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产褥期乳腺炎
产褥期乳腺炎常发生于第一次分娩后,根据病变发展过程分以下两种类型:淤积性乳腺炎和化脓性乳腺炎。产褥期乳腺炎即急性乳腺炎时乳房的化脓性感染,几乎所有病人均为初产妇,发病多在产后3~4周,临床主要表现为乳房的红、肿、热、痛,局部肿块、脓肿形成,体温升高,白细胞计数增高。在脓肿形成前以抗感染促进乳汁排出为主,脓肿形成后以切开引流为主。预后较好。
产褥期乳房下垂
概述产褥期乳房下垂是指产妇乳房因各种原因离开正常位置沿胸壁向下移位,使乳头最低点位于乳房下皱襞以下。
产妇痔疮
概述产妇痔疮是指生产期间和产后发生的痔疮,是产妇常见的病症。妊娠时盆腔各器官的血管分布增加、胎儿增长腹压增加,或因便秘导致粪块压迫局部静脉,使循环受阻,血液积滞,引起痔静脉扩张增粗,扭曲成团,形成“痔”。
侧脑室肿瘤
侧脑室肿瘤(lateral ventricular tumors)是指位于侧脑室内的肿瘤,占颅内肿瘤的0.75%~2.8%,占脑室系统肿瘤的44.7%。侧脑室肿瘤可起源于侧脑室壁、脉络膜丛以及异位组织,其具体发生的部位、病理性质和临床表现等各不相同。侧脑室分为5个部分,前角、颞角(下角)、枕角(后角)、体部和房部(三角区)。前角在额叶,体部在中央叶与顶叶,后角在枕叶,下角在颞叶。侧脑室肿瘤多发生于侧脑室的前部及三角区。一般侧脑室前部以胶质瘤为多见,后部多发生脑膜瘤,脉络膜乳头状瘤则多发生于三角区,并可向脑室的其他部位延伸,有时可通过室间孔而长入第三脑室。侧脑室周围脑组织、丘脑或室管膜下生长的胶质瘤也可长入脑室内。
侧颅底肿瘤
概述侧颅底肿瘤是指原发或侵犯侧颅底的良、恶性肿瘤。常见的有颈静脉球瘤、颈动脉体瘤、鼻咽癌、听神经瘤等,典型症状与肿瘤侵犯区域有关,治疗则以手术治疗为主,预后同肿瘤类型、分期等有关。
草地趾
Bowers和Martin研究发现穿着柔软足球鞋的足球运动员在人工草皮上比赛时,容易发生拇趾的软组织损伤,故于1976年提出了“草地趾”的疾病概念。自那时以后,该疾病被扩展为泛指所有的第一跖趾关节扭伤,无论其是否在人工草皮上发生。草地趾在急性期和后续缓解期都可能明显的影响患者的运动能力。研究表明,与踝关节扭伤相比,草地趾尽管发生率相对较低,但其造成的训练及比赛时间延误却更多。由于大多数运动员及教练容易轻视此类损伤,在尚未完全恢复时就过早的返回竞技场,因而该损伤有可能导致拇僵硬、拇外翻或拇内翻等慢性问题。
藏毛窦
一种少见的皮肤上含有毛发的窦道合并感染时局部红肿、疼痛、流脓,窦道内藏毛发可能与肥胖、体毛浓密、先天性骶管残留等因素有关以手术治疗为主
残胃平滑肌肉瘤
残胃平滑肌肉瘤是指因胃的良性或恶性疾病而行胃大部切除术若干年后,残胃内又发生的肿瘤。大多数学者认为,胃良性疾病术后5年,恶性疾病术后10年于残胃发生的癌肿统称为残胃癌。
残胃淋巴瘤
概述残胃淋巴瘤是指患者在因胃良性病变行胃部分切除术后5~10年以上发生的淋巴瘤。临床上较少见,可表现为腹胀、上腹不适、反酸、嗳气等,通过手术治疗结合放疗、化疗进行综合治疗可改善预后。
残胃癌
在部分胃切除术后,剩余的胃部发生的癌症症状有上腹不适、消化不良、恶心、呕吐、黑便等常见危险因素是幽门螺杆菌感染、高盐低蛋白饮食、胃切除手术方式等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方法
擦伤
主要表现为表皮脱落,创面呈现苍白色,有小出血点或出血等多因体表与粗糙物体或地面相摩擦而形成主要是清洗创面、预防感染一般预后良好
Courvoisier征
courvoisier征(courvoisier’s sign)又称胆总管渐进阻塞征,库瓦济埃征。胰头癌压迫胆总管出现阻塞时,发生明显黄疸,且逐渐加深,胆囊显著肿大,但无压痛。
Colles骨折
Colles骨折是指桡骨下端的骨松质骨折。骨折发生在桡骨下端2~3厘米范围内的骨松质部位,为人体最常发生的骨折之一,占所有骨折的10%,以成年人居多。骨折多为粉碎型,关节面可被破坏,儿童受到同样暴力可造成桡骨下端骨骺分离。Colles骨折是什么病Colles骨折是指桡骨下端的骨松质发生骨折,是Colles首先详细描述该种类型的骨折,沿用至今,便以Colles的名字命名,也叫柯雷氏骨折。Colles骨折发生于桡骨远端约2~3cm的骨松质,大多是由外伤造成,与直接或间接暴力的大小和方向、局部骨质情况以及受伤时的姿势有关系,为人体最常发生的骨折之一。多为平地跌倒、手掌撑地,暴力集中于桡骨远端骨松质而引起骨折。Colles骨折主要的表现有局部疼痛、肿胀,如果骨折移位严重,可以出现明显的畸形。Colles骨折经过复位治疗后,大多预后良好。史密斯骨折和Colles骨折有什么区别史密斯骨折和Colles骨折的区别在于受伤的机制、骨折移位方向、x线表现等不同。1.受伤机制:Smith骨折是一种屈曲型骨折,通常是摔倒时手背着地导致的;而Colles骨折是伸直型骨折,一般是手掌着地导致的。2.骨折移位方向:Smith骨折的骨折远端向腕掌侧移位;而Colles骨折的骨折远端向桡背侧移位,侧方观察常为银叉状畸形。3.x线表现:Smith骨折与Colles骨折发生后,在x线下可以表现为不同的倾斜角度。一旦出现骨折建议立即到医院进行针对性治疗,防止贻误病情。
Chance骨折
指横越椎骨的屈曲牵张性骨折,多见于高速公路紧急刹车时上身突然前屈所致。近年来临床上常遇见此种骨折,亦可将其视为屈曲型骨折的一个特殊类型。Chance骨折是Chance于1948年首先报道。对此类骨折早期认识见于使用保险带的乘车人员紧急刹车造成身体上部屈曲并向前的剪力导致骨折,但逐渐发现此类骨折并非只发生于系安全带人员,认为称之为屈曲过伸型骨折应该更为合理。根据骨折损伤节段及韧带损伤位置将此类骨折分为四型,其中单一平面,骨折线贯通棘突、椎弓根、椎体骨性结构的称之为Chance骨折,占屈曲过伸型骨折的47.3%。
Caroli病
Caroli病又称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症,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先天性胆道疾病,1958年由法国学者Jaequc Caroli首先报道一例肝内末梢胆管的多发性囊状扩张病例,故一般多称为Caroli病。其特征为肝内胆管囊性扩张而形成肝脏内的胆管囊肿,可单发,较多为多发性。有学者认为这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但许多病例无法追寻典型的遗传家族史。自Caroli提出本病后,时至今日关于其定义、基本概念与分类归属都较为混乱。最主要的问题是与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关系与区别。1975年日本学者户谷(Todani)提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Todani分型,其中肝外胆管扩张同时合并有肝内胆管的扩张及先天性的肝内胆管的扩张为第Ⅳ和Ⅴ型,即多发性扩张型。但随着对肝内胆管扩张了解的深入,目前多数作者认为这是一独立的病症(Caroli病)。其与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有着本质的区别。近年来由于超声显像和各种胆道造影技术等诊断方法的应用,可获得肝内病变的正确诊断,因此病例报道也日见增多,会发现其中不乏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同时合并有肝内胆管的扩张。
髌腱炎
是一种由于髌腱慢性、反复的损伤造成的髌腱病变以髌骨下极疼痛为主,可有活动障碍主要是髌腱反复超负荷运动造成的慢性损伤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少数可进行手术治疗
髌腱断裂
髌腱断裂通常是髌骨下缘撕脱,亦可见于髌腱远端的胫骨结节撕脱。由于股四头肌的收缩,髌骨可以随股四头肌肌腱向上回缩3~6cm。因此,对髌腱断裂,应该强调早期修复。晚期由于髌腱失张力后挛缩和瘢痕化,常不得不施行重建手术。
髌下脂肪垫损伤
由于外伤、磨损、炎症等原因引起髌下脂肪垫的水肿、增生、肥大所致可出现膝前疼痛、肿胀、压痛、运动受限和僵硬等常见于跑步、跳跃、下蹲等活动过度的人群,也可因肥胖或退化性关节病所致主要治疗方法包括休息、消炎镇痛药物、康复治疗,少数患者需手术治疗
髌股关节软骨损伤
关节软骨损伤在运动性损伤中十分常见,但由于诊断比较困难,尤其是早期确诊在常规检查中几乎不大可能,故往往被忽视而得不到及时处理。但是,无论何种软骨损伤,最终都可能导致软骨细胞的变性坏死,并遗留永久性损害,故近年来已引起重视。
髌骨软骨软化症
髌骨软骨面因慢性损伤后发生的退行性变主要症状为髌骨下或膝前疼痛、膝关节无力、膝关节活动受限等病因尚不明确,可能是创伤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