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术
概述
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术(PEG/PEJ)是在内镜引导下经皮穿刺进入胃或空肠放置造瘘管,进行肠内营养输注或姑息性胃肠减压的一种技术。其优点是创伤小、可局部麻醉、费用低、可床边进行、护理程序少而简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适应证
2.全身性疾病身体衰弱和严重的营养不良,需要营养支持,而又不能耐受手术胃造瘘,或静脉高营养发生严重并发症者。
3.颈部、口腔及咽喉部炎症,外伤或肿瘤所造成的进食困难,而又需要长期营养者。
4.食管穿孔或各种良、恶性肿瘤所致的食管梗阻。
5.不能耐受长期鼻饲管营养或发生吸入性肺炎者。
6.反复发作的吸入性肺炎、呼吸衰竭等需要胃肠减压者。
7.严重的胆外瘘需将胆汁引回胃肠道者。
禁忌证
2.伴有难以纠正的血液凝固障碍者。
3.大量腹水的患者。
5.器官变异,有碍于胃穿刺者。
7.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位于肋弓之下,无法从上腹部经皮穿刺胃造瘘者。
术前准备
1.术前至少禁食8小时,静脉或肌注广谱抗生素。
2.术前30分钟肌注地西泮lOmg或哌替啶50mg。
手术方式
1.PEG操作方法
包括拉出法、推入法及直接置管法,不同方法基本原理相似,其中拉出法最主要。
(1)患者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床头抬高约30°~45°以防分泌物误吸。
(2)内镜直视下经食管插入至胃腔,常规检查后,若开始为左侧卧位则转为仰卧位。
(3)注气使胃腔充分膨胀,使胃壁和腹壁紧贴,关闭室内灯光,助手通过腹壁寻找内镜透光点并垂直指压定位,内镜下可见胃壁压迹。
(4)选择穿刺部位,一般位于左上腹,以胃体前壁为佳。
(5)造瘘部位局麻,穿透腹壁至胃腔,做一约1cm的切口,将套管针垂直腹壁穿入胃腔,拔除针芯,经外套管置人导丝进入胃内,再经胃镜活检通道插入圈套器,将导丝套紧,连同内镜一起退出口腔。
(6)放置造瘘管:拉出法所用导丝为末端呈环状的丝线,助手退出腹壁穿刺针外套管,保留导丝,从口腔中引出的导丝与造瘘管腹壁端连接,再从腹壁向外牵拉导丝使造瘘管经口腔、食管及胃腔后逆行拔出腹腔至腹壁外。推入法所用导丝为金属丝,将导丝拉直后引进胃造瘘管,一边沿导丝向胃内推进造瘘管,一边将腹壁的套管针向前推进以便与造瘘管的锥形部分接触,以便将其拉出腹壁。
(7)再次进镜,观察造瘘管情况,确认造瘘管蘑菇头与胃壁紧密接触后退镜。
(8)腹壁局部消毒,固定造瘘管,使其与腹壁保持轻度紧张状态。造瘘管留取13~15cm,连接调节开关及接头即可。
2.PEJ操作方法
完成PEG后通过PEG管置入空肠营养管,在胃镜辅助下,利用持物钳抓住营养管,通过幽门将其送入空肠上段,或通过PEG管首先插入导丝,经胃镜通过持物钳夹住导丝,通过幽门将导丝插入十二指肠悬韧带远端,后沿导丝置入空肠营养管至十二指肠降部,抽出导丝,保持空肠营养管位置不变,必要时可注入造影剂,X线下确定营养管是否通畅和放置到位。
术后处理
PEG术后6~12小时方可行胃内管饲,而PEJ术后即可进行肠内管饲。管饲时略抬高床头,管饲制剂、速度及管饲量应个体化。每次管饲后应冲洗导管,保证导管畅通。术后每天局部消毒至造瘘口形成,适当固定瘘管,松动可致胃内容物侵袭窦道,过紧可致腹壁或胃壁受压,循环不良坏死。
目录
概述
适应证
禁忌证
术前准备
手术方式
术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