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
一种原因未明的头部慢性化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头皮慢性、反复发作的结节、脓肿、瘘孔和脓液排出、瘢痕形成、脱发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毛囊闭锁、细菌感染、免疫因素、外因刺激、遗传等有关尚无最佳治疗方案,以药物、手术、物理治疗为主
头-面血管瘤综合征
头-面血管瘤综合征为一种累及面和脑的血管的先天性疾病,以面部血管痣、癫痫发作、颅内钙化、脑部血管畸形和智力障碍为其临床特征。
投掷骨折
概述投掷骨折是指因投掷用力不当或者“掰腕”,肌肉受牵拉引起的肱骨干中下1/3骨折。多发生在肱骨中下段,为螺旋骨折或斜形骨折。
同种心脏移植物排斥反应
同种心脏移植物排斥反应是指同种个体间心脏移植,供者心脏作为一种异物被受体免疫系统识别并破坏和清除的过程。在无免疫抑制的情况下,同种抗原的存在可导致移植器官的结构损伤。心脏移植后,根据心脏移植物排斥反应发生的机制、时间和临床表现,可将其分为超急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和慢性排斥反应三种。心内膜活检是诊断本病的金标准,及时发现和正确治疗,可避免引起严重的心肌损伤和坏死,治疗不及时者会因心力衰竭而死亡。
通感症
某种感官受到刺激后,却产生了与该感官无关的认知体验任何两个感官间产生的无关连结,如能听到颜色、品尝形状等病因复杂,包括先天遗传、后天习得、人为等因素综合引起一般不会产生危害
听神经鞘瘤
听神经鞘瘤起源于听神经鞘,是一典型的神经鞘瘤,此瘤为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本瘤好发于中年人,高峰在30~50岁,最年幼者为8岁,最高年龄可在70岁以上。发生于小儿的单发性听神经鞘瘤非常罕见。肿瘤多数发生于听神经的前庭段。肿瘤大多数是单侧性,少数为双侧性;本瘤属良性病变,即使多次复发亦不发生恶变和转移。如能切除,常能获得永久治愈。但由于肿瘤与重要的脑干毗邻,手术切除时对神经外科医师或耳科医师仍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由于术中显微镜的应用及神经放射学的进展,如CT及MRI可作到早期或肿瘤定性的诊断,使肿瘤得以安全切除。
听神经瘤
起源于听神经前庭支或耳蜗支的良性肿瘤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鸣、眩晕、步态不稳首选手术治疗,也可行放射治疗手术后预后较好
体表血管瘤
血管瘤为一种先天性疾患,系胚胎发育过程中血管发育失常、血管过度发育或分化异常导致的血管畸形。多在婴幼儿时发现,可发生在任何部位,增长速度不一,并有多种类型,主要有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和蔓状血管瘤三类。根据肿瘤的类型、形态、部位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体表毛细血管瘤
体表毛细血管瘤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皮肤或眼睑部肿瘤,是由增殖的血管内皮细胞、毛细血管腔构成的体表良性血管性肿瘤。肿瘤缺乏包膜,呈浸润性发展。发病率占新生儿1%~2%,可侵及眼眶、面部和口腔等位置。大约30%的血管瘤于患者出生时明显可见,但大多数血管瘤在出生后一段时间才表现出来,多发生于出生后3个月以内,绝大多数发生于出生后6个月内。到7岁时约有75%血管瘤会自行消退,但是60%的血管瘤消退后因留有皮肤瘢痕、皮肤松弛或毛细血管扩张等,仍需要接受手术整形。
体表蔓状血管瘤
体表蔓状血管瘤是在海绵状血管瘤或血管畸形基础上合并动-静脉瘘后形成的血管瘤。本病好发于头部、面部、颈部及四肢,蔓状血管瘤不会自行消退。蔓状血管瘤约占血管瘤发病率的1.5%,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妊娠可能会加速病情的发展。此类蔓状血管瘤随年龄的增长而进行性扩大,部分患者在经数年的稳定后突然迅速加重,除影响外观和局部功能外,还有可能因累及心脏功能而危及生命,因而除出血、流体破裂、残留血管组织之外,还有可能发生中心动脉压下降,周围静脉压增高,心率增快,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体表带状纤维瘤
体表带状纤维瘤是一种发生于骨骼肌、腱膜、筋膜,富于胶原成分的纤维组织肿瘤。组织形态属良性,常夹有增生的横纹肌纤维,是非真性肿瘤,无明显包膜,具有侵袭性、且具极易复发性和局部破坏性的特点,无淋巴和血液转移现象,应完整切除。
蹄铁形肾
蹄铁形肾为较常见的一种先天畸形,男多于女,约为4:1,任何年龄都可发现,约有半数发生于30~40岁之间。
特发性阶段性网膜梗死
特发性阶段性网膜梗死是指有原发性大网膜血栓形成,梗死的发生与创伤、扭转、心血管病、粘连或其他腹内病理情况无关,原因不明的网膜急性血管病,又称急性出血性网膜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人群,但成年人多发,肥胖患者容易发病。
特发性脊柱侧弯
概述脊柱侧弯是脊柱的三维畸形,指脊柱在冠状面上多个椎体连续偏离脊柱中线向侧方形成弯曲。其特征性的表现为脊柱向侧方凸出、矢状面脊柱生理弯曲改变以及椎体旋转。特发性脊柱侧弯指病因不明的脊柱侧弯,是脊柱侧弯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结构性侧凸的80%。本病多见于女性,且女性的畸形程度往往大于男性,其特点是成长发育过程中逐渐发生脊柱的S形侧弯,多累及胸腰椎。
特发性脊柱侧凸
生长发育期间原因不清的脊柱侧凸称为特发性脊柱侧凸。根据发病年龄一般将特发性脊柱侧凸分为三种类型:婴儿型(0~3岁);少儿型(3~10岁);青少年型(10岁后)。按脊柱侧凸顶椎所在的解剖位置又分为:①颈弯:顶椎在C1~C6之间。②颈胸弯:顶椎在C7~T1之间。③胸弯:顶椎在T2~T11之间。④胸腰弯:顶椎在T12~L1之间。⑤腰弯:顶椎在L2~L4之间。⑥腰骶弯:顶椎在L5或S1。
特发性股骨头坏死
特发性股骨头坏死又称为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是一种常见病,股骨头坏死的病因多种多样,但其共同的病理机制是骨组织缺血,这种理论认为,由于各种骨内、外致病因素引起骨组织营养血流减少、骨内血管网受压或流出静脉阻塞,造成局部血供障碍,严重者可引起骨组织缺血性坏死。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最终软骨下骨板及关节面塌陷。关节间隙狭窄,骨组织出现囊性变、硬化等典型的骨性关节炎改变,关节完全破坏。因此,治疗特发性股骨头坏死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促使局部血管再生,恢复正常循环防止关节面塌陷。
特发性大网膜节段性梗死
概述特发性大网膜节段性梗死是原因不明的网膜急性血管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主要通过手术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陶瓷样胆囊
陶瓷样胆囊即胆囊壁的广泛钙化,也称钙化性胆囊、瓷瓶样胆囊、瓷胆囊、陶瓷样胆囊病等。一些作者推测陶瓷样胆囊可能为慢性胆囊炎的一种特殊的、少见表现。也有作者认为陶瓷样胆囊是胆囊结石的并发症之一。
烫伤
由无火焰的高温固体、液体或蒸气所致的组织损伤表现为皮肤红肿、水疱、脱皮或发白、疼痛等,严重者可发生溃疡病因为高温固体、液体或蒸气损伤皮肤或黏膜组织可选择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糖尿病足
在糖尿病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的基础上,出现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表现为足部皮肤干燥、无汗、色素沉着、足部感觉迟钝、间歇性跛行、溃疡、坏疽等糖尿病足是周围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和一些创伤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创面处理、血管重建术、康复治疗等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