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
功效作用
适应证
特别适用于缓解上述疾病的早期临床症状,如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
药物起效时间
该药物的起效时间尚不明确,其主要成分马来酸氯苯那敏口服给药后一般在15~60分钟起效。
药物维持时间
有效浓度可维持12小时。本品内容物中既含有速释小丸,也含有能在一定时间内发挥作用的缓释小丸。
药物联用
尚无权威资料,如果在用药期间需要应用其他药物,请先咨询医生,听从其建议选择合适的药物和用药方式。
用药禁忌
禁用情况
本品禁用于对本品中所含成分及对肾上腺素类药物或其他化学结构与之相似的药物有过敏或特异质反应的患者。
窄角型青光眼患者禁用。
尿潴留患者禁用。
癫痫患者禁用。
精神疾病患者禁用。
严重高血压或严重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禁用。
驾驶禁用。
慎用情况
过敏体质慎用。
运动员慎用。
消化性溃疡慎用。
幽门十二指肠梗阻慎用。
前列腺肥大慎用。
膀胱颈梗阻慎用。
心血管疾病慎用。
眼内压增加慎用。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慎用。
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糖尿病慎用。
哮喘患者慎用。
接受洋地黄治疗的患者慎用。
老年人慎用。
12岁以下儿童慎用。
妊娠期慎用。
哺乳期慎用。
肝功能不全者慎用。
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用药:尚无在妊娠期安全使用本品的资料,只有对胎儿利大于弊时才能使用本品。
儿童用药:尚无小于12岁的儿童使用本品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的资料,本品不推荐用于12岁以下儿童。
老年人用药:60岁或60岁以上患者用拟交感神经药更易引起精神失常、幻觉、抽搐、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和死亡等不良反应。因而对年龄大的患者使用相同作用制剂时应谨慎。
不良相互作用
抗酸剂:奥美拉唑等可增加伪麻黄碱的吸收率。伪麻黄碱与碳酸氢钠合用可导致伪麻黄碱毒性(激动、高血压、心悸)合用时需监测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必要时减量。常需碱化尿液的患者使用本品时,可能需要减少两者的剂量。
双氢麦角胺:伪麻黄碱与双氢麦角胺合用可导致血压急剧升高,故禁止两者合用。
吗啉噁酮:伪麻黄碱与吗啉噁酮合用可出现血压升高,因后者可抑制前者的代谢,合用时需谨慎。
枳壳:本品与枳壳合用可出现高血压危象(头痛、高热、高血压),机制为增加拟交感神经作用,故应避免本品与枳壳合用。
甲氧胺福林:伪麻黄碱可增强甲氧胺福林的升压作用,合用时应谨慎,并监测血压。
甲基多巴:伪麻黄碱与甲基多巴合用可导致血压升高和心律失常,合用时应监测血压,若出现高血压,停用伪麻黄碱。
胍乙啶:伪麻黄碱与胍乙啶合用可导致血压升高和心律失常,因前者可拮抗后者的中枢作用,合用时应监测血压和心律,若发生不良反应,停用伪麻黄碱。
碘苄胍I-131:伪麻黄碱与碘苄胍I-131合用可导致扫描仪测定时出现假阴性结果,因前者可减少后者的吸收,使用碘苄胍I-131前应停用伪麻黄碱。
美加明、利血平和藜芦生物碱:本品可降低美加明、利血平和藜芦生物碱的抗高血压作用。
洋地黄:伪麻黄碱和洋地黄同时应用时可能增加异位起搏点的活性。
酚妥拉明:本品不宜与酚妥拉明合用。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同时服用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镇静药、催眠药、镇静药),可加强马来酸氯苯那敏的抗组胺和中枢抑制作用。
奎尼丁与奎尼丁合用,可增强马来酸氯苯那敏抗胆碱作用。
金刚烷胺、氟哌啶醇、抗胆碱药、抗抑郁药(如三环类抗抑郁药)、吩噻嗪类以及拟交感神经药:马来酸氯苯那敏可增强金刚烷胺、氟哌啶醇、抗胆碱药、抗抑郁药(如三环类抗抑郁药)、吩噻嗪类以及拟交感神经药等的药效。
苯妥英:马来酸氯苯那敏能抑制肝微粒体酶,引起苯妥英蓄积中毒,因此两者合用时,应测定苯妥英的血药浓度。如果出现毒性反应,需减少苯妥英的剂量或停用本药。
用法用量
本品为非处方药,可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用药,包括用法、用量及用药时间,切不可擅自更改药物用法及用量。
剂型规格
具体用法
用法
口服。
用量
成人每12小时服1粒,24小时内不应超过2粒。
药物漏用
本品为感冒治疗用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如果症状未缓解,距离上次给药时间超过12小时,可选择立即给药,下次给药时间顺延12小时。
不可以一次性服用双倍剂量。
药物过量
症状
许多患者可能出现精神毒性症状如错觉和幻觉,有些还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循环衰竭、抽搐、昏迷和呼吸衰竭。
儿童中毒时,多呈中枢兴奋症状,可出现烦躁、焦虑、入睡困难和神经过敏;成人中毒时,一般先出现中枢抑制症状,继而出现中枢兴奋症状(甚至抽搐、惊厥等),然后又进入抑制状态,并危及呼吸及循环功能。
措施
一旦出现过量中毒反应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催吐、洗胃、导泻以加速药物排出。
若出现呼吸循环衰竭应给予机械辅助呼吸等支持治疗,忌用中枢兴奋药。
药物停用
用药3~7天,症状未缓解,应立即停药,请咨询医师。
如果用药后感觉不适,请及时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不良反应的轻重判断是否应停药或采取必要的措施。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的表现
胃肠道反应:胃部不适、恶心、呕吐、大便干燥等。
神经系统反应:神经过敏、失眠、烦躁、癲痫、头晕、困倦、嗜睡、乏力、头痛、出现错觉与幻觉。
心血管系统反应:心悸、血压波动、心律失常、循环衰竭等。
药物过敏反应:瘙痒、皮疹、胃肠道过敏等。
其他:视物模糊、痰液黏稠、血常规异常、口干、大便干燥、鼻腔黏膜干燥、出血倾向。
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
胃肠道反应:应注意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不易消化的食物,如姜、辣椒等,避免食用生冷、油腻食物(如冰淇淋、肉类),如症状不能改善或症状加重,应立即就医治疗。
神经系统反应:建议患者减少活动,卧床休息,若症状较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对症治疗。
药物过敏反应:应避免搔抓,症状严重者需及时就医,遵医嘱对症治疗,必要时进行抗过敏治疗。
其他:症状较轻者一般可耐受,若症状较严重可立即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对症治疗。
注意事项
药物贮存
本品应遮光,密封,常温干燥处(10~30℃)保存。
本品应存放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避免儿童误服。
其他
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颜色,形状,味道,表面出现裂纹或斑点等)禁止使用。
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服用本品期间不得饮酒或含有酒精的饮料。
不能同时服用与本品成分相似的其他抗感冒药。
服药期间不得驾驶机、车、船以及从事高空作业、机械作业及操作精密仪器。
目录
功效作用
用药禁忌
用法用量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