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妥塞敏是什么时候上市的,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最早于1960年在日本上市。我国也于2008年2月批准其上市。
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妥塞敏是一种常用的止血药物。它可以用于治疗全身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所致的出血,例如白血病、再生不良性贫血、紫癜等,并可在手术中和手术后处理异常出血情况。此外,它还用于局部纤维蛋白溶解亢进引起的异常出血,例如肺出血、鼻出血、生殖器出血、肾出血,以及前列腺手术中和术后的异常出血。下面将对氨甲环酸妥塞敏的上市时间进行介绍。
1. 氨甲环酸妥塞敏的上市时间
氨甲环酸妥塞敏的上市时间为1996年。它是一种经过临床验证的药物,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被广泛使用。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多项研究中得到证实,并被作为治疗出血疾病的重要选择之一。
2. 氨甲环酸妥塞敏的药理作用
氨甲环酸妥塞敏通过抑制纤维蛋白溶解过程起到止血的作用。它可以阻断纤维蛋白溶解酶对纤维蛋白的降解作用,从而维持血管壁的稳定性,减少异常出血的发生。此外,它还可以抑制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对血管内皮的损伤作用,进一步减少出血风险。
3. 氨甲环酸妥塞敏的常见应用领域
氨甲环酸妥塞敏在临床上有多种应用领域。它被广泛用于全身纤维蛋白溶解亢进引起的出血疾病,如白血病、再生不良性贫血和紫癜等。此外,它也可用于手术中和手术后的异常出血处理,有效控制术后出血风险。对于局部纤维蛋白溶解亢进引起的异常出血,如肺出血、鼻出血、生殖器出血、肾出血以及前列腺手术中和术后的异常出血,氨甲环酸妥塞敏也显示出显著的疗效。
4. 氨甲环酸妥塞敏的安全性和副作用
氨甲环酸妥塞敏在正确使用下一般安全可靠。个别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包括胃肠道不适、头痛、皮疹等。此外,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因此,在使用氨甲环酸妥塞敏时,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用药指导,并密切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
氨甲环酸妥塞敏是一种有效的止血药物,已于1996年上市。它被广泛应用于全身和局部纤维蛋白溶解亢进引起的异常出血症状的治疗。尽管氨甲环酸妥塞敏在安全性和副作用方面表现良好,但仍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注意患者的个体差异和不良反应的观察。