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肾性水肿
概述肾性水肿是指由于肾脏功能障碍造成的机体水肿。其性质是软而易移动,临床上呈现凹陷性水肿,即用手指按压局部皮肤可出现凹陷。
肾性失镁
概述肾性失镁指肾脏对镁的异常排泄而致体内镁丢失过多,是一种罕见的肾小管功能障碍疾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肾性贫血
各种肾脏疾病导致的贫血主要有面色苍白、乏力、心悸、气短等贫血症状及慢性肾脏病症状肾脏疾病导致红细胞生成素不足、红细胞生成减少及破坏增加继而引起贫血包括补充红细胞生成刺激剂、铁剂、HIF-PHI及输血治疗
肾性尿崩症
概述肾性尿崩症是指肾脏重吸收水减少引起的尿液浓缩障碍,以口渴、多尿、多饮、低比重尿和低渗尿为特征性表现。按病因可分为先天性肾性尿崩症和继发性肾性尿崩症。
肾性骨营养不良
概述肾性骨营养不良为各种肾脏疾病所致钙磷代谢障碍、酸碱平衡失调、维生素D代谢障碍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所造成的骨骼损害,是尿毒症患者常见合并症。骨骼方面表现为骨质疏松、骨软化、纤维囊性骨炎、骨硬化及转移性钙化。
肾性高血压
定义肾脏是调节血压的重要器官,肾脏实质性病变和肾动脉病变引起的高血压称为肾性高血压。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测量血压3次,18岁以上的成年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加剧肾脏病变引起肾功能减退,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导致肾脏病患者的高致残率和死亡率。
肾性氨基酸尿
肾性氨基酸尿是一组以近端肾小管对氨基酸转运障碍为主以致尿中排出大量氨基酸的肾小管疾病。主要包括遗传性肾性氨基酸尿和后天获得性两种类型,前者多发生于小儿,主要有胱氨酸尿,二碱基氨基酸尿,中性氨基酸尿,二羧基氨基酸尿,亚氨基甘氨酸尿,其他较罕见的赖氨酸尿和组氨酸尿等。后天获得性因素引起的肾性氨基酸尿并不少见,成人或小儿均可发生,以成人多见。
肾小球硬化
肾小球硬化是以肾小球病变的一种病理形态学特点。病变特征是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发生的硬化性改变。肾小球硬化是各种肾脏疾病进展的后期表现。
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肾炎是以肾小球损害为主的疾病典型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泡沫尿)、水肿和高血压等急性、急进性者多与感染或全身疾病有关;慢性者多为原发肾病迁延导致不同类型肾小球肾炎治疗方法不同
肾小球疾病
肾小球疾病是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病理改变、病程和预后不尽相同的主要累及双肾肾小球的一组疾病。可分原发性、继发性和遗传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常病因不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系指全身性疾病造成的肾小球损害,遗传性肾小球疾病为遗传所致。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占肾小球疾病的大多数,仍是目前我国引起慢性肾衰竭的最主要原因。
肾小管性酸中毒
肾小管性酸中毒(RTA)是由于各种病因导致肾脏酸化功能障碍而产生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是血浆阴离子间隙正常的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而与此同时肾小球滤过率则相对正常。以往观点认为肾小球滤过功能损害时H2PO4-、SO42-等酸根在体内潴留、代替了HCO3-而导致代谢性酸中毒。实际上,肾脏原因引起的酸中毒的本质是肾小管泌氢障碍或肾小管碳酸氢根重吸收障碍。本病按病变部位、病理生理变化和临床表现的综合分类:Ⅰ型,远端RTA;Ⅱ型,近端RTA;Ⅲ型,兼有I型和Ⅱ型RTA的特点;Ⅳ型,高血钾型RTA。
肾小管酸中毒
是由于各种病因导致肾脏酸化功能障碍而产生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以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骨病、多饮多尿为主要症状原发性病因不明,常与遗传有关;继发性多由肾脏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所致原发性以药物等对症治疗为主;继发性以积极治疗原发病为主
肾小管间质性肾炎葡萄膜炎综合征
肾小管间质性肾炎葡萄膜炎综合征或称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眼色素膜炎综合征,简称TINU综合征,是一种新发现的累及肾和眼的综合征,多发生于青少年女性,肾脏表现为特发性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眼部主要表现为双侧非肉芽肿性前葡萄膜炎。
肾小管疾病
肾小管疾病(renal tubular disorders)指一组以肾小管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肾脏病变。临床主要表现为肾性糖尿、氨基酸尿或低分子量蛋白尿、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伴或不伴肾小球滤过功能异常。治疗主要包括原发病治疗和对症治疗。
肾萎缩
肾萎缩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肾脏的肾单位丧失、体积缩小的病理现象以引起肾萎缩的原发病的症状为主,严重者常有夜尿增多、水肿、乏力等表现主要病因是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脏慢性缺血、长期肾积水等肾脏疾病治疗包括原发病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
肾髓质坏死
肾髓质坏死又称肾乳头坏死(RPN)、坏死性乳头炎,其本质是肾乳头及其邻近的肾髓质发生缺血性坏死,本病可发生在多种疾病,主要是引起慢性小管间质性肾病的疾病,这些慢性小管间质性肾病时肾脏内髓带病变常较严重,其基本病变是肾脏血循环受损,引起一个或多个肾椎体远端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缺血坏死。1877年由VonFriedreich首先报道,常有尿路感染,如肾盂肾炎、肾结核,并与严重的细菌性肾间质感染有关。
肾衰竭
肾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快速或缓慢下降的临床综合征可表现为尿量减少、尿色加深、腰酸、夜尿增多、水肿等致病原因包括感染、药物、心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自身免疫病等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透析治疗、肾移植等
肾实质性高血压
各种原因引起肾脏实质发生病变所导致的高血压早期没有明显症状,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头痛、泡沫尿、眼睑浮肿等表现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孟肾炎,多囊肾和肾移植后等原因引起控制血压,延缓疾病进程,积极治疗原发病
肾上腺危象
指由各种原因导致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或缺如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可累及多个系统。主要表现为肾上腺皮质激素缺乏所致的症状,如脱水、血压下降、体位性低血压、虚脱、厌食、呕吐、精神不振、嗜睡乃至昏迷。患者有时会被误诊为急腹症而行手术治疗或延误诊断,最终进展全昏迷,甚至死亡。
肾上腺髓质增生
肾上腺髓质增生是一种自主性儿茶酚胺分泌过多的独立病症。以女性为多见,发病年龄多为青壮年,年龄平均为39岁(24~49岁),与嗜铬细胞瘤相似。另外,病程较长,有时病状可长时期无发展。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