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因素。肺栓塞指的是由血栓、脂肪、气体或其他异物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导致肺循环的一部分血流中断的情况。这些阻塞物通常来自于深静脉血栓形成,即深静脉血栓形成症(Deep Vein Thrombosis,DVT),其中血栓或栓子从体循环穿过右心到达肺动脉系统。
肺栓塞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深静脉血栓形成:PE的主要原因是深静脉血栓形成。这种形成血栓的病理过程称为Virchow三联病理,包括血液状态异常、血管壁损伤和静脉血流减慢。例如,长时间静脉注射药物、长时间卧床不动、肿瘤、妊娠、服用避孕药、血液凝固功能紊乱等都可导致血栓形成。
2. 血栓断裂和栓塞:当深静脉中的血栓断裂时,其中的血小板、纤维蛋白和红细胞可形成栓子,并随血液进入肺动脉系统。这些栓子随着血流被带到肺动脉分支,最终阻塞了血流通路。
3. 血流动力学改变:肺栓塞造成了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由于栓塞引起的肺动脉阻塞,肺循环的阻力升高,导致右心负荷增加。右心室的充盈压力增加,同时右心室舒张功能下降,可能会导致右心衰竭。此外,肺血流减少还导致肺毛细血管床压力下降,降低了氧合。
4. 炎症和血小板激活:当栓子通过肺动脉分支时,它们会释放化学介质,如血小板活化因子和炎症介质。这些介质进一步激活了血小板和炎症反应,可能引发肺栓塞后的炎症反应和肺组织损伤。
肺栓塞的发病机制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最常见的原因,而血栓形成和栓塞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炎症反应和血小板激活进一步加重了疾病的严重程度。对于高风险人群,如长时间卧床不动的病人、手术后患者或存在血液凝块倾向的个体,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非常重要,以减少肺栓塞的风险。及早诊断和治疗肺栓塞也是至关重要的,以减少严重后果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