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心源性肝硬化
心源性肝硬化又称淤血性肝硬化、槟榔肝。充血性心力衰竭伴肝脏被动淤血患者,多为心脏严重衰竭所致的症状和体征,而肝脏受累表现则居次要地位。患者可有轻度右上腹不适、黄疸、肝大。体格检查可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表现,包括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等。
心血管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心血管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是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中的一类。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是指在内脏器官、内分泌、营养代谢、血液结缔组织等疾病过程中,由于影响了脑功能而出现的各种精神障碍。心血管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可由各种心脏病因导致循环障碍造成脑部缺血乏氧及水肿等使大脑功能紊乱而出现各种精神障碍。临床较常出现的包括心源性脑病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和心律失常伴发的精神障碍。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疾病的总称症状包括心悸、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治疗手段主要有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等预后取决于各类型心血管疾病的严重程度
心外梗阻性休克
心外梗阻性休克是指心血管回路中血流梗阻引起的休克。特点为舒张期充盈异常和后负荷过高。心包压塞和限制性心肌病直接影响舒张期右心室的充盈。张力性气胸和胸腔内肿瘤通过阻塞静脉回流间接影响右心室充盈。大面积肺栓塞,非栓塞性急性肺动脉高压,主动脉夹层等导致心室后负荷增加从而引起休克。梗阻性休克是休克中的少见类型,但其血流动力学变化急剧、发展迅速,若不及时识别并解除梗阻,患者可能会发生呼吸或心脏骤停。
心室增大
轻者可无症状;严重时表现为心悸、胸痛、呼吸困难、晕厥等由高血压性心脏病、肥厚型心肌病等疾病继发所引起主要治疗原发疾病,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预后取决于原发疾病的严重程度
心室扑动与颤动
室扑与室颤为心室肌快而微弱的收缩或不协调的快速乱颤室扑与室颤发作时患者会出现意识丧失、抽搐、呼吸停顿甚至死亡由缺血性心脏病、心脏理化损伤、其他严重疾病继发、遗传所引起主要有电复律、人工复律、药物治疗等治疗方法
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
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是严重的异位心律,心室丧失有效的整体收缩能力,而是被各部心肌快而不协调的颤动所代替。两者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均相当于心室停搏。心室扑动常为心室颤动的前奏,也常是临终前的一种致命性心律失常。
心室扑动
心室扑动是心室发生快速且异常的激动,导致心室正常的功能消失的疾病症状有意识丧失、抽搐、呼吸停止等病因有心脏疾病、药物过量、意外等治疗方法包括心肺复苏、电复律、药物治疗等
心室静止
心室静止亦称心室停搏,是指房室交接区停搏合并室性停搏。此时心房有收缩,两心室的机械性收缩全部停止,心室静止时间通常为2.7s以上。
心室肌致密化不全
以心室内异常粗大的肌小梁和交错的深隐窝为特征的基因相关的心肌病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多数患者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等胎儿时期心室肌致密化过程异常终止可能是此疾病的发病原因目前无特殊针对性治疗,多为对症治疗心衰,改善症状,延长寿命
心室颤动
心室颤动是指心室快速不协调地颤动表现为突发意识丧失、肢体抽搐,大小便失禁等与冠心病、心肌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或药物等因素有关包括急诊治疗、病因治疗和手术治疗
心肾综合征
心肾综合征是指当心脏和肾脏其中某一器官发生急、慢性功能异常从而导致另一器官急、慢性功能异常的综合征。心脏和肾脏同为人体的重要脏器,心、肾疾病可相互影响,心肾综合征结合心、肾功能障碍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患者发病率和病死率高,随长寿人口增加及心和(或)肾功能不全患者存活率的逐年增加,本病发生率亦显著上升。
心内膜炎
心内膜炎是指各种因素损伤心内膜,导致心瓣膜上形成赘生物的一类疾病发热、乏力、皮肤黏膜苍白、肌肉疼痛、皮肤黏膜损害、心脏杂音等有病原菌侵入心内膜或创伤、血液涡流、化学制剂、免疫因素等原因包括抗生素治疗、原发病治疗和手术治疗
心内膜心肌纤维化
心内膜心肌纤维化(EMF)又称闭塞或缩窄型心肌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地方性限制型心肌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好发于热带地区,流行于中部非洲,温带地区散发,我国北方病例稀少,临床上容易误诊和漏诊。可能是机体对病毒或寄生虫感染产生超敏反应所致。
心内膜垫缺损
概述心内膜垫缺损也称为房室间隔缺损或房室通道缺损。胚胎期由于心室流入道的心内膜垫融合过程中的发育障碍所致,所包括畸形为房室瓣下大型室间隔缺损、近房室瓣平面上房间隔缺损、单一或共同房室瓣孔,占先天性心脏病的4%,超过半数的病人合并先天愚型(Down综合征)。根据房室瓣周围房室间隔组织的发育程度和房室瓣畸形的不同将心内膜垫缺损分为部分型、过渡型、完全型。
心内膜弹性纤维增生症
心内膜弹性纤维增生症(EFE)又名心内膜硬化症,其病因尚未明了。为小儿原发性心肌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又称原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先天性心脏病如主动脉缩窄、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闭锁等并发的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称继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其临床意义决定于原发的心脏畸形。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FE)又名心内膜硬化症,是指心内膜弥漫性的弹力纤维增生性疾病。可伴有心肌退行性变。心脏的四个心腔都可单独或联合受累,但以左室为多。临床上分暴发型、急性型及慢性型,主要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暴发型可表现为心源性休克。暴发型及急性型多于生后6个月内发病,慢性型多于6到12个月内发病,为小儿原发性心肌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又称原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先天性心脏病如主动脉缩窄、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闭锁等并发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称继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本病无明显地区性。国内报道男性发病多于女性。
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总称主要表现有心悸、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等有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等治疗方式预后取决于各类型心脑血管疾病的严重程度
心率
心率是指正常人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也叫安静心率,一般为60~100次/分,可因年龄、性别或其他生理因素产生个体差异。一般来说,年龄越小,心率越快,老年人心跳比年轻人慢,女性的心率比同龄男性快,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安静状态下,成人正常心率为60~100次/分钟,理想心率应为55~70次/分钟(运动员的心率较普通成人偏慢,一般为50次/分钟左右)。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心脏的节律、频率、电信号的起源和传导等出现异常的一类疾病部分患者可无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头晕等遗传、药物、疾病等因素易导致心律失常部分患者无须治疗,症状严重者可进行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