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腿内侧拉伤
概述
大腿内侧的肌肉在运动中急剧收缩或过度牵拉引起的损伤
局部疼痛、红肿、瘀斑、肌肉痉挛或肌肉无力等
需要休息和冷敷、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药物和手术治疗
伤后恢复情况取决于拉伤的严重程度和治疗的效果
定义
大腿内侧拉伤是指大腿内侧的肌肉由于急剧收缩或受到过度牵拉而导致的损伤。这种损伤通常会导致疼痛、红肿、淤斑、肌肉痉挛或肌肉无力等症状。
大腿内侧拉伤在运动员和跑步者中比较常见。受伤后通过休息、局部冷敷、物理治疗及康复训练等正规治疗,一般恢复良好。严重的拉伤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才能恢复正常生理功能。
分类
根据拉伤的程度和受损范围分类
大腿内侧拉伤可分为三个级别:一级、二级和三级。
一级拉伤:轻度的拉伤,通常由于肌肉轻微的拉伸或扭曲而引起。症状包括轻微的疼痛和肿胀,通常不影响运动功能。
二级拉伤:中度的拉伤,通常由于肌肉部分受损而引起。症状包括中度的疼痛和肿胀,可能会导致肌肉功能障碍和运动受限。
三级拉伤:严重的拉伤,通常由于肌肉完全或部分撕裂而引起。症状包括剧烈的疼痛和肿胀,肌肉功能严重受损,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根据拉伤的位置和类型分类
直肌拉伤:指大腿股直肌的拉伤,通常是由于突然加速或变向等原因引起的。
股内侧(大腿内侧)肌群拉伤:指大腿股骨内侧肌群的拉伤,包括髂腰肌、腘绳肌和内收肌等肌肉。
骨盆韧带拉伤:指骨盆内侧的韧带受损,通常是由于突然变向或撞击等原因引起的。
发病情况
大腿内侧拉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尤其在高强度、需要频繁变向和突然加速减速的运动中更为普遍。
据统计,大腿内侧拉伤是运动损伤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占所有运动损伤的5%~18%。其中,足球、篮球、橄榄球、曲棍球等接触性运动的运动员更容易发生大腿内侧拉伤。
病因
大腿内侧拉伤是由于过度运动、猛烈伸展、肌力不平衡或运动前准备不足,导致大腿内侧肌肉及其附着点的疼痛、炎症及功能受限。
致病原因
大腿内侧拉伤通常是由于股内侧肌群受到过度拉伸或收缩,导致肌肉和韧带组织受损。拉伤的原因包括运动过度、肌肉疲劳、运动不当、缺乏热身和拉伸等。
运动过度
大部分大腿内侧拉伤是由于大腿过度的扭转、变向或者是旋转运动导致,在激烈而猛烈的外展过程,内收肌群被拉伤或撕裂。
肌肉疲劳
在大腿内侧肌肉持续、长期和高强度用力活动后,可使肌肉出现收缩不良状态,进而导致肌肉拉伤。
缺乏热身和拉伸
热身和拉伸可以帮助肌肉准备好运动,增加肌肉的柔韧性和弹性,如运动前准备不充分,且做出大腿动作过大,超过肌肉和韧带的延展范围时,可能会导致损伤的发生。
运动不当
不正确的运动方式和不恰当的姿势也可能导致大腿内侧拉伤。例如,突然改变方向、突然加速或减速,或者脚着地时姿势不正确等。
肌肉不平衡
如果大腿内侧肌群中的某个肌肉过于紧张或过于松弛,就会导致此肌肉与其他肌肉不协调运动而发生拉伤。
高危因素
参与运动的人群多发,如运动员和运动爱好者。
年龄较大的人、缺乏运动训练的人,因常准备活动不当、训练水平不够而易发此病。
先前曾经受过大腿内侧拉伤的人和肥胖人群,由于运动负荷过重或肌肉和韧带弹性和力量较差,也可在运动过程中发病。
活动场所中的气温过低或湿度过大,以及辅助活动器械故障和不达标时,也是导致发病的高危因素。
发病机制
大腿内侧的肌肉和韧带与大腿骨内侧和骨盆相连。当这些组织受到过度拉伸或收缩时,肌肉和韧带组织可能会受损,导致拉伤。此外,运动时的不当姿势和运动过度也可能导致大腿内侧拉伤的发生。大腿内侧拉伤主要包括主动拉伤和被动拉伤。
主动拉伤是由于大腿做各种动作时,肌肉发生主动的猛烈收缩,其力量超过了肌肉本身所能承担的能力,造成肌肉过度紧张而受损。
被动拉伤主要是大腿内侧肌肉或韧带受到用力牵伸,超过了组织本身特有的伸展程度,从而引起损伤和撕裂。
症状
主要症状
疼痛
通常是剧烈的疼痛,包括自发性疼痛和压痛,可能会在大腿内侧肌肉和韧带受损的任何部位出现,包括腹股沟、大腿前内侧、大腿后内侧等。
肿胀
通常会在股内侧肌群的受损部位出现明显的肿胀和压痛,如见到一端异常隆起或凹陷时,可能为肌肉断裂的表现。
运动受限
由于大腿内侧肌肉和韧带的损伤,可能会导致患处发生不同程度疼痛、肌肉痉挛、肌肉无力,从而出现运动功能障碍和运动受限。
其他症状
瘀斑
在大腿内侧受损部位发生损伤和撕裂后,可因渗出和出血而在皮肤表面见到青紫色瘀斑。
肌肉僵硬
由于肌肉受损,炎性物质和过度运动产生的乳酸堆积,可能会导致肌肉僵硬和不适和酸胀感。
肌肉震颤
由于肌肉受损,可能会导致神经肌肉功能障碍,呈现大腿内侧伤处震颤和抽搐症状。
并发症
再次受伤
由于肌肉和韧带的组织损伤,因未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从而局部弹性和韧性下降,易再次受伤和复发。
慢性疼痛
当拉伤修复过程中炎性反应转为慢性损伤,可能会导致长期疼痛和不适。
肌肉萎缩
如果肌肉损伤修复不良,可能会导致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甚至发生残疾。
就医
就医科室
骨科
如发生运动拉伤而出现大腿内侧疼痛、肿胀和运动受限等症状者,建议积极到骨科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宜停止运动,并在患处及时进行适度冷敷,必要时应用绷带或其他方法压迫受伤区域,适当抬高患肢。小儿及老年患者需有家属陪同。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大腿内侧拉伤发生的多长时间了?
大腿内侧拉伤是如何发生的?当时做什么动作?
大腿内侧拉伤后是否有疼痛、肿胀和运动受限?
大腿内侧拉伤后做过哪些处理,效果如何?
病史清单
是否从事运动员职业或经常运动?
是否在受伤前进行过充足的准备活动?
是否运动时间过长或负荷过大?
是否有其他基础疾病?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MRI、CT、X线检查
超声检查
诊断
大腿内侧拉伤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史询问、体格检查,有时需要进行辅助检查(如超声、MRI等),以便确认症状与大腿内侧肌肉损伤相关。
诊断依据
病史
受伤前有明确的腿部运动,或者进行大腿牵拉动作。
临床表现
症状
大腿内侧出现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以及肌肉痉挛或肌肉无力。
体征
大腿内侧有压痛、红肿、淤青,以及僵硬、震颤和运动受限。
超声检查
大腿内侧肌肉拉伤后,医生首先可通过超声检查了解患处是否有水肿、肌肉纤维中断。
可对组织病变的损伤进行分型和分类,并评估病情程度和并发症。
影像学检查
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X射线、MRI或CT等影像学检查,以确定肌肉和韧带的损伤情况和严重程度。
X线检查有助于发现是否存在骨折;MRI 可在发生深部肌肉损伤时,更为精准的判断细微软组织损伤及其部位、程度和范围;CT将发现X线检查难以察觉的关节内微小骨折片,并区分不同性质的软组织。
检查前需取下身上佩戴的金属物品,如有植入物需在检查前告知医生。
鉴别诊断
骨折和脱位
相同点:大腿内侧可表现出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等症状。
不同点:通过超声以及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进行鉴别。
髋关节炎
相同点:可出现行走困难和肌肉弱化。
不同点:没有大腿内侧肿胀及活动受限,可通过影像学检查鉴别。
治疗
治疗目的:避免损伤持续进展、缓解机体不适症状、促进受损组织修复、辅助结构功能重建。
治疗原则:早期及时停止患肢活动并予以冷敷、加压及抬高,针对症状采用恰当的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受损严重者,宜在伤后1~2周内进行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
休息和冷敷
伤后需要立即停止患肢活动,并对受伤部位进行冷敷,把患肢抬高到比心脏高的位置。
在病情恢复阶段通过充分的休息,可减轻患处疼痛、痉挛和肿胀,还可减少组织损伤加重的概率。
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
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是大腿内侧拉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需要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
物理治疗方法包括热敷、按摩、牵引、电疗、超声波和运动疗法等。
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恢复大腿内侧肌肉功能和力量,从而预防再次受伤。训练过程中,一般需要在受损部位进行保护,并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通常用于控制疼痛和肿胀,改善由此造成的活动受限。
手术治疗
适应证
大腿内侧肌肉严重拉伤造成肌肉、韧带撕裂,甚至断裂者。
对受损部位的功能恢复要求较高者。
禁忌证
伤后1周内组织肿胀明显时,以及伤后2周以上、预测手术效果不理想者,不推荐手术治疗。
患有传染病、心理和精神疾病,以及凝血功能异常或服用抗凝药者不推荐积极手术。
当女性患者处于哺乳期、月经期和妊娠阶段时,亦不适合立即手术。
患有严重的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慢性疾病且未得到有效控制者,需在规范治疗满足治疗条件时择期手术。
瘢痕体质者也不适合手术。
手术方式
需根据损伤类型和程度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以获得相对较好的治疗效果。
肌腱修复手术
适用于大腿内侧拉伤涉及肌腱的损伤。
手术过程中,医生会使用缝合线将肌腱组织重新连接,以促进肌肉和韧带的愈合和康复。
肌肉移植手术
适用于大腿内侧拉伤造成了严重的肌肉和韧带组织损伤。
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取出另一部位的肌肉组织,并移植到受损的肌肉和韧带组织中,以促进愈合和康复。
腹股沟疝修复手术
适用于大腿内侧拉伤导致腹股沟区域的膜壁破裂或薄弱者。
手术过程中,医生会使用缝合线或网格来修复破裂或薄弱的膜壁,以避免腹股沟疝的发生。
术后注意事项
手术后需要在创伤愈合后,遵医嘱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以帮助恢复肌肉功能和力量。
预后
大腿内侧拉伤的预后通常良好,通过休息、冰敷、压迫包扎、抬高受伤肢体和适当的康复锻炼,患者多数能在数周内恢复正常活动。
治愈情况
未治疗
轻微拉伤在得到有效休息后,获得自愈。
如大腿内侧拉伤较重,且未得到及时和规范治疗,可能出现慢性损伤,也可遗留大腿活动功能障碍。
治疗后
经及时的积极治疗,大多数可获得较好的恢复,也常能够避免伤后并发症的发生。
危害性
大腿内侧拉伤后如不能得有效处理,病情或可迁延为慢性,还会遗留多种运动功能障碍,严重者有致残风险。
日常
在日常生活中,预防大腿内侧拉伤应注意适当的运动热身、保持肌肉力量平衡、避免运动过度,以及在运动后进行恢复性拉伸和放松。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可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适量增加摄入高蛋白、高纤维、高热量,以及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瘦肉、虾和新鲜水果、蔬菜等。
生活管理
在静养期间需要家属或陪护辅助患者翻身及按摩肢体,以防褥疮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注意休息并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劳或熬夜。
进行康复训练时,应量力而行,不宜急于求成、过度增加活动量,以免再次造成损伤。
所处环境宜温暖,避免受凉。
心理支持
接受健康教育,了解大腿内侧拉伤的相关知识,纠正对疾病的困惑和心理障碍,树立积极治疗疾病的信心,有效配合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避免情绪不稳定和心理压抑等情况对疾病治疗的负面影响。
运动管理
坚持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并在运动前做好准备和防护,如感到身体不适,应及时停止并告知医生。
病情监测
本病为软组织运动后损伤,不属于慢性疾病,一般成功完成创伤修复后,通常没有必要进行病情监测。
随诊复查
无论采取何种手术方式治疗,都应在治疗期间、治疗后定期复查。如发生不适症状,还应及时就诊,以确定治疗后恢复是否良好、是否发生不良反应等。
预防
应在运动前做好充分的热身准备活动。
在运动过程中做好防护。
运动的动作需在自身承受范围内,加强规范训练,接受专业人员指导。
注意检查运动场所和器械,避免发生意外损伤。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