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器械性食管损伤
器械性食管损伤指食管的医源性损伤,器械性食管损伤穿孔在临床中占食管穿孔的很大部分。内镜检查,食管扩张术及食管置管术,均可因操作不慎或食管原发病变而导致穿孔。
脐疝
表现为肚脐突出肿块,小儿可有哭闹、咳嗽、腹泻等症状发病与脐环没有完全闭锁、脐部筋膜组织薄弱、腹内压力增高等有关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婴幼儿有自愈可能
脐膨出
脐膨出(omphalocele)又称脐突出、胚胎性脐带疝,为先天性腹壁畸形。指出生时肠的一部分通过脐部腹壁上一缺损而突出;突出的肠只覆盖着一层由羊膜和腹膜组成的透明薄膜。新生儿发生率为1/3,200~10,000,男孩较多见。脐膨出与脐疝的区别脐膨出与脐疝具有以下区别:病因不相同、临床症状不相同、治疗方法不相同等。1.病因不相同:脐膨出是由于先天性的腹部缺损所致,而脐疝是由于脐环薄弱所致,和腹壁肌肉薄弱也有关系。2.临床症状不相同:发生了脐疝以后,脐部会膨出肿物,膨出肿物的表面为囊膜,表面没有皮肤,发生了脐疝以后,脐部也会出现肿物,肿物的表面为正常的皮肤,而不是囊膜。3.治疗方法不同:发生了脐膨出以后,需要手术治疗,发生了脐疝以后,发生了脐疝以后,2岁以内的患者可以尝试保守治疗,如果大于2岁,一般需要手术治疗。脐部出现不适,建议及时就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脐尿管囊肿
概述脐尿管囊肿是由于脐尿管两端闭合,而中间未闭,脐尿管上皮分泌的液体积存形成囊肿。多发生于男性,一般在儿童期发现。表现为在下腹正中囊性包块,不随体位变动,位置表浅,较大的脐尿管囊肿类似腹腔内肿瘤,可压迫肠道,引起腹痛、腹胀等症状,亦可由于继发感染而形成脓肿。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如有炎症,应先对症消退炎症后再行手术。
脐尿管癌
是发生于残余脐尿管上皮的原发恶性肿瘤常表现为耻骨上肿块、血尿、尿频等发病原因尚不明确,部分学者认为与移行上皮化生有关首选手术治疗,其他治疗手段有化疗、放疗等
脐部脐肠系膜管息肉
脐部脐肠系膜管息肉罕见。生时即见或发生于儿童,表现为鲜红色息肉,直径2~20cm,中央凹陷,可与下方窦道或囊肿沟通。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组织病理特征性即可诊断。可冷冻或电凝治疗。
其他晶体性关节病
概述其他晶体性关节病是指除尿酸钠、焦磷酸钙和碱性磷酸钙晶体外,其他种类的晶体沉积,包括草酸盐、脂质晶体、蛋白质晶体、肾性骨关节病等导致的关节疾病。临床常出现局部坏死、关节红、肿、热、痛等症状。
胼胝体进行性变性
胼胝体进行性变性,又称Marchliafara-Bignami病,是一种并发于慢性酒精中毒的罕见疾病。多见于中年男性,常与营养不良和其他酒精性疾病共存。病变主要侵袭胼胝体中间层,其次,邻近的大脑白质和小脑中脚也可受累。无特异治疗方法,预后不良。
剖宫产后瘢痕增生
剖宫产术后腹部伤口形成的瘢痕常有切口局部发红、发紫、变硬,并隆起于皮肤表面等症状由于伤口刺激而使皮肤结缔组织过度增殖和透明变性引起以早期、联合、充分治疗为原则,包括激光、药物、手术及放射等治疗
平滑肌肉瘤
起源于平滑肌的恶性肿瘤不同部位的平滑肌肉瘤症状不同,多引起肿块、疼痛等表现目前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基因突变等因素有关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化疗、放疗等综合性治疗
平滑肌瘤
发生于平滑肌组织的良性肿瘤浅表平滑肌瘤可触及结节,部分有阵发性疼痛或压痛平滑肌组织的异常增生所致大多数手术切除可治愈
皮脂腺上皮瘤
皮脂腺上皮瘤为不完全分化的、不同成熟程度皮脂腺细胞组成的良性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肿瘤好发于面部及头皮,其次为耳及头皮,偶及其他部位。皮损为结节或丘疹,呈白色或黄色,有时破溃。本病罕见,多见于老年患者,尤其中年以上女性。
皮样囊肿
为胚胎发育时期遗留于组织中的上皮细胞发展而形成囊肿皮样囊肿可见于全身各处,多表现为局部无痛性肿块,以颅面部更为多见主要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根据病情可以选择一般治疗或手术治疗等
皮下脂肪瘤
皮下单个或多个局限性肿块,柔软,不和表皮粘连,皮肤表面正常发病可能与炎症刺激、脂肪组织代谢异常等有关较小的脂肪瘤可保守观察,若其快速增大,可手术切除预后较好,不易复发
皮下气肿
气体进入、积存到皮下组织患处皮肤可隆起,以手按摸时,有柔软而带气泡的感觉与胸壁创伤,气管、食管创伤,医源性操作,感染等有关包括病因治疗和一般治疗
皮肤撕脱伤
概述皮肤撕脱伤是由于车轮或机器传动带等产生的外力作用致皮肤和皮下组织从深筋膜深面或浅面强行剥脱,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碾挫损伤。受累皮肤常因缺血发生大面积坏死。
皮肤软骨瘤
概述软骨瘤是指原发于软骨间充质细胞的良性肿瘤,临床少见。因解剖位置与皮肤密切,常常以皮肤或皮下肿物就诊。主要表现为生长缓慢的孤立实性结节、肿块,质硬、境界清楚、可自由移动,主要通过手术治疗,可复发。
皮肤脑膜瘤
皮肤脑膜瘤亦称沙样脑膜瘤。原发性皮肤脑膜瘤亦称残留性脑膜膨出,是一种发育性缺陷。病变发生于头部皮肤,偶见于外听道,是外胚层发育过程中脑膜细胞残留于颅骨外所致。继发性皮肤脑膜瘤则是由于颅内脑膜瘤侵袭颅骨抵达皮下所致。
皮肤滤泡中心淋巴瘤
皮肤滤泡中心淋巴瘤是原发于皮肤的B细胞淋巴瘤,由于皮肤生发中心细胞肿瘤性增生所致。单凭临床病理特点不能鉴别原发皮肤滤泡中心淋巴瘤和具有相似表现的皮肤外淋巴瘤的继发皮肤受累。进行全面分期研究后除外皮肤外表现才能诊断原发皮肤滤泡中心淋巴瘤。
皮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
根据WHO-EORTC(世界卫生组织-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最新分类,原发皮肤CD30+淋巴增生性疾病包括:淋巴瘤样丘疹病、皮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及“边界线”病例。皮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定义为CD30+大细胞淋巴瘤,原发于皮肤,对治疗反应好,预后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