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亚急性肝衰竭
亚急性肝衰竭是指急性肝损害或慢性肝损害急性发作,并在发病2~26周内出现的肝衰竭综合征。
雅司病
雅司病是由雅司螺旋体引起的慢性接触性传染病。病原为雅司螺旋体,亦称纤细螺旋体,形态似梅毒螺旋体,体长10~13μm,螺旋紧密,能活泼运动,在体外不能生长,于特殊培养基中能存活数日而不能增殖。能在-70℃干冰低温存毒力多年。
雅皮士流感
概述雅皮士流感(CFS)即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种不能忍受的、以疲劳为主的慢性疾病,伴有多种躯体症状。通常因劳累或活动而加重。临床表现为全身不适、头痛、反复咽痛、认知困难、温度调节障碍,以及淋巴结、肌肉、关节和神经体征及精神症状等。
芽生菌病
芽生菌病又称北美芽生菌病,是由皮炎芽生菌引起的一种以肺、皮肤和骨骼为主的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病变。主要流行于北美洲。患者以往都有居住在美国或接触过本菌污染物的病史。该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孢子进入肺泡后被巨噬细胞吞噬,引起炎症反应包括多形核白细胞浸润,而后形成肉芽肿。临床表现为原发性肺芽生菌病,慢性皮肤及骨骼芽生菌病,系统性性芽生菌病和接种型芽生菌病。
血卟啉病
血卟啉病原称紫质病,属少见病,大多是因遗传缺陷造成血红素合成途径中有关的酶缺乏导致卟啉代谢紊乱而发生的疾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光感性皮肤损害、腹痛及神经精神症状和血压增高。根据卟啉代谢紊乱的部位,分为红细胞生成性血卟啉病、肝性血卟啉病。
血运性肠梗阻
血运性肠梗阻是指因肠系膜血管发生急性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肠管缺血而失去正常蠕动功能,使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引起的肠梗阻,称为血运性肠梗阻。在肠梗阻中比较少见,占各类肠梗阻3%左右。血运性肠梗阻属于一种绞窄性梗阻,若不及时处理,会有很严重的后果,所以对本病应引起高度重视。
血友病性关节炎
血友病性关节炎是血友病患者关节内因反复出血导致的关节退行性变。多见于膝、肘、踝、肩等关节,好发于8~10岁人群。
血友病B
概述血友病B是遗传性凝血因子Ⅸ缺乏所致的出血性疾病。根据体内FⅨ:C可以分为重型(<1%)、中型(1%~5%)及轻型(5%~40%),重型出生后即可发病,轻中型患者发病较晚。
血友病A
A型血友病又名抗血友病球蛋白缺乏症或第Ⅷ因子缺乏症,在遗传性凝血病中占首位,是由于X染色体上的抗血友病球蛋白基因(FⅧ基因)突变。主要表现为出血倾向,出血部位广泛,常反复发生,可形成血肿,关节变形,死因多为颅内出血。
血友病
血友病是遗传性凝血活酶生成障碍引起的出血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多部位持续而缓慢的出血需要采取以药物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接受规范治疗后可减少出血和并发症
血液病
血液病指原发或主要累及血液、造血器官和组织的疾病表现为贫血、出血、发热、骨痛、脾大、淋巴结肿大、皮肤异常等可能与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遗传、免疫、疾病等因素有关包括去除诱因、一般支持治疗、药物治疗、放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方法
血性透出液
血性透出液是腹膜透析的并发症,长期行腹膜透析的患者,血性透出液的发生率约为30%。血性腹膜透出液一般不会诱发腹膜炎,也不引起超滤障碍,其中大多数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是结核分枝杆菌进入血流后,广泛散布到肺或各器官而引起的结核病。结核分枝杆菌侵入肺静脉经体循环引起全身播散性结核病;经肺动脉、支气管动脉及体静脉系统入侵者主要引起肺部播散性结核病;个别情况下肺部病灶中的结核分枝杆菌破入一侧肺动脉或其分支,可引起一侧或部分肺叶的血行播散性结核。此型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多为原发性肺结核发展而来,成人、老年人也可发生。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常发生于免疫力低下者,诱因包括药物所致和疾病引起的免疫抑制,如麻疹、百日咳、糖尿病、分娩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
血小板增多症
血小板增多症是血小板持续增多且伴功能异常的一类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早期可无特异性症状,随后可出现头晕、乏力、出血及栓塞(肢端感觉异常)等原发性以药物治疗和血小板分离治疗为主;继发性则以治疗原发疾病为主预后一般不良,不能治愈,中位生存期10~15年
血小板增多性紫癜
血小板增多性紫癜是指由于原发或继发的血小板持续明显增多导致的以出血倾向及血栓形成为特征的皮肤疾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血小板增多性紫癜是一种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多见于40岁以上成年人。继发性血小板增多性紫癜则是由其他疾病导致,发病年龄及群体无特异性。
血小板型血管性血友病
概述血小板型血管性血友病是血小板膜GPIb分子异常,表现为轻至中度的皮肤、黏膜出血症状,不同程度增大的血小板、血小板减少和血浆中高分子量vWF多聚体缺乏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
血小板凝血活性异常(Scott综合征)
血小板通过加速凝血因子X及凝血酶原的活化而促进凝血酶的生成,这种特性既往称为血小板因子Ⅲ(PF3)。当血小板无法促进凝血酶形成时称为血小板凝血活性异常,既往又称为PF3缺乏症。可继发于血小板聚集异常疾病如贮存池病和血小板无力症等。仅有少数患者具有单纯PF3缺陷,在1979年Weiss及同事描述了第一位患者后,孤立的PF3异常被称为Scott综合征。
血吸虫性阑尾炎
血吸虫性阑尾炎是血吸虫的虫卵沉积于阑尾黏膜下引起的阑尾梗阻,而导致的急性或慢性阑尾炎。在血吸虫流行地区可以见到血吸虫性阑尾炎。据花家福1959年报道,阑尾切除标本中,阑尾壁中能找到血吸虫卵沉积者可达37.9%。血吸虫虽然能影响阑尾,且产生一些病理改变,但不一定能产生临床症状或引起急性阑尾炎,所以一般不称其为“阑尾血吸虫病”。本病多见于40~60岁。血吸虫性阑尾炎的特点是病程快,穿孔率高,且术后易发生残余脓肿及肠瘘,应引起警惕。
血吸虫肠病
血吸虫肠病是由血吸虫所引起的一种疾病。现在已知寄生在人体的血吸虫有5种:日本血吸虫、埃及血吸虫、曼氏血吸虫、间插血吸虫及湄公血吸虫。此外在人体还可见有牛血吸虫、梅氏血吸虫梭形血吸虫等寄生的病例。
血吸虫病与肝胆疾病
血吸虫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寄生虫病,历史久远且流行广泛。人体因接触疫水而感染,成虫主要寄生于门静脉系统,其虫卵沉积所导致的复杂的免疫病理反应可引起全身多组织器官损害。急性期有间歇或弛张型发热、尾蚴性皮炎、荨麻疹、肝脾肿大、腹痛腹泻,全身淋巴结肿大;慢性期多无明显症状。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