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是一种肝脏疾病,其特征是由于胆汁排出不畅而导致胆汁在肝脏中积聚,进而引起肝脏损伤断裂。这种疾病通常由胆道结石、胆管狭窄、胆囊炎或肝内外胆管炎等原因引起。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的症状和体征可以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常见的症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胆汁倒流和胆汁反流:胆汁淤积性肝病导致胆管堵塞,胆汁无法正常排出,从而导致胆汁倒流和胆汁反流。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黄疸和黄痖(多黄病)。黄疸是由于胆红素在体内潴留,导致皮肤和眼睛发黄。
2.腹痛和不适:肝脏积聚的胆汁可能引起上腹疼痛或不适感,往往是刺痛或隐痛,可能会向背部或肩膀放射。这种腹痛可以持续数小时或数天,并可能伴随消化不良和食欲不振。
3.脂肪吸收不良:胆汁是帮助消化和吸收脂肪的重要物质,胆汁淤积性肝病导致胆汁排出不畅,可能导致脂肪吸收不良。这可能引起脂肪泻、腹泻、脱落的、脂溶性维生素缺乏(如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等。
4.肝功能异常: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可能导致肝脏受损,进而影响肝功能。肝功能异常可以表现为血清酶学检查异常,如高丙氨酸转氨酶(ALT)和高碱性磷酸酶(ALP)的水平。肝功能受损还可以导致乏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和消化不良等症状。
5.肝硬化和门脉高压:如果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得不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肝脏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硬化的形成。肝硬化会引起门脉高压,导致腹水、肝性脑病、食管静脉曲张和肝肾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
总的来说,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的症状包括胆汁倒流和胆汁反流引起的黄疸、恶心和呕吐,腹痛和不适感,脂肪吸收不良,肝功能异常以及可能导致的肝硬化和门脉高压等并发症。如果你怀疑自己有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确诊和治疗。只有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才能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