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棘间韧带炎
概述
棘间韧带的损伤性炎症
主要症状为背痛或腰痛,弯腰或扭转时加重
一般由暴力、慢性劳损和急性损伤后迁延不愈引起
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一般不需要手术
定义
在人体背部正中线有能扪及的骨突,即为棘突,上、下棘突之间由棘间韧带相连,而棘间韧带炎是指由于劳损或外伤导致的损伤性炎症。
发病情况
本病多见于青壮年,是腰背部疼痛的常见原因之一。
由于腰5~骶1处无棘间韧带,且处于活动的腰椎和固定的骶椎之间,受力最大,故下腰部棘间韧带损伤多见。
病因
致病原因
慢性劳损
大多数患者是由于久坐久站、长时间低头或过度劳累所致。
当低头或弯腰工作时,棘间韧带会被拉紧,若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超过了其承受能力,韧带就会产生小的撕裂、出血,在损伤未修复之前又继续这样的劳损,日积月累而形成本病。
急性损伤
急性棘间韧带损伤常由于脊柱突然过度扭转、牵拉而引起的损伤,多见于弯腰搬取重物。
若伤后治疗不及时或不当,急性损伤迁延不愈,可形成棘间韧带炎。
诱发因素
劳累、环境温度降低可引起局部血管痉挛,局部代谢产物积聚,诱发或加重棘间韧带炎。
症状
主要症状
疼痛
患者常主诉为腰痛,多呈酸痛。
弯腰时疼痛加剧。
僵硬、无力感
患处局部可出现僵硬症状。
严重者感到患处无力。
活动受限
严重时患者不敢仰卧,颈部或腰部活动受限,尤其以前侧弯屈及旋转受限最为明显。
其他症状
局部肿胀
急性损伤者可出现皮下淤血、局部红肿。
慢性棘间韧带炎可无红肿。
就医
就医科室
骨科、理疗科
若患者腰背部出现疼痛、弯腰时疼痛加剧,建议前往骨科或理疗科就诊。
疼痛科
长期腰、背部慢性疼痛,确诊棘间韧带炎后,也可以前往疼痛科就诊,进行止痛治疗。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诊前一天晚上应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剧烈运动。
建议患者穿着应宽松、易脱,方便医生做体征检查。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疼痛的位置在哪里?什么时候出现的?出现多久了?
疼痛性质如何?有无加重的迹象?
疼痛是间歇性还是持续性发作?
发病部位是否出现肌肉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
是否出现沉重、麻木等感觉异常?
身体有无其他不适的症状?
病史清单
近期是否有扭伤、拉伤、撞伤等外伤?
疼痛是否因劳累或受凉等因素加重?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局部X线检查、CT检查、磁共振成像检查等。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止痛药物:布洛芬、双氯芬酸钠、塞来昔布及洛索洛芬钠等。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有长时间低头或弯腰屈曲工作史。
有腰背及骨关节外伤或疾病史。
临床表现
颈部、腰部疼痛长期不愈,弯腰时明显。
棘间压痛明显。
实验室检查
常用检查:抗“O”、红细胞沉降率等。
用于排除强直性脊柱炎等风湿免疫性疾病。
一般检查结果正常。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用于排除骨折或腰椎滑脱及紊乱等病变。
X线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
腰椎核磁检查
用于排除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等病变。
鉴别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
相似点:两者均可表现为腰痛,弯腰时疼痛明显。
不同点:腰椎间盘突出症常伴有下肢放射痛,X线片有椎体骨质增生等改变。
腰扭伤
相似点:两者均可表现为腰痛,局部压痛显著。
不同点:腰扭伤有明确的外伤史,单侧或双侧肌肉痉挛,而棘间韧带炎多无此症状。
治疗
治疗目的:缓解局部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治疗原则:一般不需要采用手术治疗。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中医治疗等。
一般治疗
急性疼痛期应适当卧床休息,减少弯腰动作。
起床后可用腰围、支具固定6~8周,限制弯腰活动,利于棘间韧带生长愈合。
疼痛缓解后,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坚韧的腰背肌能够减少棘间韧带受到的牵引力量。
理疗
理疗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消退。
常用方法包括热疗、磁疗、电疗、微波疗法、超声波疗法、光疗法及蜡疗法等。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非甾体抗炎药
主要包括布洛芬、洛索洛芬钠双氯芬酸钠、塞来昔布及美洛昔康等。
可口服,也可外用敷贴类止痛药。
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产生镇痛、抗炎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缓解局部疼痛。
如果患有胃溃疡等胃部疾病,可以选择塞来昔布、美洛昔康等对胃黏膜刺激比较小的药物。
活血化瘀药物
活血化瘀药物:如秦川通痹片、舒筋活血丸等。
能够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从而促进损伤部位淤血、肿胀的吸收和消退,有效缓解韧带疼痛、肿胀的症状。
糖皮质激素
局部注射泼尼松龙地塞米松等,有助于抑制损伤性炎症,减轻粘连,从而缓解疼痛症状。
封闭治疗
若患者疼痛加重,病程较长且压痛点固定,可作痛点封闭,从而消炎止痛。
常用注射药物有普鲁卡因利多卡因、泼尼松龙、地塞米松等。
短期的局部封闭治疗,一般不会引起不良反应,但不宜长期或大量使用,以避免不良。
中医治疗
针刺方法中的火针疗法,对棘间韧带炎有不错的疗效,其可通过直接刺激疼痛部位而缓解疼痛。
针刀疗法运用剥离、疏通等方法可松解肌肉、韧带的粘连和挛缩,纠正软组织的力学平衡,从而达到治病效果。
手术治疗
对于非手术疗法无效,疼痛影响生活工作者,可施行损伤韧带修补或切除术。
预后
治愈情况
症状轻者无需特殊治疗,经一段时间休息后可逐渐好转或自愈。
本病恢复时间较长,症状持续可超过3个月。
本病绝大多数可经非手术治疗治愈。
危害性
对于一些从事低头伏案或弯腰工作的患者来说,工作一会儿就剧烈疼痛,以至于不能继续工作,影响工作效率。严重者可出现颈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
部分患者长期遭受慢性疼痛的折磨,导致日常活动的兴趣减低,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患者正常饮食即可,注意营养均衡。
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戒酒。
生活管理
工作时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
疼痛急性发作时,应适当卧床休息。
腰背部平时要注意防潮保暖,避免受凉。
低头或弯腰工作时间不宜太长,适当休息,伸伸腰。
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加强腰背肌的锻炼,如小燕飞等。运动后要对腰背部进行拉伸放松。
病情监测
如果再次出现病变部位的胀痛、压痛、活动不便,建议及时就医。
预防
腰部受伤后应积极治疗,安心休养,防止转为慢性损伤。
体力活动之前宜做准备活动,防止扭伤。
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同一种姿势或体位(如伏案、弯腰等)不要持续时间过长,定时起身多活动。
可以抬高电脑屏幕或书本,以仰望姿势预防颈椎韧带劳损。久坐者可垫好靠垫,久站者可戴护腰。
尽量避免过度弯腰的动作和突然发力提拉重物的动作。
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防止过劳。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