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皮肤假性淋巴瘤
皮肤假性淋巴瘤是一组临床表现或组织病理学类似皮肤淋巴瘤,但具良性生物学行为的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本组疾病为良性,但经过一段时间,部分可发展成皮肤恶性淋巴瘤,部分可与皮肤恶性淋巴瘤同时存在或在其后发生。
皮肤基底细胞癌
皮肤基底细胞癌是源于表皮基底细胞或毛囊外根鞘的上皮性低度恶性肿瘤,又称皮肤基底细胞瘤、皮肤基底细胞上皮瘤,是常见的皮肤癌之一,主要发生于老年人,多见于50岁以上、室外工作及长期日光暴晒者,最常见于面部,也可见于手背、颈部及躯干,以半球形、蜡样或半透明丘疹、结节为主要表现,坏死组织可向周围及深部组织侵袭扩展,严重者可导致局部软组织和骨骼破坏。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概述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由细菌感染所致,临床包括多种疾病,如毛囊炎、疖、痈、淋巴管炎、急性蜂窝织炎、烧伤创面感染、手术后切口感染及褥疮感染等。
皮肤癌
来源于表皮或其附属器的一组恶性肿瘤不同类型皮肤癌症状不同,多出现皮肤异常肿物、脱屑、破溃、出血等与接触紫外线、化学物质、放射线、病毒感染、遗传等因素有关手术治疗为主,其他包括药物治疗、放疗、物理治疗等
疲劳骨折
长期、反复、慢性的轻微损伤引起的骨折损伤部位出现逐渐加重的疼痛,在训练中或训练结束时尤为明显多由反复、集中的劳损导致可以采取保守治疗、手术等方式治疗
脾紫癜
脾紫癜(splenic peliosis)是一种少见的脾血管性疾病,常伴发有肝紫癜(hepaticpeliosis)。与使用甾体类激素、口服避孕药和既往有结核、肿瘤病史等有关。
脾转移性肿瘤
脾转移性肿瘤(spleen metastatic tumors)指起源于上皮系统的恶性肿瘤,通常是来源于非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转移途径为血行、淋巴和直接侵犯。
脾周围炎
脾周围炎是指脾脏本身或腹腔有炎症波及脾被膜及脾周围组织时,脾被膜增生纤维化和(或)脾周围组织发生粘连。本病在临床中并不少见,由于常伴随其他疾病或作为其后果而出现,故通常不认为它是一种独立的疾病。
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
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临床上较脾脏良性肿瘤更为少见,据统计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仅占全部恶性肿瘤的0.64%。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均为肉瘤,如淋巴瘤、血管肉瘤等。根据起源组织的不同,国内文献多将其分为3大类,即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脾血管肉瘤及脾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脾血管瘤
概述脾血管瘤是脾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可以是孤立的,也可以是全身性血管瘤病的一部分,以海绵状血管瘤最多见。肿瘤生长缓慢,病史长达数年以上。一般无临床症状,也可表现为左上腹无痛性包块。
脾损伤
脾损伤(splenic injury)是腹腔脏器损伤的常见损伤器官之一,脾脏损伤的发生率在各种腹部创伤中高达40%~50%。交通事故造成的脾破裂居首位(占50%~60%)。在腹部开放性损伤中,脾破裂约占10%,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脾破裂占20%~40%,脾脏破裂病情比较凶险,又因常合并其他脏器的损伤,临床表现复杂,要求诊断及时,处理恰当,否则可危及生命。
脾破裂
脾实质的损伤以腹痛、牵涉痛、休克为主要临床表现常由外伤、医源性损伤、自发性破裂等因素引起治疗分为内科保守观察、抗休克和手术治疗,其中以手术治疗为主
脾脓肿
脾脓肿是一种少见病。脾脏是血液中微生物的高选过滤器和吞噬活动中心,具有抵抗局部感染的免疫能力,一般不易发生感染。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常缺乏特异性症状。患者绝大多数有发热、腹痛等症状。早期诊断不易,极易误诊为败血症或脓毒血症。晚期出现各种严重并发症。
脾扭转
脾扭转是指游走脾并发脾蒂扭转,继发脾脏淤血、肿大、渗液、出血、坏死等临床症状,表现为剧烈左上腹痛。
脾囊肿
脾囊肿是脾组织的瘤样囊性病变,临床上可分为寄生虫性囊肿和非寄生虫性囊肿,寄生虫性脾囊肿常见于中青年,非寄生虫性脾囊肿以青少年多见。小的囊肿可无临床症状,常在体检B超时发现,但囊肿较大压迫和刺激邻近脏器时,表现为器官受压症状。
脾良性肿瘤
脾良性肿瘤主要包括脾错构瘤、淋巴管瘤血管瘤、纤维瘤、脂肪瘤等脾良性肿瘤多为单发。瘤体体积较小时可无临床症状和体征,偶然在切除脾脏时或在尸检时发现,脾脏良性肿瘤临床罕见。
脾梗死
脾梗死(splenic infraction)指脾动脉及其分支的阻塞,造成局部组织的缺血坏死。由于脾动脉是没有交通的终末动脉,又是动脉终末循环部,脾梗死的发生率比其他器官高。脾梗死有不治而愈的倾向。
脾梗塞
脾梗塞(splenic infarction)是指脾内动脉分支的阻塞,造成脾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本病临床少见,又缺乏特异性表现,少数病例可无明显症状,故易被忽视。
脾恶性肿瘤
脾恶性肿瘤(spleen malignant tumor),原发性脾恶性肿瘤多为淋巴肉瘤、网织细胞肉瘤、纤维肉瘤、血管内皮肉瘤、淋巴瘤等。
脾动脉瘤
脾动脉瘤是脾动脉扩张形成的动脉瘤。根据瘤体部位可分为3型:瘤体位于脾动脉主干、距离脾脏>5cm为远离脾门型;瘤体位于脾门处为近脾门型;介于两者之间者为中间型。绝大多数为单发,且起病隐匿,不易诊断。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