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髌下脂肪垫损伤
概述
由于外伤、磨损、炎症等原因引起髌下脂肪垫的水肿、增生、肥大所致
可出现膝前疼痛、肿胀、压痛、运动受限和僵硬等
常见于跑步、跳跃、下蹲等活动过度的人群,也可因肥胖或退化性关节病所致
主要治疗方法包括休息、消炎镇痛药物、康复治疗,少数患者需手术治疗
定义
髌下脂肪垫也称Hoffa’s脂肪垫,是德国医师(Hoffa)于1904年首次描述的。
髌下脂肪垫位于髌骨(膝盖骨)下方,填充于膝关节内,可缓冲外界对膝关节的冲击。当髌下脂肪垫因外伤、磨损或炎症引起水肿、增生和肥大时,称为髌下脂肪垫损伤。
患者会出现膝前疼痛、肿胀、压痛、运动受限和僵硬等症状。
它通常发生在经常进行跑步、跳跃、下蹲等运动的人群。肥胖和退行性膝关节疾病也会增加髌下脂肪垫损伤的风险。
发病情况
髌下脂肪垫损伤的流行病学尚不清楚。有研究显示在接受膝关节镜检查的患者中,有1%存在髌下脂肪垫损伤。
病因
髌下脂肪垫损伤主要与膝关节的异常活动,外伤有关。腿型异常、下肢长期过量运动及肥胖、膝关节本身存在病变的人群发病风险较高。
致病原因
髌下脂肪垫位于膝关节内部,股骨髁、胫骨平台、髌骨及髌腱之间,充填了膝关节前方间隙。在膝关节屈伸时发生着变形和运动,填充于各关节面之间的空间,可以限制膝关节的过度活动,避免摩擦和刺激,且吸收震荡。
突然、过量的活动,导致脂肪垫未来得及上移,而被嵌夹于股、胫关节面之间,可引起急性嵌顿性损伤。反复膝关节屈伸活动,可夹挤脂肪垫,造成慢性劳损。
常由膝部受到重击、反复劳损、前交叉韧带(ACL)撕裂引起的剪切损伤、髌骨脱位或膝关节扭伤所引起。
发病机制
髌下脂肪垫非常敏感,其内有很多可以感受疼痛的神经。P物质是广泛分布于神经纤维内的一种神经肽。
当髌骨下脂肪垫受到损伤,其血管周围神经纤维会出现大量P物质,使血管充血、肿胀。而肿胀的髌下脂肪垫会变得更厚、更硬,更容易受到髌骨、股骨的挤压和撞击,使疼痛、肿胀恶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髌下脂肪垫可能会产生瘢痕组织,阻碍膝关节伸展,引起关节力线变化,加重关节内的损伤,形成恶性循环。
高危因素
任何导致膝关节内股骨髁、胫骨平台、髌骨及髌腱之间空间减少的情况都可以挤压髌骨下脂肪垫。
膝关节生物力线异常人群,如髌骨错位、Q角增大或膝内翻(O型腿)。
长期过度屈伸膝关节活动,如长跑、竞走、自行车运动员或爱好者,军人。
肥胖人群、膝关节疾病患者、膝部受过外伤或做过手术的人群,也可因膝部长期过度负重、生物力线问题,发生本病风险较高。
症状
髌下脂肪垫损伤主要表现为膝关节前部疼痛,活动受限。
主要症状
患者常感到膝关节前部有烧灼感、酸痛感。疼痛通常位于髌骨下方粗壮、强韧的肌腱(髌腱)深处和两侧。
当膝关节过直时,疼痛加剧,稍微屈膝减轻。
晨起时,膝关节发僵、无力。发病时不敢伸膝关节行走,有时疼痛可向后放散到腘窝、小腿及踝部。
踢腿、跳跃、跑步及劳累后症状加重,休息后症状减轻。
早期屈伸膝关节时无明显障碍,随着病情加重,膝关节活动范围,尤其是伸展范围会有所降低。
患者完成步行、爬楼梯和弯腰等日常活动时出现困难。
就医
髌下脂肪垫损伤主要在骨科、康复医学科就诊。
医生会详细询问症状表现、发病过程、既往病史及相关诊疗情况。
就医科室
骨科
出现膝前疼痛、肿胀、压痛、运动受限和僵硬等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到骨科就医。
康复医学科
当诊断明确后,准备进行康复治疗时,可到康复医学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建议穿宽松的裤子,以便进行相关体格检查。
就医前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以免掩盖病情。
行动不便者建议借助拐杖、轮椅活动,老年患者建议家属陪同。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感到膝盖前面有灼热或疼痛的感觉?
疼痛是否位于膝盖骨下方两侧?
是否在膝盖完全伸直、做屈伸活动或长时间弯曲时出现疼痛?
疼痛持续多长时间?
在膝盖伸直时是否有限制?是否有疼痛感?
是否感觉到膝盖有压迫感或肿胀感?
这些表现是什么时候出现的?症状是否逐渐加重?
病史清单
是否存在以下病因?是否有过其他关节疾病?
是否曾经受到膝盖或肢体损伤?
是否有长期运动史,如慢跑、竞走、自行车等?
体重如何?是否超重?
父母及兄弟姐妹是否有膝关节炎病史?
女性是否长期穿高跟鞋?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膝关节磁共振检查(MRI)、超声检查、X线检查、关节镜检查等。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常用药物:布洛芬、双氯芬酸钠、泼尼松等。
诊断
髌下脂肪垫损伤主要依据病史、典型症状及查体表现诊断,膝关节磁共振检查(MRI)是诊断本病的金标准。
本病主要与髌腱炎、皱襞综合征进行鉴别。
诊断依据
病史
患者可能长期进行屈伸膝关节的运动,如长跑、竞走、自行车运动员或爱好者、军人。
患者可能存在肥胖问题、有膝关节疾病病史、外伤史或手术史。
临床表现
症状
患者可出现膝前疼痛、肿胀、压痛、运动受限和僵硬等。
体征
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进行以下身体检查。
Hoffa试验:会在患者膝盖弯曲30°的情况下对髌骨下脂肪垫施加压力,让患者主动伸直膝关节,以评估患者是否有疼痛、疼痛程度。
检查患者膝关节运动范围,患者的膝关节可能会出现锁定感,难以完全伸展。
医生会检查患者的姿势和步态,以发现姿势、步态异常
对患者的双膝进行比较检查,以发现肿胀、红肿、压痛、畸形和运动限制等症状。
检查患者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尤其是股四头肌、股二头肌。
检查患者的髌韧带和髌骨的位置,以确定是否存在膝关节的稳定性问题。
检验检查
本病通常可以根据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结果进行诊断。但辅助检查可帮助确认诊断或鉴别其他膝部疾病。
膝关节磁共振检查(MRI)
矢状位(侧面观)MRI是诊断IFP的金标准。
正常的IFP影像与周围皮下脂肪相似。病变的IFP可出现水肿、炎症、增厚或纤维化表现,还可显示膝关节内的积液、半月板、软骨、滑膜等结构损伤。
体内有金属植入物的患者,检查前需告知医生,由医生决定是否可进行检查。
超声检查
超声波也可以检测到IFP的炎症、增厚或纤维化,及膝关节内积液。
超声波检查无创、快捷、方便,但检查结果受检查医生水平影响较大。
膝关节X线检查
通常用于评估膝关节的骨骼、力线异常。如关节退变、增生、高位髌骨、膝内翻等。
检查时会采取多种膝关节屈伸角度,此检查有一定辐射性,孕妇禁用。
关节镜检查
关节镜检查可直接观察髌下脂肪垫形态、损伤情况、活动膝关节时是否突入关节腔。
关节镜检查是一种微创外科手术,存在感染和出血等风险。通常不单独作为检查进行,多同时进行膝关节腔内手术。
鉴别诊断
髌下脂肪垫损伤主要与髌腱炎、皱襞综合征进行鉴别。
表1.髌下脂肪垫损伤常见鉴别疾病
髌腱炎与髌下脂肪垫损伤对比皱襞综合征与髌骨下脂肪垫损伤对比
相似点膝盖前部疼痛、肿胀、伸膝疼痛活动相关疼痛、局部疼痛、膝关节周围肌肉收缩时疼痛
不同点髌下脂肪垫损伤在膝关节长时间屈曲、伸展时疼痛明显,MRI检查结果显示髌下脂肪垫上外侧区域的肿胀髌骨下极、跳跃活动疼痛、关节内咔嗒声/捕捉感
治疗
治疗目的:缓解症状,祛除病因,改善生活质量。
治疗原则:主要综合休息、药物、康复的方式,少数患者需手术治疗。
一般治疗
停止剧烈的运动,休息,同时对膝关节进行有效的保护。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可以将患膝抬高,缓解膝盖疼痛。
使用冷敷减少肿胀和疼痛。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通常会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和类固醇激素,以帮助减轻疼痛和减轻炎症。
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洛索洛芬双氯芬酸钠等。
类固醇激素:如甲基泼尼松龙氢化可的松,包括口服药物、局部注射等方式。
这些药物通常用于短期止痛,长期使用可能会出现胃肠道反应、血糖异常等不良反应。
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常见手术方式如下。
表2.髌下脂肪垫损伤常见手术方式及适应人群
手术名称适应人群
膝关节镜下脂肪垫后部切除持续的前膝痛和卡住症状的患者
部分或次全膝关节镜下脂肪垫切除有卡住感和膝盖疼痛的患者
膝关节镜下电热消融术有不适和肿胀的患者
术后需按照医生要求积极康复,避免高冲击运动。
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有助于非手术治疗患者和术后患者改善症状,恢复功能。常见治疗方式如下。
贴带治疗:通过在膝盖上贴上特殊的胶带,可以调整膝盖的位置,减轻疼痛、炎症,并促进关节的运动。
肌肉训练:肌肉训练主要针对大腿肌肉,尤其是股内侧肌,以提高髌骨运动轨迹正常和稳定、改善肌肉力量和平衡性,并减少疼痛和炎症。训练方式包括闭链和开链练习。
物理因子治疗:如超短波、微波、冲击波、热敷等。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肿、加速代谢废物、炎性产物及致痛物质的排泄和消除。
中医治疗
中医可采用针刺、小针刀、中药外治等方法改善症状。
预后
大部分髌下脂肪垫损伤患者经规范治疗预后良好,少数患者可出现膝关节屈曲挛缩、步态异常
治愈情况
髌下脂肪垫损伤通常预后良好。
大部分患者可通过物理治疗、类固醇注射等保守治疗成功治疗。
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绝大多数可恢复到受伤前的运动水平。
预后因素
高龄、肥胖、反复损伤、治疗不及时或不规范的患者通常预后较差。
危害性
髌下脂肪垫损伤可导致患者无法正常生活、运动、生活质量下降。部分严重的患者可出现膝关节屈曲挛缩,出现持续性步态异常。
日常
髌下脂肪垫损伤后日常生活中需注意休息、避免不良姿势、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
科学的运动、训练方式,避免不良姿势和膝部外伤有助于预防本病发生。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髌下脂肪垫损伤患者没有特定的饮食限制。但保持健康均衡的饮食习惯,有助于预防肥胖,减轻膝关节压力。
生活管理
患者需要充分休息,以缓解疼痛和减少病情恶化的风险。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定期更换体位,以减轻膝关节压力。
注意安全,避免滑倒、跌倒。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锻炼,选择低冲击力运动,如游泳、散步等。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用力的活动,如跳绳、长跑、举重等,以免加重症状。
病情监测
患者应在日常生活中监测病情变化,包括膝关节疼痛、肿胀、关节稳定性、关节活动范围等。
随诊复查
遵医嘱定期复查,一般1~3个月需要复查一次,以便调整治疗方案。主要复查项目包括膝关节磁共振检查(MRI)、超声检查、X线检查。
预防
本病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
通过股四头肌闭链运动降低髌下脂肪垫撞击,促进髌骨运动轨迹恢复正常。
注意安全,避免膝部外伤、滑倒、跌倒。
科学运动,避免运动强度过大或过于剧烈。
出现膝部不适时及时就医,规范治疗。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