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膀胱破裂
概述
表现为血尿、排尿困难、腹痛、腹胀
多由外伤、医源性损伤及自身膀胱疾病所致
结合病情,给予导尿及手术治疗
及时诊断和治疗,通常预后良好
定义
膀胱破裂是膀胱损伤的一种类型,是指膀胱壁受到外力作用时发生膀胱浆膜层、肌层、黏膜层的破裂,引起膀胱腔完整性破坏、血尿外渗。
膀胱空虚时位于骨盆深处,受到周围组织的保护,除贯通伤或骨盆骨折外,一般不易发生膀胱外伤。
膀胱充盈时,膀胱壁紧张而薄,高出耻骨联合伸展至下腹部,此时易遭受外伤。
膀胱破裂的主要表现为血尿、排尿困难、腹痛、腹胀等。
分类
根据膀胱破裂位置分类
可分为腹膜外型、腹膜内型和混合型膀胱破裂:
腹膜外型
单纯膀胱壁破裂,而腹膜完整。大多由膀胱前壁破裂引起,常伴有骨盆骨折。
腹膜内型
膀胱壁破裂伴腹膜破裂,裂口与腹腔相通,尿液流入腹腔,可引起腹膜炎。多见于膀胱后壁和顶部外伤。
混合型
膀胱多处破裂,出现腹膜内型合并腹膜外型膀胱破裂的膀胱损伤状态。可表现为血尿、腹痛等,后期可出现急腹症等相关症状。
根据膀胱损伤原因分类
可分为闭合性损伤、开放性损伤、医源性损伤三类:
闭合性损伤:最常见,约占膀胱损伤的80%,钝挫伤为主。
开放性损伤:多见于战时,以弹片和刺伤多见。
医源性损伤:膀胱镜检查、尿道扩张等操作不慎,可损伤膀胱。
病因
致病原因
膀胱位于盆腔深部,耻骨联合后方,周围有骨盆保护,通常很少发生损伤,常见受伤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种:
开放性外伤
由弹片、子弹或锐器贯通所致。开放性外伤常合并其他脏器外伤,如直肠、阴道外伤,形成膀胱直肠瘘、膀胱阴道瘘等。
闭合性外伤
当膀胱充盈时,若下腹部遭撞击、挤压极易发生膀胱外伤。可见于酒后膀胱过度充盈,受力后膀胱破裂。有时骨盆骨折,骨片也会直接刺破膀胱壁。
医源性损伤
在膀胱镜检查或治疗时,如膀胱颈部、前列腺、膀胱癌等电切术,以及盆腔手术、腹股沟疝修补术、阴道手术等也可能伤及膀胱。
压力性尿失禁时,行经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TVT)手术时也有发生膀胱外伤的可能。
自身疾病
比较少见,可由意识障碍引起,如醉酒或精神疾病膀胱肿瘤膀胱结核等也可导致自发性破裂。
诱发因素
饮酒和憋尿是膀胱破裂的常见诱因。
饮酒:大量饮酒后可出现意识障碍,诱发患者摔倒,且膀胱内尿液充盈,导致膀胱破裂。
憋尿:由于饮水多、进食水果,或由于坐长途汽车、打麻将等原因处于长时间憋尿状态,此时腹部遭受撞击、压迫,易出现膀胱破裂。
发病机制
成人膀胱为盆腔内器官,四周有骨盆保护,上有腹腔脏器遮盖,在膀胱空虚状态下受钝性损伤机会较小,而当膀胱充盈时,体积增大高出耻骨联合伸展至下腹部,此时,可能因遭受外力而导致较严重的损伤。
小儿的膀胱几乎完全是腹腔内脏器,因此在容量较小时也有破裂的可能。
外伤后,单发的严重膀胱损伤较少见,多数的膀胱损伤合并骨盆骨折,一方面可因尖利的骨片刺穿膀胱,另一方面骨盆骨折的剪力作用也可以撕裂膀胱壁,导致膀胱破裂。
另外,也有研究显示,膀胱内压的骤然增高也是造成膀胱破裂的可能机制。
症状
主要症状
膀胱破裂根据其类型不同,会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常见的表现为血尿、疼痛、无尿、排尿困难等。
血尿
肉眼血尿是膀胱损伤的主要症状。可表现为肉眼或镜下血尿,其中肉眼血尿最具有提示意义。有时可伴有血凝块,但大量血尿者比较少见。
需要注意的是,血尿的轻重程度与膀胱破裂的损伤程度并无直接关系。
疼痛
多为下腹部或耻骨后的疼痛,伴有骨盆骨折时,疼痛较为剧烈。
腹膜外破裂者,疼痛主要位于盆腔及下腹部,可有放射痛,如放射至会阴部、下肢等。
腹膜内破裂者,表现为全腹疼痛、压痛及反跳痛,同时,还有腹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症状。
无尿、排尿困难
因膀胱发生破裂,尿液外渗,以及凝血块堵塞,可表现为无尿或尿量减少,部分患者表现为排尿困难。
患者因疼痛、恐惧或卧床排尿不习惯也可出现排尿困难。
并发症
尿瘘
开放性外伤可有体表伤口尿液漏出。如与直肠、阴道相通,则表现为经肛门漏尿、阴道漏尿。
闭合性外伤在尿液外渗感染后破溃,可形成尿瘘
休克
合并其他脏器损伤或骨盆骨折等引起大出血时,可导致休克。
感染性尿液外渗或腹膜炎治疗不彻底时,易出现继发感染,也可引起感染中毒性休克。
全身症状
当发生腹膜内型膀胱破裂时,大量尿液流入腹腔,由于腹膜有较强的吸收能力,短时间内可出现氮质血症
不论哪一型损伤,如患者就诊较晚,外渗血液、尿液继发感染,则可有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
就医
就医科室
泌尿外科
当患者出现血尿、腹痛等症状,且结合患者病史,高度怀疑是膀胱破裂时,可于泌尿外科就诊。
急诊科
如果膀胱破裂且合并血压下降、心率加快、意识模糊、疼痛剧烈,或由于车祸、坠落伤等致膀胱破裂的紧急情况下,建议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于急诊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诊前尽量记录出现的症状及持续时间等情况。
建议着装尽量宽松舒适,易于穿脱,方便检查。
如患者外伤已危及生命,应在现场采取心肺复苏、紧急止血等急救措施。
如果合并骨折时,不宜随意搬运,以免造成二次损伤。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有无排尿困难、血尿和尿瘘等症状?
有无腹部疼痛?有无盆腔的疼痛?有无会阴部位的疼痛?
有无腹部的憋尿感?
有无其它部位的疼痛?疼痛的性质及程度如何?
有无发热、寒战、意识障碍
病史清单
发病前是否有憋尿病史?
发病前是否饮酒?
是否有明确的外伤史?如摔倒、车祸、高处坠落等?
是否有膀胱结核膀胱肿瘤等病史?
是否有前列腺增生等下尿路梗阻病史?
平时排尿、排便是否费力?
是否有经尿道的手术操作、腹腔镜检查、妇产科手术史及难产等病史?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等。
影像学检查:泌尿系超声、全腹CT等。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抗生素类:阿莫西林、阿奇霉素
止痛药:布洛芬、曲马多等。
抗凝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利伐沙班等。
诊断
膀胱破裂的诊断要结合病史(如外伤、手术史等)及症状、体征,以及辅助检查,综合分析,做出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膀胱损伤患者常有明确的外伤史,如骨盆部或下腹部的外伤史。
自发性膀胱破裂者,常有膀胱结核肿瘤等原发疾病史或下尿路梗阻史,且多在用力排尿、排便等使腹压急剧升高的情况下发生。
医源性膀胱损伤,有经尿道的手术操作、腹腔镜检查、妇产科手术史及难产等病史。
临床表现
症状
出现腹痛、腹胀的症状。
有尿意,但不能排尿或仅能排出少量血尿。
严重者可出现休克症状。
体征
全身检查:医生会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呼吸、心率、脉搏等,并且会检查患者的皮肤、精神状态。如有外伤史,医生会对体表皮肤进行检查,常有皮肤肿胀、血肿和瘀斑
专科检查:耻骨上区压痛,直肠指检触及直肠前壁有饱满感,提示腹膜外膀胱破裂。全腹剧痛,腹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并有移动性浊音,提示腹膜内膀胱破裂。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如果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容降低则提示出血的可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会升高提示感染的可能,但在膀胱破裂早期,往往不会表现出异常。
尿常规
最明显的特征表现为尿中含有大量的红细胞。如合并泌尿系感染,尿常规白细胞计数会升高。
其他化验检查
其他检查还包括肝肾功能、血清离子、凝血系统等,以评估患者整体状态。对于准备手术的患者,还会行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传染病检查。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腹腔或腹膜外积液分别提示腹膜内、外穿孔。超声的检查能力有限,仅通过超声检查不足以诊断膀胱损伤。
X线检查
如有骨盆骨折,腹部X线平片可以显示骨折状况。腹部X线平片还可显示膀胱内有无碎骨片。
膀胱造影
膀胱造影是诊断膀胱破裂最有价值的方法。对于骨盆骨折合并肉眼血尿的患者应行该检查,同时,有入口和出口的下腹部穿透伤也应行该检查。
CT扫描
CT扫描快速、简单、准确率高、不需改变体位,对膀胱破裂诊断的总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95%和100%。
但是单纯CT平扫对膀胱损伤的评估可能不充分,膀胱内灌注造影剂的稀释液再行CT检查可提高确诊率。CT可发现膀胱周围血肿,增强后延迟扫描也可发现造影剂外渗现象。
静脉尿路造影
对于可能合并有肾脏或输尿管损伤的患者,可行静脉尿路造影检查,同时观察膀胱区有无造影剂外溢,可辅助诊断。
静脉尿路造影还可显示膀胱破裂后导致的尿液外漏,有时可以看到破裂口。
其他检查
导尿检查
怀疑膀胱损伤都应马上给予导尿,如尿液清亮,可初步排除膀胱损伤。
导尿管插入膀胱后,如引流出300毫升以上的清亮尿液,基本上可排除膀胱破裂。
如无尿液导出或仅导出少量血尿,则膀胱破裂的可能性大。
注水试验
如果导尿后尿液很少,医生会行注水试验,即向膀胱内注入200~300毫升生理盐水,稍待片刻后抽出,如出入量相差很大,提示膀胱破裂。
该方法简便易行,但准确性差,易受干扰。
其他
腹腔穿刺:采用腹腔穿刺抽液,测定抽出液中肌酐含量,与血液中肌酐对照,对诊断有无腹膜内型膀胱损伤有一定帮助。
膀胱镜检查:膀胱镜检查是诊断术中发生膀胱损伤的首选方法。
鉴别诊断
膀胱破裂,根据受伤史、血尿情况、详细的体格检查和X线、CT检查、导尿试验等,通常可以明确诊断,需要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输尿管损伤
相似点:均有外伤史、医源性损伤史,表现为血尿、腰腹部疼痛。
不同点:输尿管损伤早期疼痛等症状不明显,行静脉尿路造影、CT等检查可加以鉴别。
尿道损伤
相似点:均有排尿困难、血尿等。
不同点:尿道损伤多有会阴的骑跨伤、骨盆骨折史,表现为会阴、阴茎、阴囊肿胀,结合病史、尿道造影等可以鉴别。
膀胱肿瘤
相似点:均有血尿。
不同点:膀胱肿瘤主要表现为无明显诱因出现的无痛性肉眼血尿,结合病史、CT、膀胱镜等检查可以加鉴别。
治疗
治疗目的:闭合膀胱壁缺损,修复膀胱完整性,挽救患者生命。
治疗原则:积极处理原发病及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根据不同损伤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患者应卧床休息,多饮水。对于休克患者,积极抗休克治疗,如输液、输血、镇静及止痛。
对于钝性暴力所致的闭合性腹膜外膀胱破裂,如患者情况较好,不伴有并发症,可予以尿管引流,保守治疗。
导尿时主张采用大口径导尿管,以确保充分引流。一般在2周后拔除尿管,但拔除尿管前会行膀胱造影检查。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抗生素
膀胱破裂患者应尽早使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
保守治疗患者:应用抗生素会持续到尿管拔除后3天。
手术患者:术后也会继续应用抗生素。
止痛、解痉药
根据患者疼痛情况,医生会给予止痛药,如布洛芬等,同时会评估疗效,观察止痛药的不良反应。
因膀胱创面及留置导尿管气囊的牵引压迫,可能出现膀胱痉挛,医生会调整留置导尿管的气囊,同时给会开具解痉药,如索利那新、托特罗定等。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总体处理原则是完全的尿流改道、充分引流外渗的尿液、闭合膀胱壁缺损。
手术指征
针对不同类型的膀胱破裂手术指征如下:
腹膜外膀胱破裂
钝性暴力所致腹膜外破裂,有发生膀胱瘘、伤口不愈合、菌血症的潜在可能性。
因其他脏器损伤行手术探查时,如怀疑膀胱损伤,应同时探查膀胱,发现破裂,予以修补。
骨盆骨折在行内固定时,应对破裂的膀胱同时修补,防止尿外渗。
腹膜内膀胱破裂
一旦怀疑腹膜内破裂,即应马上手术探查,同时检查有无其他脏器损伤。
膀胱破裂伴有出血和尿外渗,病情严重,须尽早施行手术。
其他
膀胱穿通伤:膀胱穿通伤时应马上手术探查,主要目的是观察有无腹内脏器损伤,并观察有无泌尿系损伤。
开放性膀胱损伤:应立即手术修补膀胱。
手术并发症及处理
感染
术后医生会使用抗生素,以减少感染的发生。术后及时切口换药,保持敷料清洁。
出血
若出血不止,医生会用纱布填塞止血,24小时后再取出。
积液和脓肿
盆腔积液和脓肿可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必要时腔内注入广谱抗生素治疗。
腹腔内脓肿和腹膜炎应尽早探查引流,同时用足量抗生素控制感染。
预后
治愈情况
膀胱损伤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没有严重合并损伤及并发症,患者通常预后较好。
危害性
如果膀胱破裂同时合并其它脏器损伤,可能会危及生命。
腹膜内膀胱破裂可致感染加重,甚至导致死亡。
部分患者治疗周期长,因此会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工作,同时还造成心理负担。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鼓励患者每日多饮水,以达到膀胱冲洗的作用。
适当增加新鲜水果、蔬菜、蛋白质的摄入,避免进食辛辣刺激的食物。
生活管理
做好切口护理
保持造瘘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换药。
如有渗液、渗血、红肿等异常,及时复查。
做好导尿管护理
保持导尿管通畅,避免尿管打折、堵塞、牵拉和滑脱,可间断轻柔挤压导尿管以促进沉淀物的排出。
导尿管和尿袋的位置切勿高于膀胱区。
发现导尿管阻塞时不可自行冲洗,应及时就诊。
心理护理
主动关心、安慰患者,稳定情绪,减轻焦虑与恐惧。
及时告知患者病情发展、主要治疗措施、预后等情况,让患者正确认识该疾病,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各项治疗和护理工作。
病情监测
注意切口愈合情况,注意有无切口红肿、渗出。
记录24小时尿量,并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性状。
拔除尿管及造瘘管后,观察排尿情况,注意有无血尿、排尿不畅
注意观察腹部体征变化,观察有无腹胀、胀痛等。
观察体温变化,注意有无寒战、发热。
随诊复查
手术患者的随诊复查
术后膀胱造瘘管一般留置10~14天,所以需要再次到医院复查并拔除造瘘管。
拔管前需要先进行夹管,观察排尿情况,待排尿情况良好后再行拔管。
拔管后医生会用纱布堵塞并覆盖造瘘口,如有渗出,要及时更换。
留置造瘘管期间,如出现膀胱刺激征、尿中有血块、发热等,也应及时就诊。
保守治疗患者的随诊复查
对于非手术治疗的患者,随访时需要进行膀胱造影检查,以排除尿外渗,并确定膀胱伤口是否愈合。
第一次膀胱造影大约在伤后第10天左右进行,同时还要进行膀胱镜检查以确认膀胱内是否有碎裂的骨片。
第二次膀胱造影在此后1周进行,在确认恢复良好后方可拔除导尿管。
预防
膀胱破裂多由于外伤所致,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并减少诱因和及时治疗膀胱疾病。
注意人身安全,避免车祸、摔倒、各种外伤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从事高危工作者(如高空作业)应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提高警惕,不可疏忽大意,避免事故发生。
平时注意运动过程中的自我保护,特别是足球、篮球等对抗性较强的活动,避免直接的撞击、急转方向等危险动作。
勿憋尿,勤排尿,无论是打麻将、坐车、看电影等过程中,都应及时排尿。
积极治疗膀胱肿瘤膀胱结核、前列腺增生等原发疾病。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