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先天性肌性斜颈
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纤维化、挛缩导致的先天性头颈部歪斜婴儿出生后颈部一侧有肿块,逐渐出现头颈部偏斜、颈部活动受限、面部不对称直接病因是胸锁乳突肌挛缩,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可采取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方法进行矫正
先天性肌强直
先天性肌强直是一种离子通道病。肌强直是肌肉高度兴奋的一个症状,特征为骨骼肌肉收缩后不能立即放松,重复收缩后肌肉松弛、症状消失,受冷加重、温暖后减轻。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为冠状动脉与心腔或管腔间存在异常交通形成的短路。由于心导管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广泛应用,本病的例数逐年增加。多数病人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心前区有连续性杂音,响度一般为Ⅱ~Ⅲ级,有时可扪及震颤。部分病人在体力活动后有心悸、气短、乏力、心绞痛及心衰等症状。瘘入冠状静脉窦者易发生心房纤颤。
先天性高位肩胛
概述先天性高位肩胛是一种先天性疾病。本病系胚胎早期肩胛下降不全致患侧肩胛向头部移位的一种畸形。表现为肩胛骨上下径变短,冈上部向前弯曲,并伴有旋转畸形。
先天性高肩胛症
先天性高肩胛症(congenitalhighscapula)为较少见的一种先天性畸形。特征是肩胛骨处于较高的位置,患侧肩关节高于健侧,患肢上臂上举活动受限,可同时合并有肋骨、颈、胸椎的畸形。1863年由Enlenber首先描述。1891年Sprengel报告4例,并讨论病因,故本病又称Sprengel畸形。先天性高肩胛症除表现患侧肩胛骨位置高以外,还表现为上肢的外展、上举功能受限。
先天性肝囊肿
概述先天性肝囊肿是由于肝内迷走胆管或胚胎期肝内胆管和淋巴管发育障碍引起的。成人以女性多见,常发生于40岁以上,小儿很少发生,但也有零散报告,发生于肝右叶者比左叶多,且以孤立性肝囊肿多见。临床表现主要有右上腹疼痛、肝大或腹部肿块等,部分可有黄疸。
先天性肺动静脉瘘
先天性肺动静脉瘘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肺血管畸形,其发病率为(2~3)/10万。肺动脉与静脉的分支直接相通,形成一个或多个血管瘤样囊腔,又称动静脉瘤。栓子和细菌能直接经肺动静脉瘘进入体循环引起中风和脑脓肿。本病常在青少年期出现症状,有的于婴儿期起病。对肺动静脉瘘供血血管直径≥3mm的患者均应作栓塞或手术治疗。
先天性二尖瓣畸形
先天性二尖瓣畸形可引致二尖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先天性二尖瓣畸形常与房室管畸形、大动脉错位、单心室、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左心室流出道或主动脉出口狭窄、主动脉缩窄、法洛四联症等疾病并存,单独先天性二尖瓣畸形很少见。二尖瓣由瓣环、瓣叶、腱索、乳头肌和左心房壁等结构组成,任何一个或数个组成结构发育异常均可产生先天性二尖瓣畸形,大多数病例多种组成结构均发育异常,致左侧房室血流通道多处发生狭窄。
先天性多指、趾畸形
多指或多趾是最常见的一种先天性畸形,但多指并伴发多趾畸形者,较为少见。多指多见于拇指和小指,部分患者有家族吏。赘生指(趾)形态和结构可以是一球状的小肉赘,也可以是发育接近正常,具有指甲、骨、关节、肌腱和神经血管束的手指。
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常见类型之一,占先天性心脏病发病总数约9%~12%。女性发病较多,男女之比为1:2。
先天性动静脉瘘
先天性动静脉瘘又称先天性动静脉畸形,是由胚胎原基在演变过程中,动静脉间形成异常交通引起。最常见的部位为下肢。先天性动静脉瘘虽属于良性病变,却能不断发展和蔓延,常广泛地侵犯临近的组织和器官,甚至蔓延到整个肢体或部分躯干。先天性动静脉瘘按形态可分为三型:Ⅰ型是指动静脉主干之间存在横轴方向的交通支,与外伤性动静脉瘘相似。Ⅱ型是指在周围动静脉主干之间有众多细小的交通支,常累及局部软组织和骨骼,是先天性动静脉瘘中最常见的一种。Ⅲ型为局限性纵轴短路循环,即周围动脉的血液完全不经过毛细血管而直接经瘘口进入静脉,此型多见于脑部。
先天性垂直距骨
先天性垂直距骨(CVT)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畸形,又称畸形性距舟关节脱位、先天性凸形外翻足、先天性摇椅足等,是先天性扁平足的一种类型。主要畸形是原发性距舟关节脱位,舟骨移向距骨颈的背侧,将距骨锁在较垂直的位置,形成摇椅足畸形。
先天性尺桡骨融合
先天性尺桡骨融合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先天性骨发育畸形,表现为桡骨和尺骨的近端相互融合,而远端融合极为罕见,前臂固定在一定角度上的旋前畸形。病变可发生于一侧或者两侧,约40%为单侧受累,60%为双侧,发病率约为0.2‰。男女发病率无差别。该病具有家族遗传性,多为父系遗传,国内外现普遍认为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尺桡骨均起自中胚层组织,当胚胎第5周时,尺桡骨软骨之间不发生分离而骨化或尺桡骨之间填充中胚层组织时则发生尺桡骨融合。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是胚胎期肠发育过程中以肠系膜上动脉为轴心的正常旋转运动发生障碍所造成的先天性肠道畸形。因肠道位置发生变异,肠系膜附着不全,导致十二指肠梗阻、中肠扭转、游动盲肠、空肠梗阻,亦可发生肠反向旋转。出生后引起完全或不完全性肠梗阻,多发于新生儿期,是造成新生儿肠梗阻的常见原因之一。
先天性肠闭锁与狭窄
先天性肠闭锁与狭窄是指胚胎期肠管发育在再管化过程中部分肠道终止发育造成肠腔完全或部分阻塞。完全阻塞为闭锁,部分阻塞则为狭窄,可发生于肠道任何部位,但以回肠最多见,十二指肠次之,结肠罕见。是新生儿常见的肠梗阻原因之一。
先天性肠闭锁
先天性肠闭锁在消化道畸形中不少见,为新生儿时期肠梗阻常见原因之一,占24%~32%。1500~2000例新生儿中可发生一例,男多于女,多见于早产儿。闭锁可发生于肠管的任何部位,以回肠最多,约占50%,十二指肠次之,约占25%,空肠较少,结肠罕见。
先天性并指多指畸形
概述先天性并指多指畸形是儿童常见的手部先天性畸形,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往往并发短指、足趾畸形等其他肢体异常。
下肢瘢痕挛缩
下肢瘢痕挛缩是各种病因导致下肢瘢痕形成、挛缩而形成的畸形。下肢的主要功能为持重和行走,发生挛缩后,因肢体长度的缩短,和关节活动的受限,影响站立和步行。下肢瘢痕畸形的治疗,首先应考虑到松解挛缩,恢复其伸直与站立的功能,其次为髋、膝、踝等关节的活动与其他畸形的修复。
下肢血管栓塞
各种栓子阻塞下肢血管腔,造成肢体急性缺血或血循环障碍的一类疾病常见症状有患肢肿胀、疼痛、麻木、发凉等肥胖者、心脏病患者、孕产妇、长期卧床或术后肢体制动者易患采用药物、介入及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又称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血液回流障碍。是静脉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本病多发生于各种制动状态,如各种手术后、重病卧床、骨折固定、长时间静坐等,而外科手术和创伤是并发深静脉血栓最常见的诱因。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