗为辅
类风湿尘肺
类风湿尘肺,又称卡普兰(Caplan)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尘肺综合征、硅沉着病关节炎等。1953年英国的Caplan发现尘肺煤矿工人合并有类风湿关节炎。Miall(1955)对15岁以上男性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遗传因素对类风湿关节炎和类风湿尘肺的致病起重要作用。
类肺炎性胸腔积液
尽管目前许多强有力的抗生素在临床应用,肺炎仍然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美国,肺炎伴胸腔积液位居胸腔积液病因的第2位,渗出性胸腔积液病因的第1位。大多数类肺炎性胸腔积液通过有效的抗生素治疗而积液可以自行吸收。但是,约10%的胸腔积液需要手术干预。
类鼻疽杆菌肺炎
类鼻疽杆菌肺炎即惠氏杆菌肺炎,是由于类鼻疽假单胞杆菌入侵人体引起的疾病。本病流行于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北部等热带地区。可以在人类和动物之间传染。急性感染时大多数病灶发生在肺部。人群对类鼻疽杆菌普遍易感。相关症状有头痛、胸痛、咳嗽和呼吸急促等。潜伏期一般为4~5天,但也有感染后数月、数年,甚至长达20年后发病。此类病例常因外伤或其他疾病而诱发。据血清学调查,流行地区的人群6%~20%存在隐性感染。男多于女,认为与职业接触有关。
类鼻疽
类鼻疽是由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引起的人类与动物的共患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化,可为急性或慢性,局部或全身,有症状或无症状。大多伴有多处化脓性病灶。主要见于热带地区,流行于东南亚地区。人主要是通过接触含有致病菌的水和土壤,经破损的皮肤而受感染。人群对类鼻疽杆菌普遍易感。本病潜伏期一般为4~5天,但也有感染后数月、数年,甚至有长达20年后发病,即所谓“潜伏型类鼻疽”,此类病例常因外伤或其他疾病而诱发。
类癌综合征
由类癌细胞分泌的多种物质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典型症状为阵发性皮肤潮红,还有腹痛、腹泻、支气管痉挛等肿瘤细胞产生的多种活性物质,如5-羟色胺主要通过药物治疗,如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
类癌
类癌是起源于胃肠道和其他器官的内分泌细胞的低度恶性肿瘤,细胞多呈局限性、浸润性缓慢生长,尽管组织结构像癌,有恶变倾向,但较少发生转移,故称类癌。类癌是临床少见的疾病,其临床、组织化学和生化特征可因其发生部位和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活性因子不同而异,严重者可因分泌的5-羟色胺(5-HT)、激肽类、组胺等生物学活性物质,引起血管运动障碍、胃肠症状、心和肺病变等类癌综合征。类癌多从黏膜层的下部发生,可发生于食管到直肠的任何部位,发生频率依次为:阑尾远端、阑尾其他部位、小肠、直肠、胃和十二指肠,食管罕见。约10%的类癌见于支气管、胸腺、甲状腺、卵巢、宫颈和睾丸。
肋间神经痛
肋间神经支配区出现的疼痛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沿肋间带状分布的疼痛常因带状疱疹、胸膜炎、肿瘤引起多数预后良好,部分可以治愈,但易复发
雷诺综合征
雷诺综合征是血管神经功能紊乱所引起的肢端小动脉痉挛性疾病遇冷或情绪波动后出现,手指足趾皮肤出现苍白、青紫、潮红未完全明确,部分与自身免疫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寒冷刺激等有关戒烟、保暖,药物治疗为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