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不少癌症患者可以从医保政策中获得优惠,不必承担高额医疗费用。诸如这样的政策,给患者减轻了经济负担,也让更多人能够收到更有效的治疗。克唑替尼(Crizotinib)作为抗癌新药,其进入医保体系后的价格有多大的变化呢?
首先,了解一下克唑替尼这种药物。它是一种针对ALK(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蛋白激酶的靶向药物,主要用于治疗ALK重排型非小细胞肺癌(ALK-positive NSCLC)。克唑替尼的疗效是非常明显的,它可以抑制癌细胞生长、扩散,提高患者的生存期。但其高昂的价格,使得许多患者望而却步。
经过前期的上市,克唑替尼被纳入了中国国家医保目录,2018年8月,该药品的医保谈判结果在北京公布,作为慢病专项药品的克唑替尼药价被降到了8500元/盒。
据悉,此前克唑替尼仅有在北京市等七个试点城市的編碼,不在国家医保目录范围内,病人可选择报销。而克唑替尼的价格高昂,很大部分病人由于经济原因无法承担,每年缺省药品是难以规避的。2017年,克唑替尼被纳入北京市常规医保。医保后的价格为36000元/每疗程(购买时必须一次性购买三疗程)。此价格对于一些患者来说,仍是不小的负担。在2018年的医保谈判中,克唑替尼最终被降到了8500元/盒,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广大肺癌患者带来了福音。
王发才团队(早在2011年就参与了Crizotinib的国内临床研究工作)认为,克唑替尼作为一类抗癌药物,在中国大力提倡的癌症治疗新方案政策下,未来随着患者大量需要,或将会在中国取得较好销售情况。但现阶段,监管部门必须为克唑替尼等高价药尤其是专利创新药引入法律制度保护。同时,全球和中国相关药物研究和政策领域应该建立协同参与机制,在政府、学术界、产业界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推进我国大力发展和创新这类抗癌药的造福临床应用。
总体来看,克唑替尼的医保政策降价缓解了患者经济负担,但仍需警惕一些非法渠道的到货供应。除此之外,加强病人的医药知识普及以及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范围和能力,也是疾病预防控制的一项重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