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肝结石
概述肝结石即肝内结石,是指肝脏内的胆小管有结石,与胆道的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及胆汁滞留有关。在病程间歇期,可无症状,或仅表现为上腹轻度不适,在急性期,则可出现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症状。
肝结节再生性增生
肝结节再生性增生是一种肝弥漫性小结节性病变,较少见。本病的病因不明,可能与肝实质内微循环障碍有关。本病可发生于各种年龄段,男女比例大致相等。患者可死于食管静脉曲张和(或)腹水等并发症,肝脏破裂出血也是常见的死亡原因。
肝畸胎瘤
肝畸胎瘤是极为罕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少有恶变,是由残留于肝内的原始胚胎细胞所发生。多为单发,可生长成巨大肿块。多发生于婴幼儿,生长缓慢,主要症状是上腹部包块及肿瘤引起的恶心、呕吐、便秘等压迫症状。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肝海绵状血管瘤
肝海绵状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可能与先天发育异常有关,本病好发于30~50岁的成年人,女性多见。临床表现可随肿瘤大小、发生部位、生长速度及肝组织受损伤程度而不同。
肝梗死
肝梗死(infarction)是肝局部组织因动脉血流阻断而引起的坏死。可累及或超过一个肝叶。由于肝有双重血供,因此梗死发生相对少见。任何引起肝血流阻断又未建立有效的侧支循环,而致局部组织缺血的因素均可导致梗死。其可能的原因主要有动脉血栓形成、动脉栓塞、血管受压闭塞、动脉痉挛等。本病较罕见,可因尸检而发现。临床可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发热、肝功能受损等。本病较危重,早期诊断及保肝治疗十分重要。
肝动脉血栓形成
肝动脉血栓形成(hepaticarterythrombosis,HAT)是肝移植术后最常见且最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可高达50%~58%。临床常见病因有供肝动脉异常、血管细小或肝动脉供血不足,肝动脉吻合术不当等。血管内膜分离,吻合口狭窄和成角以及受体或供体动脉粥样硬化,供肝质量不高或急性排异时导致的肝血流阻力增加,劈裂式肝移植及活体肝移植等。
肝动脉瘤
肝动脉瘤是肝动脉及其分支扩张形成的动脉瘤,发病率在内脏动脉瘤中居第二位,多为单发。按病变部位不同可分为肝外型和肝内型,肝外型累及部位依次为肝总或肝固有动脉、右肝动脉、左肝动脉。发病年龄多在60岁左右,男女比例为2:1。
肝动脉闭塞
肝动脉闭塞(hepatic artery occlusion)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急性或慢性肝动脉狭窄、闭塞,肝血流受阻,导致肝脏不同程度缺血、肝功能受损,甚至肝梗死的一种严重的肝血管疾病。本病罕见,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易误诊。急性肝动脉闭塞死亡率高。
肝胆管结石病
肝胆管结石病也称肝内胆管结石或原发性肝胆管结石,一般特指始发于肝内胆管系统的结石,不包括胆囊排出并上移至肝内胆管的结石。也不包括继发于损伤性胆管狭窄、胆管囊肿等胆道疾病所致的肝胆管结石。是胆管结石的一种类型,是指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各分枝胆管内的结石。它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与肝外胆管结石并存。一般为胆红素结石。本病常合并肝外胆管结石;并发胆管梗阻;诱发局部感染及继发胆管狭窄,使结石难以自行排出,病情迁延不愈。
肝错构瘤
肝错构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因胚胎发育不良而具有肿瘤特征。该病多发于婴幼儿,多见于4月龄至2岁,通常5岁前发病,男性多见,成人发病极为罕见。
肝癌腹水
肝癌腹水是晚期肝癌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肝癌患者出现腹水主要是由于慢性肝功能受损,使白蛋白合成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或门静高压致细胞内外水液代谢失衡,细胞内的水液向细胞外流失而成腹水。肝癌腹水患者常会表现为咽干口燥,口渴等症状。肝癌腹水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严重者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
肝癌
原发性肝癌是来源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早期常无症状,晚期出现右上腹疼痛、发热、乏力等发病与病毒性肝炎、黄曲霉素、代谢疾病、长期饮酒和吸烟及遗传等有关治疗以手术切除、局部消融及介入治疗为主
干骺纤维性缺损
干骺纤维性缺损又称非成骨性纤维瘤,此病变是真性肿瘤还是代表骺板的发育畸形,学界争论已久,至今尚无定论。是发生在青春期的特殊的骨病变,好发于长管状骨,尤其是胫骨的上下两端和股骨下端,病变为偏心性,边缘整齐,邻近骺部偶可伴有骺部病变。除疼痛之外的症状很少,可以发生骨折。病变由细胞丰富的纤维组织构成,呈席纹状排列。其组织结构酷似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尤其是发生在成人的非长骨干骺部之病变。病变中偶可见怪异核。
干燥性闭塞性龟头炎
干燥性闭塞性龟头炎是一种发生在龟头和包皮上的以渐进性硬化萎缩为特征的疾病,又称龟头包皮硬化萎缩性苔藓、干燥性龟头炎、阴茎干枯症、闭塞性干燥性龟头炎,是硬化性苔藓的一种表现。临床特点为龟头、包皮及包皮系带渐渐萎缩发硬,呈淡白色,龟头干燥光滑,包皮缩紧,尿道狭窄致使排尿困难。常见于15~50岁的患有包茎和龟头炎而未行包皮环切术者。
干性坏疽
坏疽的一种表现类型,常见于四肢末端的组织坏死主要有肢体发凉麻木、疼痛、皮肤皱缩、变黑等症状由动脉阻塞而静脉尚通畅引起组织坏死并失去水分引起主要为手术治疗,辅以非手术治疗
钙化性腱膜纤维瘤
钙化性腱膜纤维瘤又称幼年性钙化性腱膜纤维瘤,为发生在四肢、手足、腱鞘的一种良性纤维组织瘤样增生疾病。较少见,男性多于女性,以灶性软骨化、钙化及骨化为特征,可手术切除病灶。
钙化性肌腱炎
    钙化性肌腱炎是由钙质沉积于肌腱所致,多发于肱骨大结节上方的冈上肌腱,表现为肩部疼痛及活动受限等。多发于30~50岁人群。
Galeazzi骨折
桡骨中下1/3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又称盖氏骨折。早在1929年法国人即称之为反Monteggia骨折。1934年Galeazzi详细描述了此种损伤,并建议强力牵引拇指整复之。此后即称此种损伤为Galeazzi骨折。还曾被称为Piedmon骨折。此种损伤较Monteggia骨折更为多见,其发生率约高于后者6倍。
跗管综合征
跗管综合征(metatarsal tunnel syndrome),也称胫后神经卡压综合征或踝管综合征,是胫后神经通过屈肌支持带下面骨纤维管时,受到卡压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由Keck于1962年首先报道。此病多发于青壮年、从事强体力劳动者或长跑运动员。任何疾病和外伤使跗管间隙减小,导致胫后神经或分支受到牵拉、摩擦或压迫均可引起跗管综合征。
跗骨与周围关节结核
跗骨与周围关节结核较为少见,患者多见于15岁左右儿童和青壮年。临床上跗骨局部周围及跗骨间结核的发病率并不比踝关节结核少见,其中以跟舟关节及相邻诸骨的发病较多,包括距骨、骰骨及楔骨。髁关节周围肌肉少,脓肿可早期发现,易破溃形成窦道。青春期前,足部结核通常单发,青春期之后,可有肺或其他器官同时受累。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