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月骨脱位及月骨周围脱位
月骨脱位是指月骨本身脱离与桡骨和其他腕骨的正常毗邻关系而移位;而月骨周围脱位则是指月骨和桡骨的关系正常,周围其他腕骨离位;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是指舟骨骨折,其骨折近端和月骨与桡骨之间的关系正常,其远端及其他腕骨发生脱位。
月骨坏死
月骨坏死,又称月骨缺血性坏死、月骨无菌性坏死、Kienbock病,是一种慢性骨坏死性疾病,为月骨血液循环障碍所致。主要症状为腕部疼痛、肿胀、无力,腕关节活动受限等。多发于20~40岁人群,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
圆柱瘤
圆柱瘤属于良性皮肤附属器肿瘤,好发于头皮部。可能是不成熟的大汗腺上皮瘤,但有些则向小汗腺分化。多为半球形结节,多发性病变可覆盖整个头皮,类似头巾,又称头巾瘤。组织病理学特点是真皮或皮下肿瘤边界清楚,无包膜。由很多大小及形状不一的瘤细胞团块组成,瘤团呈岛屿状排列紧密,其特征性改变是肿瘤周围的透明物质形成一厚膜,将瘤体分隔成拼板状。本病属于良性肿瘤,少见恶变,但病程长的头巾瘤有恶变倾向,治疗首选手术切除。
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
纵隔上至第一肋骨,下达横膈,前有胸骨,后有椎体,而周围有纵隔胸膜环绕。其内容可有二大组:1.即心脏、大血管、食管、气管及其主支;2.以胸腺及纵隔淋巴组织为主。纵隔肿瘤可以分为原发性纵隔肿瘤和转移性纵隔肿瘤两大类。本文仅涉及原发性纵隔肿瘤。
原发性椎管内肿瘤
椎管内肿瘤指生长于脊髓本身及椎管内与脊髓相邻近的组织结构(如神经根,硬脊膜、椎管内脂肪组织等)的原发性肿瘤及转移性肿瘤的统称,临床上根据肿瘤与脊髓、硬脊膜的位置关系,一般将椎管内肿瘤分为髓内,髓外硬膜内和硬膜外三类。髓外硬膜内肿瘤最多见,其次是硬脊膜外肿瘤,最少见为脊髓内肿瘤。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其在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人群中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该病病理上为浸润整个脑实质、脊髓及软脑膜等多个部位的弥漫性病变。PCNSL的发病机制不明。大剂量甲氨蝶呤为主的联合化疗、放疗,结合甲氨蝶呤鞘内注射能明显改善其疗效及生存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发病高峰在40~50岁。
原发性早泄
从初次性交开始,总是在插入阴道1分钟左右射精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性交时射精过早、延迟射精控制能力差等病因尚完全不明确,与心理因素、阴茎感觉高度敏感、疾病、不良生活习惯等有关需要进行心理、药物、手术治疗
原发性心脏肿瘤
原发性心脏肿瘤(primary cardiac tumor)是指原发于心脏各腔室及其相通大血管的肿瘤。此类肿瘤临床比较少见,发病率很低,其中有70%为良性肿瘤,且近一半以上为黏液瘤。黏液瘤75%发生于左心房,其次为右心房,然后依次为右心室和左心室。其他良性心脏肿瘤尚有脂肪瘤、血管瘤、纤维瘤、错构瘤和畸胎瘤等。心室黏液瘤和多发性心腔黏液瘤则甚为少见。
原发性心脏横纹肌肉瘤
原发性心脏横纹肌肉瘤(primary cardiac rhabdomyosarcoma)是自心肌组织发生的、除血管肉瘤外最好发的心脏恶性肿瘤。发病年龄多在30~40岁,男女发病率大致相当。一般病史较短。早期患者均常出现发热、厌食、全身不适、体重减轻等恶性病症。原发性心脏横纹肌肉瘤分为多形型、腺泡型和胚胎型。多形型横纹肌肉瘤体积较大,胚胎型横纹肌肉瘤的瘤细胞多呈胚胎发育,早期幼稚横纹肌母细胞及原始间叶细胞。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是指深静脉瓣膜不能紧密关闭,引起血液逆流,产生相应的临床表现。但无论病因、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都与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不尽相同。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是指深静脉瓣膜不能紧密关闭,引起血液逆流,下肢静脉系统淤血和高压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其发病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多发生在长久从事体力劳动或站立工作的人员。本病主要产生患肢沉重、酸胀、乏力,并可有表浅静脉曲张、色素沉着、皮炎、肿胀和经久不愈的溃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原发性下肢静脉瓣膜关闭不全
概述原发性下肢静脉瓣膜关闭不全是非血栓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功能不全的总称,多发生在持久从事体力劳动或站立工作者,且以患肢沉重、酸胀、乏力,表浅静脉曲张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常见疾病。
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
黑色素主要分布于个人的皮肤、毛发、眼球的脉络膜、睫状体以及虹膜表面等部位,是一种棕色或深褐色颗粒状生物色素,由酪氨酸或者二羟苯丙氨酸(多巴)等类似化合物的氧化产物聚合而成。具有吸收紫外线,保护组织免受辐射损伤的作用,而消化道内黑色素极少,其黑色素母细胞一般认为是神经嵴组织移行于食管或食管上皮的“基底细胞”分化而成。原发性食管黑色素瘤是发生于食管黏膜上皮基底层中的成黑色素细胞的恶性肿瘤,临床极为罕见,占食管恶性肿瘤的0.1%~0.3%。病人的预后都很差,只有个别病人经手术或放射治疗后可以长期生存。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淋巴瘤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淋巴瘤是指原发于十二指肠肠壁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这有别于全身恶性淋巴瘤侵袭肠道的继发性病变。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淋巴瘤好发于40岁左右,较其他恶性肿瘤发病年龄轻,男女发病之比为1:1~3:1。腹痛为该病最常见的症状。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较为少见,有多种组织学类型,它们可以原发于乳腺,也可播散到乳腺。原发于乳腺的淋巴瘤与发生于其他部位的同种组织学类型、同期的淋巴瘤相似。临床上原发于乳腺的淋巴瘤必须与良性乳腺浸润和乳腺的其他恶性病变相鉴别。由于正常情况下,哺乳过程中乳腺含有一些淋巴组织是黏膜免疫系统的一部分。这个部位发生的淋巴瘤可能与MALT型有关。发生年龄自9~85岁不等,最多见于50~60岁这一年龄段。妊娠也是原发于乳腺淋巴瘤的一种危险因素,可能是由于孕期大多数受刺激的器官有增生趋势。
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
乳腺恶性淋巴瘤临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首发于乳腺,也包括乳腺病变进展中远处淋巴结或身体其他系统受侵的病例。原发性乳腺淋巴瘤并不多见,但淋巴瘤的类型并不少,各种类型的淋巴瘤几乎都可以发生在乳腺,其中以B细胞型淋巴瘤为主。继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是指乳腺仅仅是全身淋巴瘤病的一部分;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伴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等伴随症状。乳腺恶性淋巴瘤好发于年青女性,预后比乳腺癌要差;若发生在妊娠、哺乳期,肿瘤可迅速生长,至双侧乳腺弥漫性增大,称急进型淋巴瘤,预后很差。
原发性气管肿瘤
原发性气管肿瘤比较少见,约占呼吸系统肿瘤的1%。原发性气管肿瘤按分化程度可分为恶性、低度恶性和良性三种。原发性恶性气管肿瘤有鳞状上皮细胞癌、腺癌和分化不良型癌,其中以鳞状上皮细胞癌最为常见,约占原发性气管肿瘤的50%;低度恶性肿瘤有腺样囊性癌、黏液表皮样癌和类癌,其中以腺样囊性癌最为多见,约占原发性气管肿瘤的30%;气管良性肿瘤有平滑肌瘤、错构瘤、乳头状瘤、神经纤维瘤、涎腺混合瘤、血管瘤等;还有一些少见的肿瘤,如癌肉瘤、软骨肉瘤、软骨瘤等。
原发性骨淋巴瘤
Oberling于1928年首先报道了本病。Parker和Jackson于1939年将它重新命名为原发性骨淋巴瘤(PLB)。临床表现为局部的骨骼疼痛,或触及逐渐增大的肿块,后期出现病理性骨折,可伴有周围软组织的肿胀、疼痛。一般无全身症状。CT或MRI检查可发现病变,需病理活检才能确诊。主要治疗方法为化疗、放疗、化学和放射联合治疗。手术治疗对于原发性骨淋巴瘤的疗效不明显。
原发性肝脂肪肉瘤
原发性肝脂肪肉瘤极为罕见,是一种恶性软组织肿瘤,起源于脂肪母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的间叶细胞,在脂肪组织的部位皆有可能发生。
原发性肝移植肝无功能
原发性肝移植肝无功能(PNF)又称移植肝原发性无功能,是移植术后数小时至数日内发生,无明确病因,从潜在可逆性的早期移植肝功能不良至完全确定肝衰竭的过程,是发生在肝移植术后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影响预后和生存率的严重并发症。发病率为5%~10%。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