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粒细胞减少症是一种因中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绝对数量降低而导致的血液病,常见于恶性肿瘤、化疗、放疗、感染、免疫系统疾病等多种病因。该疾病的急性发作会使患者面临严重的感染风险,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及时、有效的处理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二、中粒细胞减少症的分类
根据中性粒细胞数量的降低程度,中粒细胞减少症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种:
1. 轻度中粒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计数在1000-1500/µL之间。
2. 中度中粒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计数在500-999/µL之间。
3. 重度中粒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500/µL。
急性发作通常发生在重度中粒细胞减少症患者中。
三、急性发作的表现
中粒细胞减少症急性发作时,患者常出现以下症状:
发热(常为感染的首要表现)
寒战
脓毒症(如有感染)
疲乏、乏力
口腔溃疡和其他感染症状
四、急性发作的处理原则
1. 及时评估
在急性发作后,医生应立即评估患者的临床状态,包括生命体征、感染迹象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血液常规检查有助于确认中性粒细胞的数量,此外,还应检测C-反应蛋白(CRP)及其他感染标志物。
2. 抗生素治疗
由于中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的感染风险极高,因此应尽早启动广谱抗生素治疗。选择抗生素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感染的严重程度:重症患者可考虑组合使用抗生素,以覆盖广泛的病原体。
常见病原体:包括革兰阴性菌(如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革兰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根据当地抗生素耐药性谱选择:使用当地有效的抗生素。
3. 支持治疗
液体管理:根据患者的需要,给予适量的静脉输液,以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营养支持:重视营养,确保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摄入,以增强免疫力。
对症处理:如有需处理的并发症,应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
4. 监测与随访
在急性期,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指标,包括血细胞图、肝肾功能等。若发现感染的明显迹象,需调整抗生素的使用方案。同时,基于临床改善情况,逐步调整支持治疗和营养措施。
5. 中性粒细胞生长因子应用
在化疗后或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重度中粒细胞减少症患者,使用中性粒细胞生长因子(如格拉司琼或莫利司琼等)可促进中性粒细胞的重新生长,缩短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持续时间。
五、结论
中粒细胞减少症的急性发作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因此及时的识别与处理至关重要。通过综合评估、抗生素治疗、支持治疗及监测随访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在实践中,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临床效果。
全部分类
粤ICP备202107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