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直肠炎
概述
慢性直肠炎是指发生在直肠的慢性炎性疾病
表现为肛门下坠感、腹泻、黏液便或黏液血便等
感染、炎症性肠病、放疗、食物过敏等可导致本病
通常使用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定义
慢性直肠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肠道炎症性疾病,是发生在直肠和肛门内部黏膜的慢性炎症。
分类
根据病因分类
感染性直肠炎:病原菌感染迁延不愈导致的慢性直肠炎,例如淋病奈瑟球菌、沙门氏菌感染导致的慢性直肠炎。
非感染性直肠炎:非病原菌感染导致的慢性直肠炎,例如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直肠炎、放射性直肠炎等。
发病情况
最常见的慢性直肠炎为溃疡性直肠炎,多见于20~40岁患者,成人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
15%~40%的患者有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的家族史。
盆腔恶性肿瘤患者接受过盆腔放疗,5%~20%的患者会发展为慢性放射性直肠炎。
病因
致病原因
炎症性肠病
约30%的炎症性肠病患者患有直肠炎症。
感染
食源性感染也可引起直肠炎,最常见的病原体为沙门菌,志贺菌和弯曲杆菌。
感染性直肠炎迁延不愈,可能转换为慢性直肠炎。
放射性照射
放射性直肠炎属后期放射反应。子宫颈癌放疗可伤及直肠,可在治疗后数周至数年出现里急后重和血性腹泻的症状。
抗生素相关性直肠炎症
长时间使用抗生素治疗,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艰难梭状杆菌在直肠中生长引发慢性直肠炎。
饮食
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的饮食与直肠炎发病有关。高脂肪食物可使胆汁分泌增多,增加肠道细菌生长,促进直肠炎发病。
过量饮酒、长期辛辣饮食刺激,也可引发直肠炎。
其他因素
长期处于压力中、自身变异性疾病、肛门异物或肛交导致直肠黏膜损伤等,也可以引发直肠炎。
症状
主要症状
腹泻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
大便不成型,同时还会有排便次数增多。轻者每日排便3~4次,重者排便10余次。个别由于腹泻而使病变直肠排空障碍,出现便秘。
血便、黏液血便
腹痛
位置在左下腹或下腹,呈阵发性痉挛性绞痛(缓解期可能疼痛不明显或仅有腹部不适感),可涉及全腹。具有先疼痛然后出现便意、排便后缓解的特点。如并发中毒性结肠扩张或炎症波及腹膜,则有持续剧烈疼痛。
里急后重
出现里急后重,即肛门坠胀、疼痛、便意频繁、排便不尽的感觉。
肛门直肠疼痛
其他症状
恶心、呕吐
由于病变刺激及神经反射等因素,导致患者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同时可伴有腹胀。
发热
炎症活动或合并感染者可出现发热,多数人为轻度或中度发热。重症患者可有高热、心率加快等中毒症状。
并发症
直肠溃疡
直肠内的慢性炎症可导致直肠内壁开放性溃疡。 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与腹痛,可伴有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直肠瘘管
溃疡完全贯穿肠壁,形成瘘管。可表现为流脓,分泌物刺激皮肤引起瘙痒不适。
肛窦炎
贫血
长期慢性出血可导致缺铁性贫血,出现头晕、头痛、面色苍白、乏力、易疲劳、心悸(感觉心跳过快和心慌)、活动后气短、视物模糊及耳鸣等。
就医
就医科室
消化内科
经常出现肛门下坠感、便秘、腹泻、便血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若长期进行腹盆腔放疗,出现血便、肛门刺痛、直肠部位疼痛等,建议及时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尽量记录出现过的症状、持续时间等情况,供医生参考。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有无腹痛或腹部不适?
每天排便几次,粪便的情况正常吗?
有没有腹胀,什么情况下可以缓解?
最近体重下降了吗?
近期有没有吃不洁净的食物,或饮用不卫生的水?
近期吃过什么药?
接受过放疗吗?
有没有去别的医院看过,做过怎样的治疗?
病史清单
是否做过相关检查?
是否有药物过敏史?
家里有人出现类似情况吗?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血常规、便常规
自身抗体检查
粪便培养
结肠镜检查
腹部超声、腹部CT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氨基水杨酸制剂:阿司匹林、美沙拉嗪、奥沙拉嗪、柳氮磺吡啶
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硫唑嘌呤、环孢素、英夫利西单抗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临床表现
肛门下坠感、腹泻、黏液便或黏液血便等。
直肠指检有直肠黏膜弹性差。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
常用血常规、C-反应蛋白、相关抗体检测。
明确是否存在出血和感染,排除其他感染性疾病。
检查前无需空腹。
粪便检查
常用大便常规检查、大便隐血试验、大便培养和药敏试验等。
判断是否存在出血并明确致病菌。
注意事项:检查前3天内不要吃动物血制品、菠菜、动物肝脏等食物。
影像学检查
常用X线钡剂灌肠检查、CT或MRI检查。
可以明确病变的性质、程度及范围,同时除外其他疾病;可评估直肠放射性损伤程度等情况。
检查时应避免佩戴金属首饰或穿着带有金属扣配件的衣物。
直肠镜检查
了解直肠病变,必要时可取活组织做病理学检查。
直肠镜检查可发现黏膜肿胀、肥厚,表面呈粗糙颗粒,有少量黏液,或有充血、糜烂、溃疡及假性息肉形成等,可明确诊断。
注意事项
有出血倾向或凝血障碍的患者不宜做直肠镜检查,请提前告知医生相关情况。
检查前一天进流质饮食,如汤、果汁、牛奶等。检查时应左侧卧位,双膝屈曲。检查时可能会感到腹部胀迫感及有便意,此时可深呼吸使自己放松。
鉴别诊断
痔
相似点:都有大便带血、肛门不适。
直肠结核
相似点:都有腹痛、大便习惯改变。
不同点:直肠结核表现为右下腹部阵发性绞痛,常有腹泻与便秘交替,腹部肿块常位于右下腹。可通过结核菌素(PPD)试验或γ-干扰素释放试验(国内常用T-Spot TB试验)鉴别。
克罗恩病
相似点:都有腹痛症状。
直肠癌
相似点:都有大便习惯改变、大便带血、排便感觉异常表现。
治疗
慢性直肠炎治疗以纠正病因、缓解临床症状为主。
一般治疗
注重饮食卫生,避免肠道细菌感染。不宜饮酒。
肛周护理:保持肛周清洁、干燥。便后用温水清洗肛门,洗后擦拭干净。必要时可涂抹鞣酸软膏。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溃疡性结肠炎
药物治疗的目的为缓解或消除炎症。
氨基水杨酸制剂
糖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剂
常用药物为硫唑嘌呤或巯嘌呤。
益生菌
可调节肠道菌群趋于平衡,起辅助治疗作用。
由微生物感染引起的直肠炎
注意事项:有性传播疾病引起的直肠炎,还要同时评估患者性伴侣的感染情况,并在治疗结束前禁止性生活。
放射性直肠炎
用药目的是帮助控制炎症并减少出血,软化粪便缓解肠道阻塞或调整肠道菌群。
控制炎症并减少出血
软化粪便缓解肠道阻塞
调整肠道菌群
预防性使用益生菌制剂,在调节肠道菌群同时,对疾病的有很好的疗效。
中药治疗
重要提示
直肠炎需要根据致病原因选择治疗方法,而不是盲目地用药,应遵医嘱治疗。
手术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
有20%~30%重症溃疡性直肠炎患者最终手术治疗。
常采用结直肠全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既切除全结肠及剥离直肠黏膜和黏膜下层,又保留了肛门排便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放射性直肠炎
适应证:出现直肠出血、穿孔、肠瘘症状。
手术方法:可通过病变肠管切除吻合术等、瘘口修补(单纯修补、带蒂皮瓣修补、生物材料修补等)方式对病变肠管进行修复或切除,严重者需进行结肠造瘘或小肠造瘘,在腹部重新建立人工肛门。
其他疗法
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可改善缺血缺氧组织的血供、氧供,可用于放射性直肠炎。
消融法
通过破坏出血的异常组织(消融)来改善直肠炎的症状。包括氩气血浆凝结(APC),冷冻消融,电凝和其他疗法。
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本病主要以脾胃失调为主,主要与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不畅等有关。
根据中医辨证,可分为湿热蕴结证、脾胃虚弱证、瘀血内停证、肝脾不和证、脾肾阳虚证等,不同证型适用的药方不同,如芍药汤合槐花散加减、参苓白术散加味、少腹逐瘀汤加减、痛泻要方合四逆散加减、真人养脏汤合四神丸加减等。
预后
治愈情况
本病能否自愈与引发疾病的原因有关,由于食物刺激引起的直肠炎可自愈,其他类型直肠炎不能自愈。
炎症性肠病直肠炎不易彻底治愈,但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尤其轻型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可长期缓解。少数暴发型或有并发症及年龄超过60岁者预后较差。
慢性直肠炎病程超过5年,肠道溃疡面在炎症的长期刺激下增生,引发肠息肉,1厘米以上肠息肉恶变率极高。
危害性
慢性直肠炎表现为腹泻、腹部不适等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食用质软、易消化、少纤维素又富含营养的食物,如米粥、面糊、面条等。
避免食用葱,姜、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
避免食用糖、豆类等易产气的食物。
避免食用冷饮、水果、多纤维的蔬菜(芹菜、菠菜等),忌食牛乳和乳制品。
注意食品卫生,忌烟酒、辛辣食品。
生活习惯
适当休息,避免劳累。
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精神刺激。
要注意保暖,特别是注意腹部保暖。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果没有心肺等不能运动的疾病,可以选择慢跑、快走等有氧运动。
日常清洁
为防止感染,直肠炎患者应注意做好肛门及肛周的日常清洁护理。用温水清洗肛门,洗后擦拭干净,保持肛周皮肤干爽、清洁。必要时可涂抹鞣酸软膏。
心理支持
患者应树立信心,以乐观的心态应对疾病,自觉地配合治疗,不要随意更换药物或停药。
随诊复查
预防
溃疡性直肠炎
充分休息、清淡营养饮食、调整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注意饮食卫生,进食清淡、富含营养饮食,避免过食油腻及刺激食物。
有肠道局部炎症者积极治疗,并坚持遵医嘱治疗。
免疫功能异常(如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糖尿病)的人,应定期体检,出现不适及时就诊。
感染性直肠炎
注意洁净饮食,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饭前洗手。
避免不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肛交和多个性伴侣等。
放射性直肠炎
接受放射治疗后,特别是盆腔放射治疗后,需要定期到医院复查。
一旦出现腹痛、腹泻、便血和黏液脓血便后,需要立即就医。
避免吃辛辣刺激和油腻的食物,如辣椒、生姜和油炸食品等。
定期做体检,认真阅读体检结果和医生建议,如果出现异常及时到医院就诊。
如果已经发生了放射性直肠炎,需要坚持治疗,防止病情发展。
过敏性直肠炎
应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全部分类
粤ICP备202107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