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脊柱不稳症
脊柱不稳定症不是具体的某种疾病,而是多种脊柱疾患的某些共同临床表现及影像所见。脊柱不稳定被认为是在无新损伤的情况下,生理性负荷引起椎间关节异常活动显著的一种状态。临床上不稳定的脊柱过度活动可导致疼痛、潜在的脊柱进行性畸形以及神经组织受压迫损伤的危险。
脊索瘤
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的骨肿瘤脊索瘤生长的部位不同,症状也有所不同病因未明,可能与脊索的胚胎残留有关以手术治疗为主
脊髓纵裂
在胚胎时期,由于脊髓或者椎管发育畸形,使脊髓分裂为左右两部分,称为脊髓纵裂。多见于婴幼儿和少年,偶见于成年人,发生率很低。临床上可无明显症状,但部分患者伴有脊髓栓系综合征,表现为下肢感觉、运动障碍及疼痛,严重者出现下肢瘫痪和大小便功能障碍。
脊髓肿瘤
脊髓肿瘤(tumor of spinal cord)亦称椎管内肿瘤,是指生长于脊髓及与脊髓相近的组织,包括神经根、硬脊膜、血管、脊髓及脂肪组织等的原发、继发肿瘤。可分为脊髓内及脊髓外肿瘤。原发脊髓肿瘤每年新发病例2.5/10万,大约是脑肿瘤发病率的1/10。在组织发生学上,可分为起源于脊髓外胚层的室管膜和胶质,如神经胶质瘤、神经鞘瘤等,发生于脊髓中胚间叶质,如脊膜瘤等。还有椎管周围组织直接侵入椎管内。临床上常见的肿瘤有神经鞘瘤、脊膜瘤、神经胶质瘤、先天性肿瘤(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畸胎瘤)、海绵状血管瘤、血管网址细胞瘤、转移瘤、肉芽肿等。多见于20-40岁多见,男性多于女性,但是脊膜瘤多发于女性。
脊髓血管畸形
脊髓血管先天发育异常引起的疾病常表现为肢体运动、感觉及大小便控制障碍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先天发育异常有关主要治疗方式为显微手术及介入栓塞治疗
脊髓型颈椎病
因颈椎椎管内病变压迫脊髓所致的严重疾病主要表现为肢体麻木、无力、步行不稳及大小便功能障碍以手术治疗为主,可辅助进行理疗、牵引、药物等治疗本病为逐渐进展的慢性疾病,未及时治疗者可能发生瘫痪
脊髓小脑变性症
脊髓小脑变性症是以运动失调为主要症状,病理学上是以小脑及其传入、传出途径的变性为主的疾病,临床主要特征为肢体共济失调和构音障碍。
脊髓损伤
多种因素造成的脊髓功能暂时或永久性损伤主要表现为躯干和四肢的运动、感觉障碍,大小便功能障碍主要治疗包括急救、药物、手术及康复等轻度损伤可恢复功能,重度损伤可致残疾
脊髓拴系综合征
各种原因致脊髓圆锥位置受限并低于正常水平而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常表现为腰痛、双下肢无力、感觉下降、会阴部麻木、大小便失禁等多与脊柱手术后,脊髓脊膜膨出,脊髓纵裂,终丝异常等有关以外科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配合药物及康复治疗
脊髓神经鞘瘤
脊髓神经鞘瘤(Nerve Sheath Neoplasms of Spinal Cord)也称椎管内神经鞘瘤,在脊髓/椎管肿瘤中的发生率居首位,以胸段和颈段最为常见,约占80%。患者多为中年人,性别差异不大。
脊髓刃器伤
脊髓刃器伤是指由尖锐、锋利的器械戳伤脊髓造成的开放性损伤。脊髓刃器伤多为不完全性,预后较好。
脊髓全系综合征
脊髓拴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又称脊髓拴系,是脊柱裂患者在胚胎期同时出现脊髓发育异常、局部瘢痕粘连、终丝缩短,造成脊髓固定于病变部位、不能适应脊柱的增长而上升,使脊髓、马尾神经和终丝受到牵拉,造成腰背部疼痛、双下肢和二便功能障碍。患者发病风险主要与患者年龄、性别和全身情况有关,男:女为2:1;凡有排尿、排便障碍,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足畸形等症状,体检发现隐性脊柱裂、显性脊柱裂或曾有脊膜膨出手术者,均需疑为本病,一经确诊尽早手术治疗;对脊髓脊膜膨出的患者应在脊髓栓系松解的同时作修补术,术中应避免损伤圆锥和马尾。单纯的隐性脊柱裂不合并其他的脊髓和神经病变。复杂的脊柱裂常合并上述畸形,还可合并半椎体、脊柱侧凸、椎间孔和肋骨发育畸形;皮肤多正常,也可有毛发、色素沉着、片状毛细血管瘤、皮肤小凹和皮肤痣等。
脊髓内脓肿
脊髓内脓肿是少见的腔隙性、化脓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其成因与脑脓肿相似,感染性渗出导致产酶的多核细胞为主的炎症,引起液化性坏死,坏死组织被纤维母细胞产生的囊所包围。脊髓内脓肿早期诊断困难,治疗不当致残率高,应引起注意。
脊髓空洞积水症
脊髓空洞积水症亦称脊髓空洞症(syringomyelia),是一种慢性缓慢进展的脊髓退行性病变,病理特点是髓内有空洞形成及胶质增生。表现为脊髓中央管扩大形成管状空腔,引起受累节段的神经损害症状。空洞常发生于颈段及胸段,位居脊髓横断面中心。空洞分为可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特发性脊髓空洞无确切病因。继发性脊髓空洞可由于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外伤或肿瘤等因素引起。临床表现以受累脊髓节段神经损害症状,以痛温觉减退消失,深感觉保存的分离性感觉障碍为特点。
脊髓脊膜膨出
脊髓脊膜膨出(meningomyelocele,MMC)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先天性发育畸形,是脊髓连同其表面被覆的脊膜囊由先天性椎板缺损(先天性显性脊柱裂)部位向外膨出所致。囊颈一般较宽,囊内衬硬脊膜,亦可由部分脊神经根突入囊内并附着于囊壁,囊内可充满脑脊液。在我国发病率为0.1%~1.0%。近年来对孕妇的维生素和叶酸的补充已使神经管畸形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仍占新生儿缺陷发病率的1/4,其中又以脊柱裂多见,少数可合并脊髓脊膜膨出。脊髓脊膜膨出可位于脊柱轴线上的任何部位,但以骶尾部多见,颈部次之,其他部位较少。
脊髓火器伤
脊髓火器伤是由枪弹或弹片造成的脊髓开放性损伤。常合并颈、胸和腹部重要脏器损伤,伤情比较复杂;另外火器伤导致的脊髓本身损伤多为完全性,故预后较差。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概述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是由脊髓灰髓炎病毒侵犯脊髓前角灰质,导致运动神经中枢遗留的后期躯干及四肢畸形。某些患者还存在疲乏、疼痛、呼吸或吞咽问题等。
脊髓后动脉缺血症候群
脊髓后动脉缺血症候群是指脊髓后部缺血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在临床上较脊髓前中央动脉缺血症候群为少见,且症状轻微、多变,诊断比较困难。该症候群极为少见,有文献报道以来仅40余例,所报告病例均为血管病变所致脊髓后部血运障碍。临床表现多样,MRI是诊断的有力工具。
脊神经根炎
脊神经根炎为多种原因所致的脊神经根的炎性或变性病变的总称。病变可侵及颈、胸、腰、骶任一节段的脊神经根,临床上以颈胸神经根和腰骶神经最常受累,可引起肩背痛及腰腿痛。
脊膜膨出与脊膜脊髓膨出
脊髓脊膜膨出为胚胎发育28天以后产生的畸形,多发于脊柱背侧的中线部位,以腰骶段最为常见,少数发生在颈段或胸段,常有囊形成。脊髓和神经根或裸露或突入囊内。囊壁可破裂,产生脑脊液瘘。神经功能障碍有轻有重,取决于畸形的程度。脊膜膨出为胚胎后期产生的畸形,形成脊膜膨出。膨出囊内仅含CSF。产生脑脊液漏和脑膜炎者少见。个别情况有自椎旁经由扩大的椎间孔向椎管侧面突出者,或膨出囊向咽后壁、胸腔、腹腔及盆腔内伸展。脊膜膨出一般为单发,多发者较少见。脊膜膨出有时与先天性脑积水并存。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