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胰腺脑病综合征
胰腺脑病综合征又名胰性脑病,是指急性或反复发作的慢性胰腺炎伴发脑病表现的诸症状,称为胰腺脑病综合征。
胰腺梅毒
胰腺梅毒是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胰腺炎,临床较罕见。主要临床特征是腹痛、脂肪泻、糖尿和左上腹无痛性梅毒瘤等胰腺损害征。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两种类型。先天性胰腺梅毒多见于新生儿,后天获得性梅毒见于成人。
胰腺结核
胰腺结核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胰腺特异性炎症。本病较罕见,大多是继发于全身播散性结核,性别差异不大,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
胰腺疾病
胰腺疾病是胰腺所有疾病的统称,包括胰腺先天性疾病、胰腺损伤性疾病、胰腺炎症性疾病、胰腺囊性病变和胰腺分泌性肿瘤。
胰腺功能不足
概述胰腺由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组成,当胰腺发生病变时,胰腺的内、外分泌部可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而表现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
胰腺癌患者护理
胰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居癌症死因的第4位,居消化道癌症死因的第2位,仅次于结直肠癌。胰腺癌75%位于胰头,约90%是起源于腺管.上皮的腺癌。其确切病因不十分明确。胰腺癌早期一般无临床症状,出现上腹部疼痛、饱胀不适,黄疽,食欲降低和消瘦时,病情多已进入中晚期。早期诊断是提高胰腺癌治愈率的关键。胰腺癌的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标准术式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预后极差,手术后5年生存率一般为10%~15%。胰腺癌的其他治疗还包括放射治疗、化学治疗以及介入治疗等。应根据分期选择合适的治疗模式。本病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恢复期长,对护理要求高,优质的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改善其生存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胰高血糖素瘤
是胰岛α细胞瘤,分泌过量的胰高血糖素,主要表现为皮肤游走性、坏死溶解性红斑、糖尿病、贫血、舌炎及口角炎、外阴阴道炎、低氨基酸血症等,又称为高血糖皮肤病综合征。多恶性,常早期转移。肿瘤直径一般为1.5~3厘米,有时整个胰腺均为肿瘤。早期手术切除肿瘤后,皮肤损害和糖尿病可迅速消失。本病多见于40~70岁中老年人,女性较男性多见,绝大多数为绝经期的女性。多数病程达1年以上,有的超过12年。
胰高糖素瘤综合征
胰高糖素瘤综合征又称坏死松解性游走性红斑是胰岛A细胞瘤的一组临床表现。本病极罕见,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1%,临床上以反复发生坏死松解性游走性红斑、口炎、口角、唇、舌等部位的慢性炎症,指甲松动,外阴阴道炎,贫血、体重下降、糖尿为特征。发病年龄55~60岁,女性略多于男性,绝经期妇女多见。肿瘤多位于胰尾,其次位于胰体,位于胰头的较少,大多数为恶性,凡病程中出现皮肤黏膜损害者往往提示恶性。皮损往往先于肿瘤数年出现。恶性病程进展缓慢,至少一年以上。一般为单发,直径1.5~3cm,最大可达5cm以上。肿瘤在确诊期间大部分病例已发生转移常见转移部位为肝脏(多为囊实性)和局部淋巴结,其次为骨、肺、肾上腺。
胰岛素瘤患者护理
胰岛素瘤又称胰岛B细胞肿瘤,来源于胰腺B细胞,临床上少见,但仍有一定的发生率。可分为有功能性和无功能性,良性多见,临床主要表现为低血糖症状和高胰岛素血症。对胰岛素瘤患者低血糖综合征等现存和潜在问题的发现和处理,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是十分有必要的。
胰岛素瘤
胰岛素瘤指因胰岛β细胞瘤或β细胞增生造成胰岛素分泌过多,进而引起低血糖症;其胰岛素分泌不受低血糖抑制。低血糖症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血糖浓度低为特点的综合征,一般以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2.8mmol/L(50mg/dl)作为低血糖症的诊断标准;临床症状和体征主要为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和中枢神经系统受抑制表现。胰岛素瘤是什么呢胰岛素瘤又称为胰岛β细胞瘤,是一种以分泌大量胰岛素而引起发作性低血糖症侯群为特征的疾病。可导致患者出现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等症状,严重的可出现嗜睡、昏迷等。胰岛素瘤为胰腺的良性肿瘤,多发生在胰腺体部,胰岛β细胞增生,分泌大量胰岛素,典型临床症状为低血糖发作,常在空腹时发生,多表现为出汗、脸色苍白等交感神经兴奋表现,进食后可缓解。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发作次数越加频繁,症状也越加严重,甚至引起精神异常、意识障碍等。临床上主要采用药物以及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手术治疗为最常用的方法,对单发或散在的肿瘤均适用,药物包括二氮嗪,奥曲肽等,可抑制胰岛素分泌,控制低血糖。一旦发现胰岛素瘤,要注意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治疗。
胰岛素抵抗
本病是指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反应性降低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可表现为肥胖、皮肤改变(颈部、腋窝皮肤变黑)、低血糖(头晕、出汗)等胰岛素抵抗具体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等有关治疗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等
胰岛功能性β细胞瘤
胰岛β细胞瘤是由胰岛β细胞形成的具有分泌功能的腺瘤或癌。20~50岁多发,多单发。90%属良性,偶为Ⅰ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的一部分。胰岛细胞瘤比较少见,多数为良性,少数恶性。胰岛素瘤临床主要表现为低血糖综合征,血清胰岛素升高。
胰胆汁综合征
胰胆汁综合征也称胰腺恶性病变综合征,胰头癌梗阻性黄疸综合征。1888年,由Bard和Pic首先描述本征故又称Bard-Pic综合征。
移植物抗宿主病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由于移植后异体供者移植物中的T淋巴细胞,经受者发动的一系列“细胞因子风暴”刺激,大大增强了其对受者抗原的免疫反应,以受者靶细胞为目标发动细胞毒攻击,其中皮肤、肝及肠道是主要的靶目标。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为30%~45%,慢性者发生率低于急性。
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
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是指移植肾的有效功能容量与受者的生理需求暂时不匹配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为术后少尿或无尿,血肌酐水平逐渐升高,可伴容量过多症状,治疗包括常规治疗和病因治疗。
遗忘
遗忘是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错误的再认与回忆,是一种记忆的丧失。遗忘分为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前者指在适宜条件下还可能恢复记忆的遗忘;后者指不经重新学习就不可能恢复记忆的遗忘。遗忘是保持的对立面,也是巩固记忆的一个条件。如果不遗忘那些不必要的内容,要想记住和恢复那些必要的材料是困难的。
遗传性因子Ⅹ缺乏症
概述遗传性凝血因子Ⅹ缺乏症是一种凝血因子Ⅹ缺陷所致的出血性疾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临床很少见,主要表现为脐带出血、鼻出血、皮肤瘀斑、血尿、月经过多等,以输注血制品及补充凝血因子Ⅹ等治疗为主。
遗传性因子Ⅶ缺乏症
概述遗传性因子Ⅶ缺乏症是FⅦ基因突变所致遗传性疾病。绝大多数患者是Ⅰ型缺乏,即FⅦ活性和抗原水平都下降,少数患者表现为以抗原水平正常或正常低限,而活性明显减低的Ⅱ型缺乏。
遗传性因子Ⅴ缺乏症
概述遗传性因子Ⅴ缺乏症是指凝血因子Ⅴ基因遗传性缺陷所致出血性疾病。甚少见。可能导致凝血因子Ⅴ缺乏,临床表现为出血。
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概述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是由于基因缺陷而使纤维蛋白原分子结构异常导致其功能改变的遗传性疾病。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本病多数患者由于手术常规筛选实验异常而被发现。主要临床表现为出血、血栓形成和伤口愈合欠佳。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