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硬脑膜下脓肿
硬脑膜下脓肿是指颅内发生化脓性感染后脓液聚积于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的硬脑膜下腔,由于硬脑膜下腔缺乏任何间隔,一旦发生硬脑膜下脓肿,脓肿的扩展范围常比较广泛,脓液不仅沿一侧大脑表面扩展,有时还可通过大脑脚下缘蔓延到对侧,甚至侵袭到脑底面,从而产生严重的后果。
硬脑膜外脓肿
硬脑膜外脓肿指脓肿局限于颅骨与硬脑膜之间,临床上较少见。
硬脑膜动静脉畸形
硬脑膜动静脉畸形(DAVM)是硬脑膜内的动静脉沟通或动静脉瘘,由硬脑膜动脉或颅内动脉的硬脑膜支供血,并回流至静脉窦或动脉化脑膜静脉。本质上是基于硬脑膜的一处或多处动静脉瘘,故以往也称之为“硬脑膜动静脉瘘”。但动静脉瘘绝大部分属于获得性病变,采用“硬脑膜动静脉畸形”这一名称更能体现部分病变的先天来源的特征。
硬膜下血肿
硬膜下血肿是指颅内出血血液积聚在硬脑膜下腔,在颅内血肿中发生率最高。根据伤后血肿发生的时间,分为急性硬膜下血肿(伤后3天以内)、亚急性硬膜下血肿(伤后3天至3周内发生)和慢性硬膜下血肿(伤后3周以上)。
硬膜外血肿
硬膜外血肿(epidural hematoma)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20%~30%,以特急性或急性血肿多见。一般为单发,以外伤着力点处硬膜外血肿合并对冲部位的硬膜下血肿较多见。患者年龄以15~50岁的青壮年多见。亚急性或慢性硬膜外血肿的外伤多较轻,着力点的线性骨折导致局部小的渗血而逐渐形成血肿,也可因颅底骨折出现脑脊液漏或早期应用大剂量脱水剂而造成血肿逐渐增大。出血部位以颞部(脑膜中动脉主干)、额顶部(脑膜中动脉前支)和颞顶部(脑膜中动脉后支)多见,上矢状窦出血者多在其一侧或两侧,横窦出血者多在枕部和/或后颅窝;血肿发生部位多在其着力点或邻近区域,发生率依次为颞顶、额顶、顶枕、中线矢状窦旁和颅后窝。血肿成分与出血速度血肿成分与出血速度和血肿形成时间的长短有关。早期急性硬膜外血肿早期为粉红色血液混杂黑色血凝块,中后期为全部为固态的黑色血凝块,亚急性或慢性血肿的包膜可发生机化而形成肉芽组织,部分慢性硬膜下血肿可在包膜和血肿腔内出现钙化或骨化。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硬膜外血肿的区别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硬膜外血肿的区别主要包括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式等。1.发病原因。(1)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是由于外伤损伤脑血管,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高血压、动脉瘤及畸形脑动脉等原因。(2)硬膜外血肿:是脑外伤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2.临床表现。(1)蛛网膜下腔出血有脑膜刺激征的体征,可出现头痛、呕吐及意识障碍等。(2)硬膜外血肿有进行性意识障碍、瞳孔改变及颅内压升高等典型症状。3.治疗方式。(1)蛛网膜下腔出血如果血肿较大,可进行手术清除血肿或介入栓塞动脉瘤,应收入急诊进行密切监护。(2)硬膜外血肿症状较重者需要紧急手术钻孔探查,病情稳定者也可进行保守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硬脊膜下脓肿
概述硬脊膜下脓肿是指发生于硬脊膜与蛛网膜之间的化脓性炎症。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主要表现为发热、腰背痛或神经根痛、运动障碍、感觉缺失、尿便失禁等。局部脓肿压迫脊髓可造成继发性脊髓水肿和严重、不可逆性神经功能缺失。
硬脊膜外脓肿
硬脊膜外脓肿,是一种少见的疾病,临床上很容易造成误诊。硬脊膜外脓肿的好发因素包括:糖尿病、慢性肾病、免疫缺陷、酗酒、恶性肿瘤、静脉内药物滥用、脊柱手术和外伤等。
硬化性骨髓炎
硬化性骨髓炎因首先由瑞士医生Garré所描述,故又名Garré骨髓炎。以病程缓慢,临床症状轻微,病变处骨质以形成弥漫性硬化为主,不形成脓肿及窦道为主要表现的骨组织的低毒性感染性疾病。
硬化性腹膜炎
硬化性腹膜炎是腹膜与肠袢,肠袢与肠袢之间有致密的瘢痕粘连,很难分离而引起的以肠梗阻为表现的疾病。本病是腹膜透析的一种非常少见但很严重的并发症。病死率高,一般死于小肠梗阻、营养不良等。
硬化型骨髓炎
概述硬化型骨髓炎是骨组织的一种低毒性感染,是慢性骨髓炎的一种类型。骨组织感染后有强烈的成骨反应,引起骨质硬化,病程长,易复发。
应力性骨折
概述应力性骨折亦称疲劳性骨折,是骨的屈服强度阈下的持续重复的过度承受应力所造成的骨骼损伤,是军事训练、运动员训练和特殊工作劳动中常见的损伤。今年常见于青少年不适当体育锻炼及长距离行走的中老年人。
樱桃状血管瘤
指皮肤局部毛细血管增生引起的一种良性皮肤病鲜红色圆形丘疹,常位于躯干和四肢近端,无压痛病因不明,可能与老化、基因突变有关一般无需治疗,出于美观可采取电灼、激光、冷冻、手术等方法治疗
隐睾症
睾丸在正常发育过程中会从腰部腹膜后下降至阴囊,如果没有出现下降或下降不全,阴囊内没有睾丸或只有一侧有睾丸,称之为隐睾症,临床上也称为睾丸下降不全或睾丸未降。隐睾是小儿泌尿生殖系最常见的先天畸形之一,多表现为单侧,并以右侧未降为主,约15%为双侧。早产儿发病率约为30%,健康新生儿约为3%,3月时约为1%。隐睾时因睾丸长期留在腹腔内或腹股沟管里,受体内“高温”的影响,容易造成男性不育。另外,隐睾由于生长环境改变以及发育上的障碍,会使睾丸细胞发生恶变形成恶性肿瘤,隐睾发生恶变的机会大约是正常位置睾丸的30~50倍。
隐睾
胎儿期睾丸下降异常,不能到达阴囊的疾病可无明显症状,阴囊内触摸不到睾丸,成年后可出现不育病因主要包括内分泌因素和机械因素1岁以上者可采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隐眼-并指(趾)综合征
隐眼-并指(趾)综合征又称隐眼畸形综合征、耳-眼-齿-指发育异常综合征、Fraser综合征,是以隐眼畸形、皮肤性并指(趾)、泌尿生殖器发育异常、颅面畸形、腭裂、心脏病变、智力迟钝等为特征的发育异常综合征。发病率约为0.2/10万。本病无特殊疗法,患者是否存活取决于脏器损伤程度。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喉狭窄/闭锁或呼吸功能不全、梗阻性尿路疾病或双侧肾脏发育不全。
隐匿型乳腺癌
隐匿性乳腺癌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乳腺癌,又称隐形乳腺癌,是以腋窝淋巴结转移癌为主要临床表现,而体检及影像学检查(乳腺X线及超声)均未发现乳腺内原发癌。少数病例是在身体的其他部位发现乳腺转移癌,而在乳腺找不到原发病灶。据文献报告其发病率占乳腺癌的0.3%~1.0%。由于隐匿性乳腺癌已有腋窝淋巴结转移,故不属于早期癌。5年生存率为70%左右,影响预后的因素如原发乳腺癌的病理类型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数目等。
阴囊疝气
概述阴囊疝气又称腹股沟斜疝,是指腹腔脏器如肠管、网膜经腹股沟管深环突出,向内、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管浅环,并可进入阴囊。多发于儿童及青壮年,常见的原因有咳嗽、婴儿啼哭、慢性便秘、排尿困难、搬运重物、举重、腹水等,临床表现是在腹股沟区可以看到或摸到肿块,会有下腹部坠胀、胀气、腹痛、便秘、营养吸收功能差、易疲劳和体质下降等。婴儿多系母亲在换尿布时发现,较大的小儿则多于入浴时或健康门诊时发现。
阴囊疝
腹股沟斜疝的疝内容物进入阴囊内表现为肿块进入阴囊内鞘突未闭以及腹壁薄弱是阴囊疝的发病基础多采取手术治疗,一岁以下婴幼儿未发生嵌顿的可复性疝可保守治疗
阴囊损伤
阴囊损伤常见于战时的枪伤和锐器伤,运动场上或工农业劳动中的撞伤,玩耍、斗殴时的踢伤和抓伤,有时也可因阴囊部手术操作不当所致。损伤类型分为闭合性损伤和开放性损伤。临床主要症状是出血及疼痛。治疗方法因损伤程度而异。
阴囊派杰病
阴囊派杰病(阴囊Paget病),又被称为阴囊湿疹样癌或阴囊炎性癌,属于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发、汗腺、皮脂腺和指/趾甲)来源的肿瘤,为表皮内腺癌。1874年Paget首先报告了15例患者在乳腺头和乳晕部发生慢性湿疹,久治不愈,2年内这些患者都发生了癌变。1881年Thin将其命名为湿疹样癌。1889年Croker首先报告了发生于阴茎和阴囊的湿疹样癌,并将发生在乳腺的湿疹样癌命名为Paget病,而将发生在乳腺外的Paget病统称为乳腺外Paget病,这命名和分类被沿用至今。乳腺外Paget病的最常见部位是男女外生殖器,此外,还有会阴、腹股沟、肛周、腋下、腘窝、眼睑等部位。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