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胃肉瘤
胃肉瘤是发生于胃黏膜下间质的非上皮性恶性肿瘤,发生率低,占胃部恶性肿瘤的1%~3%左右,以恶性淋巴瘤最多见,胃平滑肌肉瘤次之,其他如粘液肉瘤、纤维肉瘤、血管肉瘤、恶性神经鞘瘤等均极少见。胃肉瘤可发生于胃壁各层,多发生在胃大、小弯,其次是胃体前、后壁及胃底,很少发生在幽门部。主要症状为上腹部不适和疼痛,疼痛与溃疡病相似,但无周期性。
胃切除术后并发症
概述胃切除术后并发症指后所发生的一系列并发症,一般为、梗阻、胃肠瘘、癌变等。胃切除术后并发症的产生部分与手术操作不当有关(多属近、中期并发症);部分是因为手术本身带来的解剖、生理和消化功能改变、代谢障碍所引起的(多属远期并发症)。
胃平滑肌肉瘤
胃平滑肌肉瘤是起源于胃平滑肌组织的恶性肿瘤。胃平滑肌肉瘤多从胃固有肌层发生,较为少见,仅占胃内瘤的20%。其临床表现X线钡餐及胃镜等检查缺乏特异性,易与胃癌、胃平滑肌瘤及其他胃原发性肿瘤相混淆,术前诊断及鉴别诊断皆较困难。临床上胃平滑肌肉瘤不易完整切除,加之化疗效果不佳,患者预后较差。本病发病的性别差异不大,平均发病年龄为54岁。
胃平滑肌瘤
最常见的胃部非上皮性良性肿瘤,但整体仍然比较少见可无明显症状,或者有上腹包块,伴压迫感、饱胀感大多数手术切除可治愈预后一般较好,单发肿瘤切除后不易复发
胃扭转
最常见的是腹痛或胸痛等症状,轻者可无明显症状可观察等待,也可保守治疗,部分需手术治疗主要有食管裂孔疝、膈疝等原因胃全部或部分沿不同轴向扭转,脱离正常位置
胃内隔膜
胃内隔膜是幽门闭锁的一种类型,最常见的症状为呕吐,出生后不久即出现,多在食后即吐,喷射性内容含乳汁和乳凝块,无胆汁和血液。可有腹部饱满感或腹痛。
胃良性肿瘤
胃良性肿瘤一类源于胃壁黏膜上皮组织的腺瘤或息肉样腺瘤。另一类源于胃壁间叶组织的平滑肌瘤、纤维瘤、神经纤维瘤、脂肪瘤、血管瘤等。胃良性肿瘤什么意思胃良性肿瘤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起源于胃粘膜上皮组织的腺瘤;另一种是起源于胃壁间叶组织的平滑肌瘤或脂肪瘤、血管瘤等,一般都可以治愈。胃良性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可无明显不适,有部分患者可以出现腹部饱胀不适,严重时局部可出现梗阻、出血等症状,通过消化道造影可大体判断其形态,主要表现为形状规则的外形,病变周围粘膜及蠕动大致正常;最终主要依靠行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通过病理检查明确为良性肿瘤后,一般应积极选择手术治疗,同时也要尽量避免辛辣、油腻、生冷饮食,保持积极乐观心态。
胃类癌
胃类癌是指起源于胃黏膜肠嗜铬样细胞的恶性肿瘤,生长缓慢、恶性程度低,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该病临床上极为罕见,部位多在胃底及胃体部,多为单发,可大可小。初发在胃黏膜,质硬,边界清楚,黏膜光整,当发生溃疡时可出血,也可侵及肌层及临近组织,少数可发生淋巴结和肝转移。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对放疗亦不敏感,以手术治疗为主。
胃溃疡癌变
胃溃疡癌变是指胃溃疡病灶在各种因素的长期刺激下,由不典型增生而发生的癌变。胃溃疡癌变的发生率一般不超过5%,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一般首发于溃疡边缘,逐步形成癌肿浸润,包括向胃壁深层浸润及向邻近胃壁扩展,癌变只有到了晚期才侵及溃疡的基底。胃溃疡癌变的2个信号是什么一般来说,临床上没有胃溃疡癌变最明显的两个信号的说法。但是对于出现反复发作、病程持续时间长等表现的患者,癌变风险更高,应当引起重视。1.反复发作:溃疡癌变可能与溃疡边缘黏膜上皮或腺体遭受胃液侵蚀、剌激,反复发生炎症和再生修复有关,因此,胃溃疡长期不愈的患者并发癌变的机会可能会较大。2.病程持续时间长:胃溃疡患者在经过严格的内科治疗4~6周后,病情依然无明显改善,此时可能提示有一定的恶变可能。此外,还有许多其他表现也可能提示着恶变,如食欲减退,进行性消瘦、粪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贫血症状加重等,胃溃疡是否发生癌变需要通过胃镜结合活检来明确。建议胃溃疡患者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及时复查,做好病情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变化,尽早得到诊治。
胃空肠输入襻综合征
胃空肠输入襻综合征主要是指Billroth II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因输入襻梗阻引起的临床症候群,是一种少见并发症,其发生率大约0.3%。根据临床表现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诊断明确的胃空肠输入襻综合征需要再行外科手术治疗。
胃畸胎瘤
胃畸胎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好发于出生3个月内的男婴,在儿童畸胎瘤中不足1%,绝大多数为良性,恶性者较少见。胃畸胎瘤可发生于胃大弯、幽门前庭、胃前壁、胃底部后壁及胃小弯,90%以上的畸胎瘤发生在胃大弯。也有认为发生在胃的后壁最为常见,多半表现于胃后壁向胃外生长型。胃内生长型可能看到覆盖在病变上的胃黏膜有出血或溃疡形成。
胃隔膜
胃隔膜是一种罕见的消化道畸形。其发病率约为1/10万,约占消化道闭锁的1%。现认为幽门隔膜的形成是由于局部内胚层组织过度增生的结果。无孔隔膜见于新生儿,有孔隔膜见于儿童和成年人。
胃低分化腺癌
概述胃低分化腺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分化程度较低的、恶性程度相对较高的恶性肿瘤,发病迅速。
胃穿孔
表现为突发的剧烈腹痛,常呈刀割或烧灼样痛,一般为持续性常有胃溃疡、胃癌病史,或在应激、外伤、药物刺激等因素下引发。多以手术治疗为主,较少的极轻微穿孔可保守治疗良性疾病如胃溃疡导致的穿孔预后较好,肿瘤引起的胃穿孔预后较差
胃肠道血管肿瘤
胃肠道血管肿瘤是起源于胃肠道的血管肿瘤或累及胃肠道的全身性或系统性血管肿瘤性疾病,属于消化系统疾病,临床比较少见,主要有出血、腹痛、腹胀等表现。
胃肠道外瘘
胃肠道外瘘是腹部外科严重并发症之一,由于创伤、手术损伤、严重腹腔感染,慢性肠道炎症及肿瘤等原因所致。临床上根据不同方法分类,可以分为高位瘘及低位瘘;高流量瘘及低流量瘘;管状瘘及唇状瘘等。
胃肠道伴癌综合征
胃肠道伴癌综合征系指由于消化系的某些癌瘤所伴发的一些症候群,如低蛋白血症、水肿、腹泻、脱水等。它不包括肿瘤的一般全身性影响, 如黄疸、发热、消瘦等, 也不指经典的消化道内分泌肿瘤的胃肠外表现。
胃肠道癌转移卵巢
胃肠道癌转移卵巢是卵巢转移瘤的一种,卵巢转移性肿瘤以胃癌转移至卵巢多见,占卵巢转移性肿瘤的67%,占卵巢恶性肿瘤的5.4%,占全部卵巢肿瘤的1.3%。含有黏蛋白、小周边核的黏液细胞——印戒细胞的库肯勃瘤,是卵巢转移瘤中重要的一种,既不代表各种来自消化道的转移瘤,更不能代表全部的转移性卵巢瘤。
胃肠道癌
胃肠道癌是最常见和最主要的恶性肿瘤,包括胃癌、结肠和直肠癌等。胃癌发病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在我国的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发病率比南方地区明显为高。好发年龄在50岁以上,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1。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近年有向近端(右半结肠)发展的趋势。其发病与生活方式、遗传、大肠腺瘤等关系密切。
胃癌
胃癌是指原发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症状有上腹不适、饭后腹胀、反酸、嗳气等常见危险因素是幽门螺杆菌感染、高盐低蛋白饮食、常进食腌制食品等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方法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