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妊娠合并急慢性肝病
妊娠合并急慢性肝病是指妊娠期间发生的肝病或妊娠前已患有的慢性肝病,需要产科和消化科共同治疗。妊娠同肝病之间无因果关系,二者可相互影响,加重早孕反应,增加妊娠中晚期并发症及重症肝病的发生率。妊娠合并急慢性肝病可见于妊娠各期,症状与肝损伤或肝衰竭相同,包括乏力、恶心、呕吐、肝区不适、黄疸等。
妊娠合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概述妊娠合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指妊娠期艾滋病病毒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当艾滋病病毒感染出现相关症状或发展为艾滋病时,不但会增加妊娠并发症,而且可增加围产儿感染率。
妊娠合并肝硬化
肝硬化是影响全身的慢性疾病。本病因肝功能异常,雌激素灭活作用减弱,引起血中雌激素水平增高,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而影响排卵功能。故肝硬化者常有月经不调或不孕,合并妊娠少见。
妊娠合并肺炎
妊娠合并肺炎是由不同的病原体引起的肺实质炎症,常累及小支气管及肺泡,是妊娠期严重的内科合并症。在孕期虽较少见,但却是孕妇非产科感染的常见原因,也是非产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妊娠期肺炎易发展为菌血症或败血症,出现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心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等多器官功能衰竭,可导致死亡。
妊娠合并肺栓塞
体循环的各种栓子脱落均可引起肺栓塞。最常见的肺栓子为血栓,由血栓引起的肺栓塞(PE)也称肺血栓栓塞。患者突然发生不明原因的虚脱、面色苍白、出冷汗、呼吸困难者、胸痛、咳嗽等,并有脑缺氧症状如极度焦虑不安、倦怠、恶心、抽搐和昏迷。
妊娠合并肺结核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呼吸系统慢性传染病,通常侵害生育年龄妇女。据统计,妊娠合并肺结核的发生率为5%~7%。研究表明,非活动性肺结核对妇女妊娠经过和胎儿发育并无多大影响,且妊娠对肺结核的病情也无明显影响。但是,病变范围较大的活动性肺结核,如血型播散型肺结核和浸润型肺结核,易发生流产和早产。妊娠分娩会加重病情,甚至导致产妇死亡。妊娠合并肺结核虽然在发达国家已较少,但在发展中国家并非罕见。由于抗结核药物的发展,对孕期的肺结核患者可有良效,使妊娠合并肺结核不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妊娠合并多囊肾
多囊肾是遗传性疾病,其病变特点是双肾实质有广泛的囊肿形成,系胚胎发育过程中肾小管与集合管间连接不良,分泌尿液排出受阻,肾小管形成阻塞性囊肿。婴儿及40岁以后者居多,但妊娠合并多囊肾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尸解中成人多囊肾发病率为1∶500,占肾衰竭病例的10%。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是产科常见的传染病,对母婴的影响均较大,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深入,从而使该病对母婴的影响,如母婴垂直传播、母婴死亡以及母乳喂养等方面更受到关注。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为0.025%~0.08%,而妊娠晚期的发病率较高。
妊娠合并白血病
白血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造血组织常见的恶性疾病,其特征是某一类型白细胞在骨髓或其他造血组织中呈肿瘤性增生,浸润体内各器官、组织,可产生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外周血中可出现幼稚细胞,而红细胞及血小板常明显减少。白血病分为:①急性白血病  骨髓中原始细胞在30%以上,病程②慢性白血病  骨髓中原始细胞在2%以内,病程在1年以上。按细胞形态学分类,又将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妊娠合并白血病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多见,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少见。急性白血病以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合并妊娠为多见,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次之。
妊娠高血压疾病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以及慢性高血压。我国发病率为9.4%,国外报道7%~12%。本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孕产妇和围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妊娠伴随综合征
妻子怀孕时,丈夫发生类似妊娠反应的症状病因尚不清楚可能是心理因素造成的,也可能与激素改变有关以心理治疗为主,症状严重者可使用药物治疗一般持续到妻子产后自愈
认知障碍康复
认知障碍是脑卒中、脑外伤以及各类痴呆患者常见的神经心理学症状。在脑损伤患者的康复过程中,认知功能损害是阻碍患者肢体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与提高的重要因素。重视各种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及时检查、及时诊断,将有助于及时治疗认知障碍,有助于缩短脑损伤康患者的康复疗程,促进脑损伤的康复。康复训练对减轻症状及延缓症状的进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训练包括注意力训练、记忆训练、计算力训练、及知觉障碍的训练等。
人疱疹病毒-6型感染
概述人疱疹病毒-6型病毒主要感染人T细胞,该病毒在形态与生物性方面与疱疹病毒相似。感染后,可形成潜伏感染,在人的唾液腺组织、淋巴组织、神经组织中可检出该病原体长期存在其中,可能与这些部位的肿瘤密切相关。与艾滋病和器官移植后感染也有一定关联,应予密切关注。
人朊病毒病
朊病毒引起的一类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常表现为痴呆、步态不稳、震颤、人格改变、昏迷等发病与外源性朊病毒感染、遗传基因突变有关以对症处理为主,无有效治疗
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性肾损害
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性肾损害(HIVAN)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大多数学者认为系HIV直接对肾脏的侵犯使整个肾实质细胞受累造成多种肾脏病理形态改变Cohen等用HIV核酸和p24抗原探针发现能与HIV血清阳性伴局灶节段硬化和小管间质病变患者的肾小球和小管上皮结合。晚近用DNA原位杂交技术证实HIVAN患者的肾活检和尸检标本中的肾小管和肾小球上皮细胞有HIV基因组存在故强烈提示HIVAN的病毒侵犯学说其机制还包括免疫性损伤感染、肿瘤药物毒性长期静脉注射毒品以及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都可能是造成HIVAN的直接和(或)间接原因。
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性肾病
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可发生多种肾小球疾病,其中一种特殊的硬化性肾小球病被认为与该病毒感染相关,被称为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性肾病(HIVAN)。
人类疱疹病毒7型感染
人类疱疹病毒7型感染是由人类疱疹病毒7型(HHV-7)引起的感染性疾病。HHV-7儿童感染常见,多数获得感染的年龄在2 岁左右。大约75%儿童在5岁前血清抗体阳转。HHV-7抗体流行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至成人达80%~ 98%,几乎所有新生儿存在被动获得的抗体。
人类偏肺病毒感染
表现为发热、咳嗽等症状以对症治疗为主,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通常情况下症状轻、病程短,预后良好目前尚无特效药及疫苗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性肾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性肾病(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associated nephrology,HIVAN)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导致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肾脏疾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和短期内肾功能迅速减,是HIV感染常见的并发症之一。HIVAN男性发病率较高,男与女之比约10:1。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关节炎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相关关节炎主要合并于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特点是多为下肢关节受累,多数关节病主要累及足部,可有骨膜炎、侵蚀、趾骨炎、痛性附着病(艾滋病足)和骨溶解等特征性表现。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