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离心性环状红斑
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反复发作的环状红斑型皮肤病环状红斑样皮损呈离心性发展好发于四肢和躯干的环状红斑,离心性扩大该病以去除病因和对症治疗为主预后大都良好,部分患者可自行缓解
冷红斑
冷红斑是一种罕见的对冷有先天性异常反应的疾病,主要累及皮肤和胃肠道,病因不明。当皮肤接触冷物后,局部迅速发生严重疼痛和出现大片红斑,但无风团,且红斑中央出汗。可给予抗5-羟色胺药物治疗,同时需注意保暖。
类脂质渐进性坏死
类脂质渐进性坏死是以胫前硬皮病样斑块、常伴发糖尿病为特征的一种皮肤病变。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多见。
类固醇激素后脂膜炎
类固醇激素后脂膜炎多系应用大剂量类固醇激素后而突然停止或过快速减量所致皮下结节性脂膜炎。
类丹毒
类丹毒,是由类丹毒杆菌引起的急性皮肤炎症。此菌可引起猪等动物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也可传染给人。损害为边界清楚的局限性肿胀,红或紫红色,边际稍隆起,中间稍下陷,向周边发展,可伴低热。偶有水疱、坏死,局部灼痛或痒感,伴淋巴结肿大。全身型少见,败血症更少见,可致死亡。与接触鱼、肉并有小外伤感染有关,潜伏期1~5天。治疗首选青霉素,也可用其他抗生素。
老年性皮脂腺增生
老年性皮脂腺增生是多发于老年人的正常皮脂腺增大的良性病变,面部多见,也可以发生于胸部、阴茎和外阴等部位,表现为单个、成簇或成片的丘疹,皮损高出皮肤,为淡黄色、质软小结节,中央有脐窝,可单发或多发,直径1~3mm。个别患者皮损表面可伴有点状角化。
老年性皮肤萎缩
老年性皮肤萎缩是生理性退行性变,又称老年萎缩。随着年龄增大,内分泌及生理调节功能减退,皮肤及其附属器发生衰老、萎缩和变性。此外,由于遗传因素、全身慢性疾病、内分泌疾病、心血管疾病、营养不良等,可促使皮肤发生老化;也可由于长期户外工作,经常风吹日晒,使皮肤提早老化。本病常与其他老年性变化同时存在,如脂溢性角化、老年性血管瘤和皮肤弹性降低。
老年性白点病
老年性白点病是以皮肤局限性、无症状的瓷白色斑点为特点的色素减少性皮肤病皮肤出现圆形、多角形的瓷白色斑点,表面无鳞屑,界限清楚,无自觉症状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因素、日光照射有关老年性白点病一般不需要治疗
老年皮肤瘙痒症
由于各种内外因素引起身体各部位瘙痒的老年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主要有皮肤瘙痒、皮肤干燥、搔抓及相关继发性皮肤损伤发病与老年皮肤屏障受损、系统性疾病、神经精神因素等有关根据病情采取病因治疗、对症治疗等
郎-奥韦综合征
郎-奥韦综合征也称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Babington病、Goldstein综合征,本病系由于血管壁的发育异常所引起的一种遗传性疾病,其典型的病变为皮肤及黏膜出现鲜红色或紫红色的毛细血管或小血管扩张,从而引起皮肤黏膜出血或消化道出血。本病好发于青中年,男女均可发病。
狼疮性脱发
狼疮性脱发是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在疾病活动期表现的广泛脱发,头发稀疏、干枯、无光泽、易折断等表现。经系统治疗病情控制后,毛发可以再生,有新发长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头发的消长变化可作为判断疗效及病情是否好转的参考指标。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红斑狼疮患者再次脱发可能是疾病复发的第一症状,应引起足够的注意。
蓝痣
蓝痣又称良性间叶黑色素瘤,蓝神经痣、色素细胞瘤、黑素纤维瘤,良性间充质黑瘤等,系由蓝痣细胞组成的一种良性瘤。蓝痣有三型:普通蓝痣,细胞蓝痣和联合型蓝痣。普通蓝痣皮损大,常进展,且偶有淋巴结的良性转移。可生来俱有,也可生后出现,除常见于皮肤外,也可发生于口腔黏膜、子宫颈,阴道、精索、前列腺和淋巴结,蓝痣有恶变可能。
蓝色橡皮疱样痣综合征
蓝色橡皮疱样痣综合征比较罕见,其特点是皮肤及消化道同时发生海绵状或毛细血管性血管瘤,瘤表现为蓝色斑痣样。如发生破裂,则可导致出血。
莱特雷尔-西韦病
莱特雷尔-西韦病是因未成熟的组织细胞大量增生,使正常人体组织受到破坏,尤其是皮肤和脾脏受累最为严重,可造成出血和坏死。病程较短,常为15天至2年,病势凶猛且不易控制。典型病例为持续性发热,伴化脓性中耳炎。出现皮疹,可持续或间断发生。通常出现在胸背部皮肤,其次发生在躯干和四肢皮肤。病变一般位于皮肤的乳头层,也可侵犯表皮,产生Pautrier微脓肿,出现临床上所见的湿疹和黄色病变,也可呈现暗红色丘疹,可能为出血所致,中央也可有角化小痂。
扩张孔
扩张孔是毛囊漏斗部扩大呈囊状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以成年男性面部单发、类似大的黑头粉刺为特点。
溃疡分枝杆菌感染
又称布鲁里溃疡,是由溃疡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隐袭性坏死性皮肤病,主要流行于中非、西非国家的热带雨林地区。本菌的自然宿主和人类传播途径尚不清楚,可能通过破损皮肤接触污染的水、土、植物或水中昆虫叮咬而感染。皮损好发于前臂及小腿,为特征性的坏死性溃疡,有不规则扇形边缘,深部潜行。病理、细菌涂片及培养可帮助确诊。
口周湿疹
主要表现为口周出现不同程度红斑、丘疹及轻度水肿等,伴瘙痒、疼痛等症状致病原因与免疫、环境、皮肤屏障功能异常、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轻者主要采取外用药物治疗,重者可遵医嘱使用口服药物等治疗本病预后较好,但是若护理不当,也有加重以及复发的可能性
口周皮炎
发生于口唇周围、颊和鼻等部位的炎症性皮肤病表现为1~2 mm大小的丘疹和丘疱疹,伴或不伴瘙痒及灼热感病因不明,可能与含氟牙膏及激素使用史、蠕形螨等有关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口服四环素类药物疗效较好
可变性红斑角化病
又名可变性图形红斑角化性皮病或斑疹型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变异基因位于染色体1p34-p35区。患者大多在出生时或生后后不久发病,病变表现为特征性的易变的片状红斑合并持续存在的角化过度。本病于青春期后趋于稳定,皮肤症状可有内、外源因素激发引起。
柯萨奇病毒疹
柯萨奇病毒疹是指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斑疹及丘疹等皮肤损害。柯萨奇病毒常见A组及B级,分别引起不同的临床症状。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