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病是一种长期发展的肾脏疾病,其病理特征包括一系列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这种疾病通常进行性恶化,最终导致肾脏功能衰竭。下面将介绍慢性肾病的主要病理特征。
1. 肾小球损伤:慢性肾病常伴随肾小球损伤,其中最常见的形式是肾小球硬化。在慢性肾脏病变过程中,许多肾小球受到炎症、纤维化和透明变性的影响。这导致肾小球的滤过膜(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和足细胞组成)受损,影响了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2. 肾小管病变:除了肾小球的损伤,慢性肾脏病变还可能涉及肾小管。这些病变包括肾小管细胞损伤、萎缩和坏死。肾小管的损伤会导致尿液的浓缩和稀释功能的丧失,以及对酸碱平衡和电解负荷的处理能力的损害。
3. 间质纤维化:慢性肾病还常伴有间质纤维化,这是由于肾脏炎症和肾小管损伤引起的间质细胞的炎症反应和纤维组织增生。间质纤维化会导致肾组织的结构紊乱,并最终替代正常的肾小球和肾小管。
4. 血管改变:慢性肾脏病变还可能涉及肾脏的血管系统。这些改变包括动脉硬化、动脉壁增厚和小动脉内膜增厚。这些病变会影响肾脏的血液供应,导致肾脏缺血和缺氧,进一步加剧肾脏损伤。
5.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随着慢性肾病的进展,肾小球滤过率(GFR)逐渐下降。正常情况下,GFR表示肾脏滤过血浆中的血液量。在慢性肾脏病中,GFR的降低意味着肾脏滤过功能的丧失,导致体内废物、水分和电解质的潴留。
综上所述,慢性肾病的病理特征主要包括肾小球损伤、肾小管病变、间质纤维化、血管改变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这些病变的发展导致了肾脏结构和功能的退化,最终引起慢性肾病的症状和并发症。及早的诊断和治疗可以帮助延缓病情进展并保护肾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