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常简称为动脉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动脉病变,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它是由于动脉内膜发生炎性反应和沉积,导致血管内膜增厚、管腔狭窄及斑块形成的一种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还不完全清楚,但存在一些主要的风险因素。其中,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以及缺乏锻炼都是常见的促发因素。这些风险因素会损伤动脉内皮细胞,促进炎症反应和血管壁的异常增生。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过程通常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 内皮损伤:由于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的长期作用,动脉内皮细胞受损,发生功能异常,导致炎症反应的启动。
2. 斑块形成:炎症刺激引发了脂质沉积,形成胆固醇晶体和其它脂质物质的斑块。这些斑块逐渐增大,堆积在血管壁上形成 atherosclerotic plaque。斑块内外的平滑肌细胞增殖,并产生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
3. 斑块稳定与破裂:某些情况下,斑块可能稳定存在,但也可能发生裂解和破裂。当斑块破裂时,斑块内的凝血物质暴露在血液中,引发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可能会完全或部分阻塞血管。
4. 并发症:血栓形成和血管狭窄可能导致心肌梗死、缺血性中风、周围血管疾病等严重并发症。
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可以根据受累的血管部位和严重程度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症状和表现:
1. 心脏和冠状动脉:胸痛(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
2. 脑血管:脑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中风(脑梗死或出血)等。
3. 外周血管:间歇性跛行、下肢溃疡、感觉异常等。
4. 肾脏动脉:高血压、肾功能不全、肾血管狭窄等。
需要指出的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是潜在的、逐渐进展的,可能在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它可以影响全身多个器官的健康。因此,预防和管理动脉粥样硬化至关重要。对于已经出现症状的患者,常规的心血管检查和治疗是必要的,并且采取措施改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均衡的运动、戒烟和控制体重等。及早的干预可以显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致死率。所以,我们都应该关注和重视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