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舌骨骨折
舌骨呈马蹄形,由舌骨体、大角(2个)和小角(2个)构成,是舌体的主要支持者。下方紧邻甲状软骨,舌骨大角由茎舌骨韧带与颞骨的茎突相连。舌骨大部分位于皮下。正常人在20~30岁以前舌骨体与舌骨大角无骨性连接者占50%以上,舌骨体与舌骨小角也有软骨相隔。茎舌骨韧带钙化或与舌骨骨性融合,或过早骨性连接都是骨折的诱因。
舌根癌
发生于舌部后1/3的恶性肿瘤,鳞状细胞癌多见早期可有轻微咽喉痛,中晚期可有吞咽痛、舌痛、舌运动受限、口臭等可能与吸烟、饮酒、病毒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一般采用放疗和手术治疗为主,药物和其他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策略
舌部血管瘤
概述舌部血管瘤是指由胚胎期间成血管细胞增生而形成的舌部先天性良性肿瘤。临床表现因肿瘤大小、位置不同而有所不同,表浅的肿瘤可有舌部突起,呈紫红色或蓝灰色,较大的肿瘤可影响语言和吞咽功能。
舌病
舌是构成口腔的重要器官之一,也是口腔黏膜最易发生病变的部位,常见的病变包括:地图舌、沟纹舌、毛舌、正中菱舌、舌扁桃体肥大、萎缩性舌炎。这些表现都是舌发生病理改变时的肉眼形象外观。
舌扁平苔藓
扁平苔藓是一种皮肤黏膜慢性炎性疾病,是口腔黏膜的常见病之一。其病因可能与感染、精神、内分泌、系统性疾病、遗传及免疫等因素有关。
舌白斑
舌黏膜上的白色斑块,按其恶变倾向分为良性的白色角化症和恶变前期病变的白斑。口腔白斑的发生与烟、酒、慢性摩擦及喜吃烫、辣食物等嗜好及饮食习惯有关。白斑是一种口腔癌前病变,一般好发于40岁以上者。白斑转化为癌,一般常发生于出现白斑后2~4年,但恶性转化率似乎与患者的年龄无关,主要与局部是否继续受到物理化学刺激有关。男性多于女性。
舌癌
发生于舌部的恶性肿瘤表现为舌溃疡且经久不愈,疼痛明显,可出现舌运动受限、进食困难等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口腔卫生差、牙齿磨损、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等相关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联合术前、术后的放化疗
上颌窦恶性肿瘤
概述上颌窦恶性肿瘤是指发生在上颌窦区域的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包括上颌窦癌、上颌窦的骨肉瘤等恶性病变。上颌窦恶性肿瘤主要是鳞癌,约占80%。
上颌窦癌
是发生于上颌窦的上皮源性的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病情进展可出现鼻塞、鼻出血、疼痛、面部麻木等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长期吸烟、慢性炎症刺激、接触致癌物质等有关以手术为主,辅助放疗、化疗的综合治疗模式
上颌前突畸形
上颌前突畸形是一种上颌骨发育异常,是相对于颅骨和额眶前突的骨性错颌畸形表现为上颌骨过度前突,常伴有上前牙唇倾由多基因决定,受内分泌调控,多由口腔不良习惯导致通常使用各种矫治器进行治疗,严重畸形可进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上颌前突
上颌前突是指下颌在头部的位置正常,上颌向前突出于下颌之前,形成深超牙合。是很常见的牙颌畸形,其可由遗传、不良习惯及疾病而引起。
上颌后缩
上颌后缩主要是指上颌后缩,下颌位置基本正常,前牙反牙合,后牙近中合。上颌后缩是由于乳磨牙早失,上颌骨发育不全,上前牙先天缺失或者侧切牙腭侧异位而造成前牙反牙合,后牙中性合或者近中合。至于腭裂造成的上颌后缩,则前后牙大都成反合,后牙近中合。
上颌骨骨折
上颌骨骨折指上颌骨在遭受来自正前方、下方或侧方打击力时,可以发生骨折。上颌骨位于人体面中部的中央,位置较为显著,是面中部容易发生骨折的部位之一。
上下颌前突
暴牙指上下牙列向前向外凸出,放松状态下上下唇多不能自然闭合,笑时牙龈大量外露。也叫上下颌前突,鸟嘴畸形,突颌畸形等。
上皮样囊肿
上皮样囊肿是颅内最常见的外胚层组织肿瘤,约占原发性脑瘤的1%,亦称表皮样囊肿、胆脂瘤或珍珠瘤。源自胚胎发育期异位的上皮组织碎片,通常在胚胎第3~5周,自神经沟分离的上皮异位在两个外胚层之间,而形成了板障内或头皮内的肿瘤。可位于硬脑膜外、硬脑膜下,蛛网膜下腔内、脑实质内盈脑室内等处。肿瘤可发生在颅盖骨的任何部位,但多见于额部和颞部。
鳃裂囊肿
一种发生于颌面颈部的先天性发育性囊肿常表现为颈部无痛性、质地柔软的肿块通常采用手术摘除囊肿进行治疗手术成功摘除后通常预后良好,极少数鳃裂囊肿可恶变
腮腺肿瘤
腮腺肿瘤是发生在腮腺部位的肿瘤典型表现为耳屏前或耳垂下肿块,可能伴有面部表情运动障碍致病因素主要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精神、免疫、内分泌以及遗传等一般以手术切除治疗为主,部分恶性肿瘤需要结合放化疗
腮腺血管瘤
概述腮腺血管瘤为唾液腺结缔组织中一种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由血管内皮增生而成,一般在婴幼儿初期或出生后不久即可发现。如果生长缓慢,可严密观察;若短期内生长迅速,应及时治疗。
腮腺囊肿
概述腮腺囊肿是发生在腮腺区的囊肿,实际包括腮腺的潴留性囊肿和胚胎组织残留形成的先天性囊肿。后者包括鳃裂囊肿、皮样表皮样囊肿及囊性淋巴管瘤。真正的腮腺潴留性囊肿,因腮腺位置隐蔽、腺体及导管发生损伤和阻塞的机会少,所以甚为少见。
腮腺恶性肿瘤
腮腺恶性肿瘤多来源于腮腺腺体或腺管上皮细胞,以黏液表皮样癌、恶性混合瘤、腺样囊性癌和腺癌常见,占80%~90%。腮腺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颇似良性肿瘤,可良性肿瘤仅根据其临床表现也难于确认其组织病理类型。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