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梗死
概述
肝梗死(infarction)是肝局部组织因动脉血流阻断而引起的坏死。可累及或超过一个肝叶。由于肝有双重血供,因此梗死发生相对少见。任何引起肝血流阻断又未建立有效的侧支循环,而致局部组织缺血的因素均可导致梗死。其可能的原因主要有动脉血栓形成、动脉栓塞、血管受压闭塞、动脉痉挛等。本病较罕见,可因尸检而发现。临床可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发热、肝功能受损等。本病较危重,早期诊断及保肝治疗十分重要。
病因
肝梗死的基本病理是肝实质的缺血而引起的广泛的肝细胞坏死。本病诱发因素较多,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缺血性肝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血栓性脉管炎、肝脏移植术后、胃癌手术后、肝脏钝伤后、服用肝损性的药物等。
症状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计数升高,血清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升高。
2.B超检查
可见病变部位高、低回声区的混合存在。
3.CT检查
腹部CT检查有诊断价值,可在肝区见到较大范围的楔形低密度灶。
4.肝组织病理检查
显示肝细胞凝固性坏死。
诊断
本病确诊依赖于腹部CT检查。肝脏组织病理检查可明确病变部位的病理表现,更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鉴别诊断
肝脏梗死需与肝脓肿鉴别,楔形与胆管坏死型较易与脓肿区别,圆形或卵圆形梗死灶与脓肿鉴别较难,两者的鉴别需要穿刺引流来确定病灶内是否有感染存在。
治疗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