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质性肺病(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IIP)是一组引起肺间质(肺组织与气道之间的结构)发生慢性炎症和纤维化(瘢痕组织形成)的疾病。它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肺部疾病,主要影响肺泡周围的细胞和组织。间质性肺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病程较长,病因多样,且不包括与环境因素和职业相关的肺间质疾病。
间质性肺病是一个广泛的术语,包括多种亚型,如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on-specif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NSIP)、脱屑性间质性肺炎(desquamative interstitial pneumonia,DIP)、呼吸性支气管细支气管炎(respiratory bronchiolitis-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RB-ILD)等等。这些亚型的区别基于临床表现、肺组织病理学特征和影像学特点。
间质性肺病的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因此被称为“特发性”。尽管如此,许多研究表明,遗传因素、环境暴露、免疫异常和其他不明因素可能与该疾病的发展有关。家族性IPF的存在表明遗传因素在某些患者中起着重要作用。一些环境因素,如吸烟、特定职业暴露、空气污染以及一些药物和感染,被认为与间质性肺病有关。
患者常常表现出进行性呼吸困难、乏力、咳嗽和气促等症状。体检可能发现杵状指(指(趾)末节肥大)和细胞色素C氧合缺陷引起的肺动脉高压等体征。肺功能检测常显示肺活量下降、弥散功能减退、通气/灌注差异和呼气流速限制等。
间质性肺病的确诊常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肺功能检测、胸部X线、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HRCT)和肺活检等。HRCT是一种非侵入性影像学检查,能够显示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对于鉴别不同亚型的间质性肺病非常有帮助。肺活检则是确诊间质性肺病的“金标准”,通过取得肺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鉴别和评估。
治疗间质性肺病的目标是延缓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缓解症状。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如吸氧)、支持性治疗以及肺移植等。药物治疗方面,包括免疫抑制剂、抗纤维化药物和抗氧化剂等。近年来,抗纤维化药物如Nintedanib和Pirfenidone已被推荐用于IPF的治疗。
尽管间质性肺病是一种严重而复杂的疾病,但随着对其了解的不断深入,医学界对其治疗和管理的理解也在不断进步。通过进一步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和风险因素,我们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和临床护理,以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