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血管球瘤
血管球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小型血管瘤,很少发生恶变,血管球是正常组织结构,直径约1mm,位于真皮网状层下,好发于手指、足趾、甲床下,亦可见于肢端的皮肤或皮下组织内,全身其他各处如肌肉、阴茎、躯干及内脏器官如胃、鼻腔、气管等也可发生。多为单发,多发者罕见。中青年人多发,女性略多于男性。
血管破裂
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壁完整性破坏,全层破裂表现为局部出血、肿胀、疼痛,严重者可大出血引起休克、多脏器衰竭机械性损伤、血管壁及其周围组织病变、静脉曲张等可引起综合运用药物、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血管内乳头状血管内皮细胞瘤
血管内乳头状血管内皮细胞瘤是一种极罕见的血管病变。Dabska于1969年首次报道。病因尚不明确。肿瘤为低度恶性,但生长缓慢,可长期生存。诊断主要依赖于病理检查。治疗以扩大切除为主。
血管内皮瘤
血管内皮瘤是起源于血管内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是一种中间型恶性或介于良性血管瘤和恶性血管肉瘤之间的交界性肿瘤。根据细胞分化程度一般分为两级:一是中间型(低度恶性),细胞分化较好,多无转移;另一种是血管肉瘤,分化差,高度恶性,转移率高,死亡率高。两者均可以有单发和多发的表现。
血管母细胞瘤
概述血管母细胞瘤是指由基质细胞和丰富毛细血管组成的高度血管化的良性肿瘤,有固体状和囊泡状两种基本形态。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类为起源未明的Ⅰ级肿瘤,可分为散发性和家族遗传性两种,可发生于小脑、脑干、脊髓等部位,故临床症状各异,早期可无症状或头痛等轻微症状。
血管瘤
血管来源的肿瘤,多数为良性,恶性者罕见多发生在体表,表现为皮肤斑块或皮下肿块等由于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殖引起多数可治愈,治疗可选择药物、手术、激光等
血管角化瘤
血管角化瘤,是一种以真皮内浅层微血管扩张和表皮角化过度为特征的皮肤血管性疾病。本病是一种良性的血管病变,多见于儿童或青年, 男性多于女性。
血管畸形
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包括动脉、静脉、淋巴管或毛细血管异常发育或交织在一起出现皮肤斑块或肿块,伴有疼痛、出血、外观畸形、功能障碍机制不明,可能与遗传和基因突变有关包括定期观察、药物治疗、激光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
血管活性肠肽瘤
血管活性肠肽瘤又称Verner -Morrison综合征,绝大多数表现为内分泌肿瘤综合征,90%原发于胰腺,是胰岛D1细胞的良性或恶性肿瘤,由于D1细胞分泌大量血管活性肠肽(VIP)而引起严重水泻、低钾血症、胃酸缺乏或胃酸过少,故又称为WDHA或WDHH综合征。该病每年的发病率为千万分之一。平均发病年龄为49岁。1958年由Verner和Marrson首次报道。
血管骨肥大综合征
血管骨肥大综合征又称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KTS),是一种复杂的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疾病。临床以深部和(或)浅部静脉发育畸形,皮肤血管瘤(痣),骨骼和软组织过度生长等三联征为特征。少数患者可伴有肢体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和内脏器官的血管瘤,个别患者可并发动脉病变。
血管恶性肿瘤
原发于血管或其周围组织,且可侵犯其他组织的恶性肿瘤可出现表皮淤青、破溃、深部组织包块、贫血等症状手术治疗是首选和最佳治疗方法病因不明确,个别分型可能与接受过放疗、长期密切接触氯乙烯等因素有关
旋转带肌腱炎
旋转带包括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小圆肌,它们可以增加肱骨头在关节盂内的稳定性。这些肌腱的撕裂和炎症常发生在需要肩关节极度外展的反复运动中,如棒球,自由泳,仰泳,蝶泳,举重和球拍运动等。
旋前圆肌综合征
1951年,Seyffarth首次报道了旋前圆肌综合征,病例均为正中神经通过旋前圆肌或指浅屈肌时神经受到卡压所致。发病年龄多在50岁左右,女性患者多于男性,为男性患者的4倍以上。
旋后肌综合征
概述旋后肌综合征是指桡神经深支(骨间背神经)在旋后肌腱弓被卡压,出现前臂伸肌群肌力减弱甚至麻木等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
许莫氏结节
概述许莫氏结节指椎体的软骨板破裂,髓核可经裂隙突入椎体内,造成椎体内出现半圆形缺损阴影,是髓核突出至上下椎体内而形成的软骨下结节。如果许莫氏结节把椎体后缘翘起,刺激或压迫神经根,可引起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嗅神经母细胞瘤
嗅神经母细胞瘤是起源于鼻腔顶部或前颅底嗅神经上皮的恶性肿瘤常见症状为鼻塞和鼻出血,可伴嗅觉障碍、疼痛和眼球移位等病因尚不明确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辅以放疗,或直接采用放、化疗
胸椎椎管狭窄症
概述胸椎椎管狭窄症是指发育异常,或间盘变性、椎体及小关节增生、韧带肥厚或骨化等因素所致的胸椎椎管狭窄和神经根管狭窄,引起脊髓及神经受压的症状体征。临床常见退变因素所致的胸椎椎管狭窄症。
胸椎腰化
概述胸椎腰化是指第12胸椎失去肋骨而形成腰椎样形态,如第5腰椎不伴有骶椎化时,则仍呈现腰椎形态,并具有腰椎的功能。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
概述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是指胸椎小关节在外力作用下发生解剖位置的改变,表现为关节囊滑膜嵌顿而形成的不全脱位且不能自行复位,导致疼痛和功能受限等。
胸椎结核椎旁脓肿穿入胸腔
脊柱结核在骨关节结核中占首位,其中以胸腰段结核最多,约占脊柱结核的50%以上。胸椎结核发病率占脊柱结核的30%~40%,而几乎所有的胸椎结核都有不同程度的椎旁脓肿,其中约1%破入胸腔,形成继发性胸膜炎或脓胸。椎旁脓肿穿破,进入胸腔后引起呼吸道症状,常被误诊为胸部疾患,延误了诊断与治疗,从而影响了预后。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